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打的技术,流水的导演。陈岩说,他之所以能连续15年担任央视春晚美术总设计,不是因为他个人多么厉害,而是因为春晚的技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是一个集团军作战的概念,再来一个人需要重新“爬楼”,还涉及与团队的磨合问题。“竞标时我说我不知道今年能做成什么样,但我知道去年的遗憾在哪儿。第二我知道什么叫安全播出。”仅凭这两点,就足以让其胜出。“集体成长起来的才叫团队,我从带着一群小伙子到带着一群爸爸,大家一起经历过大运会、奥运会、国庆60周年、海外活动⋯⋯站那儿,首先不乱。”
《综艺》:与其他大型活动相比,春晚的舞美设计有什么独特之处?元宵晚会呢?
陈岩:春晚创作有特殊规律,按理说应该是先有节目再出舞美,但春晚的本子一直到最后都在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要知道春晚的基本模式。比如说在呈现舞台时,导演组简要说一下需要的效果就够了。过节就是过节的氛围,在春晚里,再好的艺术都要站得住脚,所有的文化、所有的艺术都大不过春节的传统文化,因为央视春晚是国家的春晚,艺术创作是国家行为。元宵晚会就变得轻松一点了,大家高高兴兴唱唱歌,也取决于演职人员在不在,时间又短,舞台设计不用复杂,沿用春晚模式,就LED的视频文件变一变。
《综艺》:今年春晚舞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陈岩:今年春晚舞美的最大变革是电视美术,不是舞台美术。改建后的1号厅拆除了观众座椅,也没有固定舞台,观演关系得到改变,现在的演播室更像演播室。过去更像大会堂,上面演下面看,11个讯道,等于11杆枪打一个点。今年大家感觉震撼,是因为舞台形成了交叉火力,现场有11个机位,上下左右前后都有,而且镜头基本没有穿帮,这很不容易。各方面成熟后才能走到这一步,成熟一是时机的成熟,一是技术的成熟。春晚的不同在于全是高精尖的人才、技术。
《综艺》:从设计、执行角度看,哪个节目难度最大?
陈岩:每个节目的设计都不难,难的是节目和节目之间的衔接。舞台要急转换,演员的上下场,演员会不会站在指定位置、会不会紧张忘词,零点之前是否会临时更换节目等等,对编程都是挑战。前期我们会有备选方案,现场我要临时做出判断,既不希望丢台型,还要在安全期进行衔接。今年最难的是LED的同时运动,需要庞大的编程程序。目前国际上同时被操作的方块最多是60-80块,今年春晚现场最多有180块LED同时动。理论上现场总共304块可以同时动,但考虑到电力问题,没有全部同时操作,直播不能冒这个险,而且不能为了动而动。
《综艺》:就单个节目而言,改动幅度大么?
陈岩:特别大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改变不多,都是改几句台词,同一首歌换一个人唱,或者换一首歌,歌曲的基本风格不会动。我们会做一些值班布景,就是主持人后面的背景,或者2012春节联欢晚会这些北京字幕以备不时之需。
《综艺》:《万物生》、《雀之恋》的设计复杂么?用了多长时间?
陈岩:《雀之恋》是定制节目,杨丽萍的动作小样出来后我们开始设计。这个节目需要一个意境,不需要太“动”。杨丽萍是很有说服力的,她每个关节的运动胜过舞台自己动。这个节目的设计点主要是在最后的孔雀开屏,开屏的时间、位置、机位都要非常准确。《万物生》这类舞美比较“危险”,台型变化多,后边的台型比例关系与前面不一样,需要技术数据与舞台机械的完美配合。工作周期上,从创意到制作,一个节目通常需要一个半月。
《综艺》:彩排期间曾发现哪些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陈岩:排练期间出现差错我都不担心,设备都有疲劳期,最可怕的是没有故障率,没有故障才有隐患。央视在做春晚时,程序系统、技术系统是非常严密的,环环相扣,是输不起的。春晚不是试验场,设备等各方面一定是最稳定的。我们不是发明科技的人,是运用科技的人,春晚所使用的技术是最千锤百炼的。春晚舞台我称之是会跳舞的舞台,其实就是最普通的升降,速度每秒40多公分,这个速度离我的要求还很远,但在春晚,安全播出是头等大事。
《综艺》:今年的舞美已经非常绚丽,以后还有哪些升级空间?
陈岩:总有人对我说,天哪,下一年怎么办,但总有办法的。首先概念要准,那些东西都是辅助的形式,有没有LED取决于我们要表达的信息量,要表达的情感。其实我们所有团队都有很大保留——春晚最后拿出的方案一定是播出安全、百姓欣赏、我们可控的方案。从具体节目来看也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因为爱情》这个节目,假如王菲与陈奕迅中间还有一颗发光树,效果会非常好,但我发现晚了,我脑子不够用了。也留点,明年用吧。
《综艺》:如何看待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
陈岩:大家现在讨论技术和艺术时是分裂的,其实所有的舞台、视频都是艺术,五千年文化通过技术可以一秒钟完成,技术在慢慢侵入艺术。今天从全球来看,视觉已经进入第一阵营,成为电影、电视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你承认不承认都是这样,震撼心灵的不光是故事,《阿凡达》就是例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对我说,没有人会讨论你五千年历史,第二天报纸登的照片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年沉淀的,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央视作为国家媒体,外国人评论你的制作能力,不会从小品、歌舞中判断,会从舞台判断,这是代表文化和产业的标号。技术的发展太迅速了,有些技术在当时觉得不错,过几年都会觉得可笑。
在我活着的这个时代一定是技术决定艺术,但技术不决定艺术创意,技术决定艺术实施。换句话说,技术的先进让艺术家胆子更大了,让艺术创意更宽泛,更有想象力。艺术家看技术和技工看技术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技术更有情怀,舞台也是有主题的,舞台一动就把情感表现出来了。
《综艺》:在技术不断变化的背后,哪些设计理念是延承下来的?今年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陈岩:首先,传统文化不能丢。第二,现场直播的特性不能丢。第三,无论炒什么菜不能离开这口锅,就是一号厅。在这个基础上,要改变的无非是找到一个技术和行为。我希望在空间构成上,形象是最简单的,简单的就是万能的,一个方块不新鲜,但一万个方块组合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其次考虑的是局部创新,各方面的造型。在效果上,至少要有一两个节目可以让观众有动力参与想象、进行评判。
《综艺》:未来舞台艺术的发展趋势,是否有可能回归简约?
陈岩:原来只要有台子就是舞美,现在舞美的概念已经宽泛了,美术总设计涵盖了视频、虚拟、灯光、服化道等等,要对最后的艺术效果、美术呈现进行总体设计,细节上有严格的要求。一台晚会要进行舞台设计、机械设计、机械工程设计、控制系统、视频创意、视频制作、播放系统等等很多工作。舞美已经不完全是形式了,视频出现后,它的信息量会大于舞蹈,能看到太多美的东西。
技术是帮不了你的创意忙的,只能提供“胸怀”。我从来不想下一步是什么,每年也都“活”过来了,但永远都不能丢失想象。现在拥有什么可以盘点,但不能以此进行判断,不要让既有的东西阻碍你。你选择的概念不同,整个状态就都会改变。当创意需要新技术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不需要帮忙就不要,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将来的舞台有可能回归简约,但现在这样做观众饶不了你,你认为是简约而不简单,但观众会认为不是简单,而是简陋。
《综艺》:与其他大型活动相比,春晚的舞美设计有什么独特之处?元宵晚会呢?
陈岩:春晚创作有特殊规律,按理说应该是先有节目再出舞美,但春晚的本子一直到最后都在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要知道春晚的基本模式。比如说在呈现舞台时,导演组简要说一下需要的效果就够了。过节就是过节的氛围,在春晚里,再好的艺术都要站得住脚,所有的文化、所有的艺术都大不过春节的传统文化,因为央视春晚是国家的春晚,艺术创作是国家行为。元宵晚会就变得轻松一点了,大家高高兴兴唱唱歌,也取决于演职人员在不在,时间又短,舞台设计不用复杂,沿用春晚模式,就LED的视频文件变一变。
《综艺》:今年春晚舞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陈岩:今年春晚舞美的最大变革是电视美术,不是舞台美术。改建后的1号厅拆除了观众座椅,也没有固定舞台,观演关系得到改变,现在的演播室更像演播室。过去更像大会堂,上面演下面看,11个讯道,等于11杆枪打一个点。今年大家感觉震撼,是因为舞台形成了交叉火力,现场有11个机位,上下左右前后都有,而且镜头基本没有穿帮,这很不容易。各方面成熟后才能走到这一步,成熟一是时机的成熟,一是技术的成熟。春晚的不同在于全是高精尖的人才、技术。
《综艺》:从设计、执行角度看,哪个节目难度最大?
陈岩:每个节目的设计都不难,难的是节目和节目之间的衔接。舞台要急转换,演员的上下场,演员会不会站在指定位置、会不会紧张忘词,零点之前是否会临时更换节目等等,对编程都是挑战。前期我们会有备选方案,现场我要临时做出判断,既不希望丢台型,还要在安全期进行衔接。今年最难的是LED的同时运动,需要庞大的编程程序。目前国际上同时被操作的方块最多是60-80块,今年春晚现场最多有180块LED同时动。理论上现场总共304块可以同时动,但考虑到电力问题,没有全部同时操作,直播不能冒这个险,而且不能为了动而动。
《综艺》:就单个节目而言,改动幅度大么?
陈岩:特别大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改变不多,都是改几句台词,同一首歌换一个人唱,或者换一首歌,歌曲的基本风格不会动。我们会做一些值班布景,就是主持人后面的背景,或者2012春节联欢晚会这些北京字幕以备不时之需。
《综艺》:《万物生》、《雀之恋》的设计复杂么?用了多长时间?
陈岩:《雀之恋》是定制节目,杨丽萍的动作小样出来后我们开始设计。这个节目需要一个意境,不需要太“动”。杨丽萍是很有说服力的,她每个关节的运动胜过舞台自己动。这个节目的设计点主要是在最后的孔雀开屏,开屏的时间、位置、机位都要非常准确。《万物生》这类舞美比较“危险”,台型变化多,后边的台型比例关系与前面不一样,需要技术数据与舞台机械的完美配合。工作周期上,从创意到制作,一个节目通常需要一个半月。
《综艺》:彩排期间曾发现哪些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陈岩:排练期间出现差错我都不担心,设备都有疲劳期,最可怕的是没有故障率,没有故障才有隐患。央视在做春晚时,程序系统、技术系统是非常严密的,环环相扣,是输不起的。春晚不是试验场,设备等各方面一定是最稳定的。我们不是发明科技的人,是运用科技的人,春晚所使用的技术是最千锤百炼的。春晚舞台我称之是会跳舞的舞台,其实就是最普通的升降,速度每秒40多公分,这个速度离我的要求还很远,但在春晚,安全播出是头等大事。
《综艺》:今年的舞美已经非常绚丽,以后还有哪些升级空间?
陈岩:总有人对我说,天哪,下一年怎么办,但总有办法的。首先概念要准,那些东西都是辅助的形式,有没有LED取决于我们要表达的信息量,要表达的情感。其实我们所有团队都有很大保留——春晚最后拿出的方案一定是播出安全、百姓欣赏、我们可控的方案。从具体节目来看也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因为爱情》这个节目,假如王菲与陈奕迅中间还有一颗发光树,效果会非常好,但我发现晚了,我脑子不够用了。也留点,明年用吧。
《综艺》:如何看待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
陈岩:大家现在讨论技术和艺术时是分裂的,其实所有的舞台、视频都是艺术,五千年文化通过技术可以一秒钟完成,技术在慢慢侵入艺术。今天从全球来看,视觉已经进入第一阵营,成为电影、电视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你承认不承认都是这样,震撼心灵的不光是故事,《阿凡达》就是例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对我说,没有人会讨论你五千年历史,第二天报纸登的照片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年沉淀的,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央视作为国家媒体,外国人评论你的制作能力,不会从小品、歌舞中判断,会从舞台判断,这是代表文化和产业的标号。技术的发展太迅速了,有些技术在当时觉得不错,过几年都会觉得可笑。
在我活着的这个时代一定是技术决定艺术,但技术不决定艺术创意,技术决定艺术实施。换句话说,技术的先进让艺术家胆子更大了,让艺术创意更宽泛,更有想象力。艺术家看技术和技工看技术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技术更有情怀,舞台也是有主题的,舞台一动就把情感表现出来了。
《综艺》:在技术不断变化的背后,哪些设计理念是延承下来的?今年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陈岩:首先,传统文化不能丢。第二,现场直播的特性不能丢。第三,无论炒什么菜不能离开这口锅,就是一号厅。在这个基础上,要改变的无非是找到一个技术和行为。我希望在空间构成上,形象是最简单的,简单的就是万能的,一个方块不新鲜,但一万个方块组合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其次考虑的是局部创新,各方面的造型。在效果上,至少要有一两个节目可以让观众有动力参与想象、进行评判。
《综艺》:未来舞台艺术的发展趋势,是否有可能回归简约?
陈岩:原来只要有台子就是舞美,现在舞美的概念已经宽泛了,美术总设计涵盖了视频、虚拟、灯光、服化道等等,要对最后的艺术效果、美术呈现进行总体设计,细节上有严格的要求。一台晚会要进行舞台设计、机械设计、机械工程设计、控制系统、视频创意、视频制作、播放系统等等很多工作。舞美已经不完全是形式了,视频出现后,它的信息量会大于舞蹈,能看到太多美的东西。
技术是帮不了你的创意忙的,只能提供“胸怀”。我从来不想下一步是什么,每年也都“活”过来了,但永远都不能丢失想象。现在拥有什么可以盘点,但不能以此进行判断,不要让既有的东西阻碍你。你选择的概念不同,整个状态就都会改变。当创意需要新技术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不需要帮忙就不要,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将来的舞台有可能回归简约,但现在这样做观众饶不了你,你认为是简约而不简单,但观众会认为不是简单,而是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