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管理就是使企业的相关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的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结合沈冶机械实施项目管理这一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一点探索性的总结和思考。首先阐述建立项目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其次从前置监控、合同评审、制造进度等方面组织实施订单项目管理;最后从市场调研、销售竞标、设计研发等方面改进沈冶机械现有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沈冶机械自导入项目管理体系,开启企业管理变革的新篇章。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这次新的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思考。本文结合沈冶机械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实施项目管理这一新的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一点探索性的总结和思考。
一、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是打造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沈冶机械一直在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下运行,各职能部门“分兵把口”,“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往往出现管理资源的浪费和管理职能的“缺位”,必然会出现“管不住”和“理不顺”的结果,使企业很难实现“优质高效”的运行目标。如何解决这个阻碍企业快速高效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聘请上海交大顾问团队对公司项目运行所涉及的全部流程进行诊断分析,对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在“借助外力”的基础上,公司初步建立了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就是使企业的相关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的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的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其中包括项目的范围、质量成本和时间资源。具体到装备制造企业,项目管理的对象是订单,在实施中需要重点把握三个重要环节:一是需要解决对项目管理对象有效把握的问题,即订单产品的关键点、变化点和风险点的把握;二是要解决的是跨部门的工作协同问题,即订单执行中每一步骤所涉及的主导部门、资源输入部门和结果使用部门的职责,评价指标和管理方式;三是要解决的是项目管理模式问题,即监管部门的职责,监控指标和管理模式及改善方向。
二、实施重点项目的目标管控,是提高企业资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告诉我们一个如何使工作质量优化并达到事半功倍的简单道理。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我们积极进行了重点项目的节点、质量、成本等关键环节的管控,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项目的前置监控
由项目部组织重点项目的立项评审,并参与合同投标前技术方案和报价确定。例如,针对重庆旗能、山东魏桥制铝设备项目;广西金源、沈阳罕王回转窑等项目进行立项评审。评审优化技术方案,提高采购配套价格反馈的真实度和财务报价的准确度,使标书更加规范,从而掌握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做实合同评审
先后进行铝电解设备、NGL炉、球磨机等50余项合同评审及技术交流会议。针对具体合同项目分别落实了各节点日期,针对“设计和技术资料准备”、“外购、外协件采购”等问题,协调解决经营、设计、工艺、采购、生产等70余项问题。
3.从重点项目的制造进度和过程质量
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先后召集相关部门对瑞林院铜吊具,卢安夏焙烧天车等13个项目进行重点生产评审。按照制造阶段划分,通过与实际完成情况的对此分析,评价各生产阶段的达成率;通过从“制造难点的对策”、“产品的不良情况及相应的解决、改善办法”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细化目标成本预算为基础
形成细化“成本评审”管理办法研讨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对成本偏离表的填报、成本预算的编制、实际成本的分析等项工作时间节点及具体内容和工作职责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实践证明订单项目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矩阵式组织结构的运动。它以订单为管理主体,以项目管控(项目部)为推动力量,围绕快速执行订单,横向有效打通各个职能部门,使公司内部资源有序高效地服务于各个订单的接单、设计、生产、安装和交付,从而提高现金流动,增强公司的资金增值能力。
三、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促进沈冶机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沈冶机械实行《项目管理工作的管理办法》已近三年,已收到比较明显重点项目管控效果,但在实施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我们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和深化:
1.要继续做好市场调研
做好七项评审的同时,对所涉及问题进行跟踪与协调处理。对所建立的模板进行更为广泛的应用,并就不适应公司管理发展要求的管理内容进行优化和修订。同时要结合具体的项目载体,对运行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对项目管理内容进一步完善,并着重突出通过“项目”进行管理改善的重要意义,进而将项目管理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深化。
2.做好产品投标项目全过程控制能力
积极做好投标资料的审阅工作,重点对投标文件中的产品交货期、产品投标价格、合同条款、配套供应商的选择进行管控。
3.完善项目运行中“安装”和“售后”两个环节
按有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并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对问题的处理解决,使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实处。
4.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为项目运行评价和不断改善提供支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及时的收集管理、归档,形成项目档案。同时,还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项目制造过程质量问题和客户反馈质量问题的数据库,为有效的运行项目评价和项目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从而不断地提升项目的运营质量。
5.做好项目节点运行情况的通报与考核
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要重点抓好项目节点运行的周通报与考核工作,明确考核重点,规范考核内容,突出強调各节点计划的指导作用,做到评价指标有依据、考核通报用数据,要全面、准确、暴露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跟踪协调相关部门对发生问题的解决,以保证项目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赛云秀.项目管理中的协调系统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3(3).
[2]郝德强.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研究[J].人民论坛,2013(4).
[3]黄锁成.项目管理能力评估方法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6).
作者简介:由晓红(1981-),女,辽宁丹东人,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沈冶机械自导入项目管理体系,开启企业管理变革的新篇章。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这次新的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思考。本文结合沈冶机械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实施项目管理这一新的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一点探索性的总结和思考。
一、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是打造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沈冶机械一直在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下运行,各职能部门“分兵把口”,“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往往出现管理资源的浪费和管理职能的“缺位”,必然会出现“管不住”和“理不顺”的结果,使企业很难实现“优质高效”的运行目标。如何解决这个阻碍企业快速高效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聘请上海交大顾问团队对公司项目运行所涉及的全部流程进行诊断分析,对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在“借助外力”的基础上,公司初步建立了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就是使企业的相关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的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的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其中包括项目的范围、质量成本和时间资源。具体到装备制造企业,项目管理的对象是订单,在实施中需要重点把握三个重要环节:一是需要解决对项目管理对象有效把握的问题,即订单产品的关键点、变化点和风险点的把握;二是要解决的是跨部门的工作协同问题,即订单执行中每一步骤所涉及的主导部门、资源输入部门和结果使用部门的职责,评价指标和管理方式;三是要解决的是项目管理模式问题,即监管部门的职责,监控指标和管理模式及改善方向。
二、实施重点项目的目标管控,是提高企业资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告诉我们一个如何使工作质量优化并达到事半功倍的简单道理。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我们积极进行了重点项目的节点、质量、成本等关键环节的管控,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项目的前置监控
由项目部组织重点项目的立项评审,并参与合同投标前技术方案和报价确定。例如,针对重庆旗能、山东魏桥制铝设备项目;广西金源、沈阳罕王回转窑等项目进行立项评审。评审优化技术方案,提高采购配套价格反馈的真实度和财务报价的准确度,使标书更加规范,从而掌握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做实合同评审
先后进行铝电解设备、NGL炉、球磨机等50余项合同评审及技术交流会议。针对具体合同项目分别落实了各节点日期,针对“设计和技术资料准备”、“外购、外协件采购”等问题,协调解决经营、设计、工艺、采购、生产等70余项问题。
3.从重点项目的制造进度和过程质量
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先后召集相关部门对瑞林院铜吊具,卢安夏焙烧天车等13个项目进行重点生产评审。按照制造阶段划分,通过与实际完成情况的对此分析,评价各生产阶段的达成率;通过从“制造难点的对策”、“产品的不良情况及相应的解决、改善办法”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细化目标成本预算为基础
形成细化“成本评审”管理办法研讨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对成本偏离表的填报、成本预算的编制、实际成本的分析等项工作时间节点及具体内容和工作职责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实践证明订单项目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矩阵式组织结构的运动。它以订单为管理主体,以项目管控(项目部)为推动力量,围绕快速执行订单,横向有效打通各个职能部门,使公司内部资源有序高效地服务于各个订单的接单、设计、生产、安装和交付,从而提高现金流动,增强公司的资金增值能力。
三、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促进沈冶机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沈冶机械实行《项目管理工作的管理办法》已近三年,已收到比较明显重点项目管控效果,但在实施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我们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和深化:
1.要继续做好市场调研
做好七项评审的同时,对所涉及问题进行跟踪与协调处理。对所建立的模板进行更为广泛的应用,并就不适应公司管理发展要求的管理内容进行优化和修订。同时要结合具体的项目载体,对运行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对项目管理内容进一步完善,并着重突出通过“项目”进行管理改善的重要意义,进而将项目管理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深化。
2.做好产品投标项目全过程控制能力
积极做好投标资料的审阅工作,重点对投标文件中的产品交货期、产品投标价格、合同条款、配套供应商的选择进行管控。
3.完善项目运行中“安装”和“售后”两个环节
按有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并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对问题的处理解决,使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实处。
4.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为项目运行评价和不断改善提供支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及时的收集管理、归档,形成项目档案。同时,还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项目制造过程质量问题和客户反馈质量问题的数据库,为有效的运行项目评价和项目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从而不断地提升项目的运营质量。
5.做好项目节点运行情况的通报与考核
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要重点抓好项目节点运行的周通报与考核工作,明确考核重点,规范考核内容,突出強调各节点计划的指导作用,做到评价指标有依据、考核通报用数据,要全面、准确、暴露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跟踪协调相关部门对发生问题的解决,以保证项目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赛云秀.项目管理中的协调系统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3(3).
[2]郝德强.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研究[J].人民论坛,2013(4).
[3]黄锁成.项目管理能力评估方法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6).
作者简介:由晓红(1981-),女,辽宁丹东人,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