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华民族精神和道德文化在一首首古诗词中得以传承发扬,我们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以校本教材为补充,以“陇原文化”为主线,积极开展“陇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传承地域多彩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人文素养,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一、吟诵诗歌,感悟诗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閱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隋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
二、采用多种背诵方法。提升背诵实效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形象背诵法。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专注背诵法。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抓头字背诵法。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三、践行地域诗歌教学探索,传承陇原文化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本土文化、地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做到有效的渗透和大胆地拓展,以致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文化知之甚少或认识不深。现代少年儿童对传统节日的冷漠,对洋节的崇拜,正很好地暴露了语文教学中对家乡民俗、地域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
古代诗歌鉴赏课应当具备三种层次,即“美读”“美学”“美赏”。2017年3月21日下午,本人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加了“陇原经典诗文诵读研讨活动”。涂老师选取了《甘肃中小学生诵读经典》(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陇原诗歌诵读”的三篇作品。涂老师巧妙地以“陇原行”为纽带,用三首陇原诗歌将孩子们带入了崆峒山、贵清山、庄浪卫。通过诵读陇原经典诗歌,让孩子们领略了醉人的陇原风光,了解甘肃独有的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古典诗歌的美妙,体会了诵读经典诗歌的乐趣,也推动校园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涂老师的整堂课以朗诵贯穿始终,将诗歌教学中的“读”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课前已学诗篇的背诵,到课中新诗的自读、范读、齐读、对读、配乐读,再到课后两首诗的对比读、师生合读,确实让孩子们在反复地朗读中感受了诗歌的美,体会了诵读的乐趣。一首首古典诗歌朗诵的是有腔有调、抑扬顿挫,清脆而稚嫩的声音带着满满的激情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朗诵的关键不是所谓的技巧,而是情感,情感到位了,强弱、停顿就自然到位了,情感不到位,即使每一句节奏、语调都是准确的,读出来的诗句也是没有感染力的。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色,创设意境,结合诗作的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再联系现实中可以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实例,逐步让他们走进诗中的情景,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此时再让他们朗读,效果我想会更好,虽然他们各自读得语调不同,却都饱含着情感,有着动人的力量。
总之,诗兴始于背、诗意解于读、诗味得于品、诗心育于放。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中小学生陇原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在诵读、积淀、熏染、陶冶的过程中,让传统文学精华世代传承,让陇原文化大放异彩。
一、吟诵诗歌,感悟诗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閱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隋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
二、采用多种背诵方法。提升背诵实效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形象背诵法。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专注背诵法。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抓头字背诵法。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三、践行地域诗歌教学探索,传承陇原文化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本土文化、地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做到有效的渗透和大胆地拓展,以致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文化知之甚少或认识不深。现代少年儿童对传统节日的冷漠,对洋节的崇拜,正很好地暴露了语文教学中对家乡民俗、地域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
古代诗歌鉴赏课应当具备三种层次,即“美读”“美学”“美赏”。2017年3月21日下午,本人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加了“陇原经典诗文诵读研讨活动”。涂老师选取了《甘肃中小学生诵读经典》(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陇原诗歌诵读”的三篇作品。涂老师巧妙地以“陇原行”为纽带,用三首陇原诗歌将孩子们带入了崆峒山、贵清山、庄浪卫。通过诵读陇原经典诗歌,让孩子们领略了醉人的陇原风光,了解甘肃独有的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古典诗歌的美妙,体会了诵读经典诗歌的乐趣,也推动校园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涂老师的整堂课以朗诵贯穿始终,将诗歌教学中的“读”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课前已学诗篇的背诵,到课中新诗的自读、范读、齐读、对读、配乐读,再到课后两首诗的对比读、师生合读,确实让孩子们在反复地朗读中感受了诗歌的美,体会了诵读的乐趣。一首首古典诗歌朗诵的是有腔有调、抑扬顿挫,清脆而稚嫩的声音带着满满的激情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朗诵的关键不是所谓的技巧,而是情感,情感到位了,强弱、停顿就自然到位了,情感不到位,即使每一句节奏、语调都是准确的,读出来的诗句也是没有感染力的。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色,创设意境,结合诗作的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再联系现实中可以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实例,逐步让他们走进诗中的情景,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此时再让他们朗读,效果我想会更好,虽然他们各自读得语调不同,却都饱含着情感,有着动人的力量。
总之,诗兴始于背、诗意解于读、诗味得于品、诗心育于放。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中小学生陇原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在诵读、积淀、熏染、陶冶的过程中,让传统文学精华世代传承,让陇原文化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