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那精采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老师能做到这些。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浅显,学生往往只要回答一个字或是一个词就可以了;习惯性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还有的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却“启而不发”,以至不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等。这样的提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是无效的,甚至不如不问。教师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的思维,卓有成效地发展学生智能,必需注重“提问”要“有效”。因为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1.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
问而不当,则启而不发,收效甚微。判断问题设计有效的标准有:(1)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2)问题要有目的性,即有明确的目标。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3)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
1.1提问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知识本身的内涵很广泛,而且相互联系紧密,如何把握知识内涵,使设置的问题情境成为有效提问,我认为:(1)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作切入点,精心设计要提出的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问题,去惩罚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2)挖掘知识的内涵,设计有效的问题组。所谓问题组,就是由若干相干问题组成的一组问题。
1.2提问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生物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弄清知识本身的内涵,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轻松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有效提问的形式
2.1创设情境提问
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找切入点,由浅入深,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积极思考。
这种提问的思路,有利于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学会思考的方法,使之有“学有所用”的喜悦感。比如,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节中先提容易的问题:坐在教室里,我们所看见的有哪些生物?(人、树、小鸟、蜜蜂等)哪些是非生物?(桌子、黑板、讲台、空气等),从学生熟悉的问题着手,启动思维,然后提问: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对于珊瑚相对没有那么熟悉,有些学生很容易将珊瑚和珊瑚虫混淆,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观察大量的植物、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2.2发散联想提问
根据所学知识点,发散联想,相关知识点统一集中设计问题组。这种问题的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如:在八年级生物复习疾病与免疫时,归纳设置问题:(1)什么是传染病?(2)常见传染病的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3)不同的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注射了麻疹疫苗的人一般终身不会患麻疹,而注射过流感疫苗的人第二年还会患流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拓宽和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思维迁移难力和综合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问题组,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又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真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对提问设计的思考
提问本身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在提问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3.1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
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即提出的问题最好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已知”和“未知”之间、“已学”和“未学”之间的连接,产生“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
3.2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问时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引导。
总之,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激发生物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激活思维。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学)
1.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
问而不当,则启而不发,收效甚微。判断问题设计有效的标准有:(1)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2)问题要有目的性,即有明确的目标。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3)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
1.1提问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知识本身的内涵很广泛,而且相互联系紧密,如何把握知识内涵,使设置的问题情境成为有效提问,我认为:(1)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作切入点,精心设计要提出的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问题,去惩罚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2)挖掘知识的内涵,设计有效的问题组。所谓问题组,就是由若干相干问题组成的一组问题。
1.2提问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生物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弄清知识本身的内涵,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轻松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有效提问的形式
2.1创设情境提问
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找切入点,由浅入深,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积极思考。
这种提问的思路,有利于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学会思考的方法,使之有“学有所用”的喜悦感。比如,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节中先提容易的问题:坐在教室里,我们所看见的有哪些生物?(人、树、小鸟、蜜蜂等)哪些是非生物?(桌子、黑板、讲台、空气等),从学生熟悉的问题着手,启动思维,然后提问: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对于珊瑚相对没有那么熟悉,有些学生很容易将珊瑚和珊瑚虫混淆,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观察大量的植物、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2.2发散联想提问
根据所学知识点,发散联想,相关知识点统一集中设计问题组。这种问题的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如:在八年级生物复习疾病与免疫时,归纳设置问题:(1)什么是传染病?(2)常见传染病的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3)不同的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注射了麻疹疫苗的人一般终身不会患麻疹,而注射过流感疫苗的人第二年还会患流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拓宽和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思维迁移难力和综合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问题组,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又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真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对提问设计的思考
提问本身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在提问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3.1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
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即提出的问题最好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已知”和“未知”之间、“已学”和“未学”之间的连接,产生“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
3.2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问时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引导。
总之,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激发生物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激活思维。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