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模块化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 美术课程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要求美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在建立美术与职业的结合、注重专业理论与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现代美术教育模式的同时, 尤其要树立提高美术学生综合素质的美术教育教学观念, 这是高职院校开设美术课程的根本思想。高职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避免单一的“职业和技能至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美术教育教学不能局限于只讲技术, 不讲理论只讲职业, 不讲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 这会使学生认为绘出简单图画就以为能解决一切问题, 不熟悉职业要求, 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而现代高职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深入接触社会, 培养综合素质, 培养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技术技能的多面手,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学中要强调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 不要盲目追求结果、追求统一性, 否则将约束学生的思维; 不要过于拘泥形式, 要给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 对于成绩的评定, 要有独创性评定和艺术效果的评定。这就给授课教师提出较高的教学要求, 就需要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1高职美术课程现状
首先,没有职教特色,基本搬用普教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现有教学模式一直没有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强调以接受间接知识为目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储存、再现,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教学目标只针对高考,而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轻实用技能、动手能力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有机会去企业实习,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少,他们往往不具备独立作业能力。学生在这种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得到实践技能的训练,普遍动手能力差、电脑设计理念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其次,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影响太深。大多数美术教师毕业于学科中心模式的大学,接受的是系统理论知识的教育。进入职校后教师很难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企业、市场进行调查与学习,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了解不多,思想观念、知识体系很难更新。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一直接受学科本位的教学,他们也习惯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
2高职美术模块化教学
美术类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是一个实践、认知、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模块化教学。
2.1专业模块在教学中的成效
2.1.1加强各专业间的连贯性,提高了教學质量
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模块化课程为教学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时间,适应了建筑美术专业教学连贯性强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针对课程做充足的准备,全力以赴地搞好教学,更有利于本专业课程从知识理论学习到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全过程一脉相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更一致。学生集中精力学一门课程,思维更加连贯,技能掌握得更加娴熟。在课程上进行大模块化安排,比如将设计色彩、构成、建筑绘画作为一个大模块,任课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教学安排,在第一学期讲授建筑美术理论时穿插建筑色彩的实践课的练习。这样学生在听生硬的理论时可以进行有趣的色彩练习,经过一定的色彩练习然后再讲建筑美术色彩理论,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二学期有了美术基础,可以大量的对设计色彩进行实践性教学,同时开设了构成课程。三大构成的目的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美术基础和色彩设计的理论认识和掌握,构成课程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便简单易懂。教师在这种连贯性的教学计划中可以再合理地安排,紧密地结合各课程。这样使学生更加清楚、系统地学习到设计的基本技法和基本理论,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2.1.2加大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高职教育是培养“岗位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对专业课程的安排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将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各占一半。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便利条件,比如在讲授平面构成理论课时由于内容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给学生一些招标方案,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设计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从中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立体构成时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要素、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制作出建筑外观模型、室内装饰模型和小区规划模型。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的多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1.3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设计中由于模型制作、设计投标需要学生们进行分工协作,分组制作设计,这样的分工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体合作精神以及敬业精神。
2.2课程模式中的不足和思考
第一,模块课程考虑到职业教育对能力的要求,加大了实践教学,但是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有专业课都不能缺少,所以理论课程的深浅还需进一步明确和探讨。第二,模块教学在课程安排上更多地靠教师的自觉性和教师间的协调沟通,在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方案上研究力度不够,从制度上没有给予保证。第三,模块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实践工作场地的限制,教学环境的整体不合理现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还欠缺。第四,模块化教学还需加强师资建设。模块化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践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双师型”的标准。大多数教师都来自各大学院,理论知识扎实但缺少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和产业相结合,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发挥能力,这样既锻炼自身又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学院领导的重视是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第五,模块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完善,针对每个课程模块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系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措施,这需要进行体系建设和社会调研。有了这种调研和体系建设,模块化教学才能明确职业岗位的要求,就能展开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块化教学并不是在各个教学中都适应,由于高职建筑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所以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不能集中为模块化课程,而是要穿插在前两个学期讲授。这样学生会在长时间内接受美术的练习,通过长时间的课余绘画作业,逐步熟练绘画技法。
3模块化课程发展的方向
改革专业结构,建立合理科学、符合高职特点的专业体系,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强调技能、实践、应用型人才,模块化教学正是符合适应这种特性的教学方法,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需要完善和重视模块化教学,在制度上统筹安排,使之成为高职院校中特有的科学化、体制化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调整专业教学的学时比例,需要各专业教师间的探讨和完善,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开设课程。其他系、办也可推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环境、条件上,学院应大力地支持,比如解决实训场地,提高设计环境条件,联系建筑设计公司将实际项目纳入实践性教学中。模块化教学中,学生的创造空间更加广阔,教师教学方法从单调的讲授形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形式。模块化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雨. 浅析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0)
[2]范铁山. 现代教育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文教资料. 2010(32)
[3]沈亚威. 浅谈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新课程(教师). 2010(12)
关键词:高职教育 美术课程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要求美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在建立美术与职业的结合、注重专业理论与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现代美术教育模式的同时, 尤其要树立提高美术学生综合素质的美术教育教学观念, 这是高职院校开设美术课程的根本思想。高职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避免单一的“职业和技能至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美术教育教学不能局限于只讲技术, 不讲理论只讲职业, 不讲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 这会使学生认为绘出简单图画就以为能解决一切问题, 不熟悉职业要求, 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而现代高职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深入接触社会, 培养综合素质, 培养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技术技能的多面手,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学中要强调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 不要盲目追求结果、追求统一性, 否则将约束学生的思维; 不要过于拘泥形式, 要给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 对于成绩的评定, 要有独创性评定和艺术效果的评定。这就给授课教师提出较高的教学要求, 就需要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1高职美术课程现状
首先,没有职教特色,基本搬用普教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现有教学模式一直没有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强调以接受间接知识为目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储存、再现,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教学目标只针对高考,而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轻实用技能、动手能力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有机会去企业实习,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少,他们往往不具备独立作业能力。学生在这种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得到实践技能的训练,普遍动手能力差、电脑设计理念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其次,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影响太深。大多数美术教师毕业于学科中心模式的大学,接受的是系统理论知识的教育。进入职校后教师很难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企业、市场进行调查与学习,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了解不多,思想观念、知识体系很难更新。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一直接受学科本位的教学,他们也习惯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
2高职美术模块化教学
美术类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是一个实践、认知、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模块化教学。
2.1专业模块在教学中的成效
2.1.1加强各专业间的连贯性,提高了教學质量
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模块化课程为教学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时间,适应了建筑美术专业教学连贯性强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针对课程做充足的准备,全力以赴地搞好教学,更有利于本专业课程从知识理论学习到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全过程一脉相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更一致。学生集中精力学一门课程,思维更加连贯,技能掌握得更加娴熟。在课程上进行大模块化安排,比如将设计色彩、构成、建筑绘画作为一个大模块,任课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教学安排,在第一学期讲授建筑美术理论时穿插建筑色彩的实践课的练习。这样学生在听生硬的理论时可以进行有趣的色彩练习,经过一定的色彩练习然后再讲建筑美术色彩理论,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二学期有了美术基础,可以大量的对设计色彩进行实践性教学,同时开设了构成课程。三大构成的目的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美术基础和色彩设计的理论认识和掌握,构成课程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便简单易懂。教师在这种连贯性的教学计划中可以再合理地安排,紧密地结合各课程。这样使学生更加清楚、系统地学习到设计的基本技法和基本理论,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2.1.2加大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高职教育是培养“岗位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对专业课程的安排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将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各占一半。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便利条件,比如在讲授平面构成理论课时由于内容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给学生一些招标方案,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设计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从中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立体构成时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要素、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制作出建筑外观模型、室内装饰模型和小区规划模型。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的多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1.3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设计中由于模型制作、设计投标需要学生们进行分工协作,分组制作设计,这样的分工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体合作精神以及敬业精神。
2.2课程模式中的不足和思考
第一,模块课程考虑到职业教育对能力的要求,加大了实践教学,但是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有专业课都不能缺少,所以理论课程的深浅还需进一步明确和探讨。第二,模块教学在课程安排上更多地靠教师的自觉性和教师间的协调沟通,在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方案上研究力度不够,从制度上没有给予保证。第三,模块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实践工作场地的限制,教学环境的整体不合理现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还欠缺。第四,模块化教学还需加强师资建设。模块化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践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双师型”的标准。大多数教师都来自各大学院,理论知识扎实但缺少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和产业相结合,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发挥能力,这样既锻炼自身又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学院领导的重视是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第五,模块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完善,针对每个课程模块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系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措施,这需要进行体系建设和社会调研。有了这种调研和体系建设,模块化教学才能明确职业岗位的要求,就能展开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块化教学并不是在各个教学中都适应,由于高职建筑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所以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不能集中为模块化课程,而是要穿插在前两个学期讲授。这样学生会在长时间内接受美术的练习,通过长时间的课余绘画作业,逐步熟练绘画技法。
3模块化课程发展的方向
改革专业结构,建立合理科学、符合高职特点的专业体系,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强调技能、实践、应用型人才,模块化教学正是符合适应这种特性的教学方法,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需要完善和重视模块化教学,在制度上统筹安排,使之成为高职院校中特有的科学化、体制化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调整专业教学的学时比例,需要各专业教师间的探讨和完善,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开设课程。其他系、办也可推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环境、条件上,学院应大力地支持,比如解决实训场地,提高设计环境条件,联系建筑设计公司将实际项目纳入实践性教学中。模块化教学中,学生的创造空间更加广阔,教师教学方法从单调的讲授形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形式。模块化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雨. 浅析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0)
[2]范铁山. 现代教育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文教资料. 2010(32)
[3]沈亚威. 浅谈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新课程(教师).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