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名著导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正确吸收与借鉴名著的精华。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兴趣;《水浒传》的思想主旨;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对中职学生而言,是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虽然不宜读的庞杂,宽泛,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做的《水滸传》导读,希望与同仁分享,以求批评指正。
1 创作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这一史实。宋末元初,梁山好汉的故事已成为说书人的重要素材,当时已有了“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单个成篇的水浒英雄故事。到了元代,出现了一批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如《黑旋风双献功》《燕青射雁》等。在历时二百年的历史风雨洗礼中,在传说、话本、戏曲等多种样式的民间文学演绎中,到了元末明初,“水浒”已成为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独立丰满的枝繁叶茂的文学之树。
2 作者简介
现在一般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罗贯中在民间流传的故事、话本、戏曲基础上整理创作的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有关施耐庵生平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据推测应是元末人,为至顺辛未进士。罗贯中(约1330——1400),施耐庵的学生,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其代表作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3 小说梗概
3.1 北宋末年,皇帝昏庸,佞臣当道,,官吏腐败,瘟疫盛行。
3.2 官逼民反,众好汉纷纷落草,百川入海义聚梁山。
3.3 梁山四面出击,攻城略地,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宋江竖起“替天行道”大旗,梁山英雄排座次。
3.4 历尽曲折,宋江率梁山水泊全伙招安,打出“顺天护国”旗号。
3.5 奉诏征辽东、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108位英雄伤亡惨重。
3.6 结局:宋江等遭奸臣迫害致死。梁上英雄风流云散。
4 思想主旨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出色描写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整个过程的长篇小说。小说把草莽英雄置于社会历史的舞台,反映宋元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的社会矛盾,鲜明揭示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思想主旨。
小说以奸臣高俅从一个地痞无赖平步青云而为殿帅府太尉的荒唐发迹史开端,为小说铺设了一个奸臣当道、官贪吏虐腐朽黑暗的社会政治背景。高俅也从此以一个昏庸统治阶级集团代表人物的身份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黑线。小说开始了一幕幕“官逼民反”的话剧:
——高俅上任第一天,就定下小人得志,挟私报复的基调,逼得禁军教头王进带着老母背井离乡。
——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贪恋林娘子美貌,就明目张胆地调戏,挖空心思地霸占,三番五次地设计陷害,逼得本来安分守己的林冲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最后杀人落草。
——鲁达虽未直接受害,但他侠肝义胆,实在看不惯奸邪作乱、恃强凌弱,因而仗义而行“大闹野猪林”,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无路可走,坚决走上反抗道路。
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中,梁山英雄成就一首慷慨激昂的抗争的史诗。被迫而反的他们成为一个个追求正义、自由、平等的精灵。
5 艺术特色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及其鲜明,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领会它的艺术特色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将大有裨益。
个性化的鲜活人物刻画
《水浒》中提到名姓的人物有八百多个,着意刻画出108个英雄,至少有一二十个个性化的人物。作者紧扣人物不同的出身,合理地揣摩他们不同的思想观念,进而展示他们不同的立身行事的原则。宋江出身一个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刀笔精通,吏道纯熟,骨子里浸透了“忠、孝、仁、义”思想,他的人生设计应是尽忠报国、尽孝事亲,是他仗义疏财,结交江湖这一品性改变了他的人生罗盘,但他改的极不甘心,极不爽快,表现为他“忠孝”思想与现实的惨烈斗争。“怒杀阎婆惜”是宋江生活中的第一次“义举”,但这一偶发事件丝毫没对宋江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他在朋友处躲藏,没起半点落草念头,送别武松上二龙山时,还以“招安”劝导武松,几经险境,宋江已来到梁山脚下,决意入伙,一封假书信又把宋江拉回郓城老家,可见’孝”在宋江心中根深蒂固,并表示宁愿刺配,也强似躲在江湖。发配途径梁山,吴用、花荣等救他上山,他断然谢绝,没有陷入“不忠不孝”之地。直到浔阳楼酒力壮胆,宋江才一吐心中块垒——“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不料被诬为反诗处斩,这才被迫走上梁山。宋江落草颇费周折,这取决于他的身世和思想观念,及其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这也暗示了梁山起义招安的命运。宋江的落草过程,也更有力地体现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思想主旨。
《水浒》刻画人物还注重用个性化语言展示同中见异的人物个性。同样是粗汉,鲁达和李逵各有特色:鲁达狭义豪情,李逵粗鲁率直;鲁达风清月朗,李逵天真浪漫;鲁达周密,李逵莽撞。
宏大壮阔的结构
《水浒》反映了梁山起义从分散抗争到联合聚义,从合伙招安到奉诏征战直至化为乌有的全过程,结构宏大壮阔。这一宏大的结构又是由一个个以人物为单元的各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环环相扣,互相勾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与人的关联就把这些故事连缀成水泊梁山的故事。整个情节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故事中有名有姓人物就有800多个,个性鲜活的就有108人。人物来自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层面。地位不同,生活不同,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小说展现出宋元时期上自皇宫大殿,下到村庄店铺的一个立体社会生活画面。小说描写了梁山大军十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鸿篇巨著。
6 问题思考
《水浒》中那些人物的经历突出体现官逼民反的主旨?那些人物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
小说局部各个节式相对独立与全书整体一致相结合特点对小说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通过这样的介绍、点播,提示与预设思考,学生的好奇感和兴趣感就会大大增强,这时让他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原著,就会有一种久旱逢甘雨的渴望,阅读后让学生谈感受体会,对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兴趣;《水浒传》的思想主旨;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对中职学生而言,是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虽然不宜读的庞杂,宽泛,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做的《水滸传》导读,希望与同仁分享,以求批评指正。
1 创作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这一史实。宋末元初,梁山好汉的故事已成为说书人的重要素材,当时已有了“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单个成篇的水浒英雄故事。到了元代,出现了一批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如《黑旋风双献功》《燕青射雁》等。在历时二百年的历史风雨洗礼中,在传说、话本、戏曲等多种样式的民间文学演绎中,到了元末明初,“水浒”已成为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独立丰满的枝繁叶茂的文学之树。
2 作者简介
现在一般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罗贯中在民间流传的故事、话本、戏曲基础上整理创作的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有关施耐庵生平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据推测应是元末人,为至顺辛未进士。罗贯中(约1330——1400),施耐庵的学生,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其代表作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3 小说梗概
3.1 北宋末年,皇帝昏庸,佞臣当道,,官吏腐败,瘟疫盛行。
3.2 官逼民反,众好汉纷纷落草,百川入海义聚梁山。
3.3 梁山四面出击,攻城略地,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宋江竖起“替天行道”大旗,梁山英雄排座次。
3.4 历尽曲折,宋江率梁山水泊全伙招安,打出“顺天护国”旗号。
3.5 奉诏征辽东、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108位英雄伤亡惨重。
3.6 结局:宋江等遭奸臣迫害致死。梁上英雄风流云散。
4 思想主旨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出色描写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整个过程的长篇小说。小说把草莽英雄置于社会历史的舞台,反映宋元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的社会矛盾,鲜明揭示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思想主旨。
小说以奸臣高俅从一个地痞无赖平步青云而为殿帅府太尉的荒唐发迹史开端,为小说铺设了一个奸臣当道、官贪吏虐腐朽黑暗的社会政治背景。高俅也从此以一个昏庸统治阶级集团代表人物的身份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黑线。小说开始了一幕幕“官逼民反”的话剧:
——高俅上任第一天,就定下小人得志,挟私报复的基调,逼得禁军教头王进带着老母背井离乡。
——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贪恋林娘子美貌,就明目张胆地调戏,挖空心思地霸占,三番五次地设计陷害,逼得本来安分守己的林冲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最后杀人落草。
——鲁达虽未直接受害,但他侠肝义胆,实在看不惯奸邪作乱、恃强凌弱,因而仗义而行“大闹野猪林”,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无路可走,坚决走上反抗道路。
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中,梁山英雄成就一首慷慨激昂的抗争的史诗。被迫而反的他们成为一个个追求正义、自由、平等的精灵。
5 艺术特色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及其鲜明,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领会它的艺术特色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将大有裨益。
个性化的鲜活人物刻画
《水浒》中提到名姓的人物有八百多个,着意刻画出108个英雄,至少有一二十个个性化的人物。作者紧扣人物不同的出身,合理地揣摩他们不同的思想观念,进而展示他们不同的立身行事的原则。宋江出身一个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刀笔精通,吏道纯熟,骨子里浸透了“忠、孝、仁、义”思想,他的人生设计应是尽忠报国、尽孝事亲,是他仗义疏财,结交江湖这一品性改变了他的人生罗盘,但他改的极不甘心,极不爽快,表现为他“忠孝”思想与现实的惨烈斗争。“怒杀阎婆惜”是宋江生活中的第一次“义举”,但这一偶发事件丝毫没对宋江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他在朋友处躲藏,没起半点落草念头,送别武松上二龙山时,还以“招安”劝导武松,几经险境,宋江已来到梁山脚下,决意入伙,一封假书信又把宋江拉回郓城老家,可见’孝”在宋江心中根深蒂固,并表示宁愿刺配,也强似躲在江湖。发配途径梁山,吴用、花荣等救他上山,他断然谢绝,没有陷入“不忠不孝”之地。直到浔阳楼酒力壮胆,宋江才一吐心中块垒——“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不料被诬为反诗处斩,这才被迫走上梁山。宋江落草颇费周折,这取决于他的身世和思想观念,及其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这也暗示了梁山起义招安的命运。宋江的落草过程,也更有力地体现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思想主旨。
《水浒》刻画人物还注重用个性化语言展示同中见异的人物个性。同样是粗汉,鲁达和李逵各有特色:鲁达狭义豪情,李逵粗鲁率直;鲁达风清月朗,李逵天真浪漫;鲁达周密,李逵莽撞。
宏大壮阔的结构
《水浒》反映了梁山起义从分散抗争到联合聚义,从合伙招安到奉诏征战直至化为乌有的全过程,结构宏大壮阔。这一宏大的结构又是由一个个以人物为单元的各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环环相扣,互相勾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与人的关联就把这些故事连缀成水泊梁山的故事。整个情节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故事中有名有姓人物就有800多个,个性鲜活的就有108人。人物来自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层面。地位不同,生活不同,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小说展现出宋元时期上自皇宫大殿,下到村庄店铺的一个立体社会生活画面。小说描写了梁山大军十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鸿篇巨著。
6 问题思考
《水浒》中那些人物的经历突出体现官逼民反的主旨?那些人物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
小说局部各个节式相对独立与全书整体一致相结合特点对小说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通过这样的介绍、点播,提示与预设思考,学生的好奇感和兴趣感就会大大增强,这时让他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原著,就会有一种久旱逢甘雨的渴望,阅读后让学生谈感受体会,对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