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姑的事儿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80多岁的六姑诉说的时候,颇有点穿越的感觉,仿佛莫言小说《蛙》里的人物活生生地来到眼前。
  村里人都叫她“六姑”,小一辈儿的叫“六姑奶奶” ,
  因她在家里排行老六,也因为六姑这些年在村里名声、地位和辈分都很高。
  计生专干六姑与李老太
  六姑是村里的接生婆,1935年出生在这个村。20多岁因为接生远近闻名,当了妇联主任,一辈子也没走出过这个村子。今年已有80岁高龄,也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
  这天是党员活动日,六姑也颤颤巍巍来了,领了20块误工补贴。开会的时候,因为宣读报告时间有点长,六姑脑袋耷拉下来,双手搭在拐杖上,像是睡着了。党员会结束的时候,我去叫她,扶她起来,往门口走。
  她盯着我看半天:“你是新来的吗?”
  “不是,来两年了,我是村官,每次您来,我都跟您说一遍。”
  “哦,老了记性不好啦,当年我是咱们村的妇联主任、团委书记……唉,我的事儿,没跟您说过呢吧,我得跟您说说……”老太太瞬间哽咽了,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手绢,我一看那阵势,赶紧把老人扶进屋,倒了杯水坐下。
  “我得跟你们反映一下,你们不能不管我呀,我一辈子兢兢业业,你去打听打听,左邻右舍有多少孩子、还有孩子他们的爹妈都是我接生的啊,我那会儿我连我自己孩子都顾不上管,爹妈也顾不上,我妈死的时候我都没在身边,我现在我落这么个下场你说。”六姑记性不好,但是口齿非常清楚,即使哽咽说起过去的事儿,一点不含糊。
  “您别着急,您跟我说,谁惹着您了?”村委会阿姨们说,六姑去年冬天刚刚因为脑梗住院,还患有白内障,要是情绪激动,出点问题就麻烦大了。我希望她能平息情绪,尽快把要求讲出来,看我能做什么尽量满足老人家。
  老人听我这么一问,更激动了:“小李都一次性给了一万块,她可是我带出来的,以前没有交待也就算了,现在,你们说说,她都退休一次性给钱了,谁给我一分钱啊。我这么些年。”
  我听明白了,老人退休在家25年了,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当她听说,当年接她班的小李有了离职补助后,心里不太平衡了。也想以同样的名义,获得一定的补偿。
  1990年,孙子出生后,六姑就没再给别人接生过,村里培养了新的计生专干,也就是现在的李老太太,今年也70多岁了。李老太太接手妇联工作的时候,计划生育政策正轰轰烈烈在基层开展,老太太一点不含糊,村里怀孕妇女的情况她了如指掌,凡是二胎,谁都别想逃过她的一双手。
  “村里人都不待见她。”有一天下午,张阿姨一边剔牙一边说。“可什么了,她现在,你看她可怜巴巴一个人搬城里住,一共一个儿子,儿媳妇不能生,领养了一个孙女,还是个兔唇。你们说,是不是报应啊。”
  “李老二,他那叔,他儿媳妇不一直想要个儿子么,第二个,都7个月了,愣是给人抓去做了手术,到现在,人一家看见她就骂,老死不相往来,你说说。”
  “我觉得(ji?o zhe)老太太也挺可怜的,你说说,她这么着,为了什么呀?谁给过她一分钱啊,除了那点工资吧,到老了,也没个说法,政府人也没这政策管你呀,你也不是人家正儿八经计生委的人,是不是?”
  去年冬天,关于李老太太的离职问题,村委会成员开过一个会。因为关于当年这部分计生专干,政府尚且没有政策,被当做村务,交给村里自行解决。村委会决定,一次性奖励李老太太1万元。这个决定参照了附近几个村的标准。本来以为,事情就算了结了。没想到,又有别的麻烦浮出水面。
  曾经的榜样
  “我那时候,我都有孩子了,我就说,想下地干活,不想干这个了,可是我爸爸那时候就说了,你快去吧人命关天的,人家谁一辈子生几回娃啊,都乡里乡亲的,你得为人民服务。我爸爸也是老党员,他这么说我来着,这么着呢,我就一干这么些年。”六姑喝了点水,开始回忆过去。
  “你说我这吃饭呢,吃得好好地,突然人上我家找我来了,说快生了,让我去,我这撂下碗筷就得去呀,着急忙慌的,你说生孩子这人命关天啊,也等不得。我孩子小的时候儿吧,也是。还不到一周(一岁)呢,晚上七八点钟,人有人说不行了,快生了,我就得去呀,抱着孩子一起上人家家去,我这都生完了给人家,弄利索了,我一看,边儿上,我们家孩子也在人家家里睡着了。没办法,放下孩子,我自个儿回去,第二天起来再上人家抱孩子去。”
  “您去家里给人接生,他们给您付钱吗?”我问。
  “那时候,都讲这个,为人民服务。接生一个呢,大队这儿给记2个工分,完了一分钱没有。也不像现在,说人家家里头多多少少的给点,那时候也穷,谁家也没有东西给,就生下我就赶紧得走。”
  “也不是每天都有孩子出生啊,您平时有别的收入吗?”
  “平时不生孩子,就下地劳动干活,也挣点工分,养活一家子。有一回孩子大一点了,放学回来,大晌午的,我这正做饭呢,有人生孩子说难产让我给看看去,我把我爸爸叫过来帮忙做饭,结果呢,下午生产队有事儿临时呢就把我爸爸叫走了,孩子就锁在房子里。等我那完事儿了,回来一看孩子没在家,吓坏我了,到处找。放学回来以后,孩子说,到了上学点自己翻墙跳出来去上学去了,我那会儿啊,我就抱着我们家孩子哭啊,太对不住我们家孩子了。”六姑说着,又跟着一把鼻涕一把泪,我把纸巾放在她手边,但她还是习惯用一块老旧的手绢儿。
  六姑讲的这个事儿并不陌生,小时候,我们常常读到一种关于榜样的事迹,他们无私奉献可以舍小家为大家。现如今,这样一个曾经的榜样就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的心情却无比复杂。
  六姑无怨无悔地干到了退休。村里人说,当年六姑的手是神手,只要有六姑在就没有生不下来的孩子。到了80年代末,医疗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村里人生孩子还是习惯找六姑。
  “我啊,使那听诊器一听,使这双手上去一摸,我就知道这孩子胎位正不正,胎心准不准。有一回我给一个孕妇摸肚子,我说怎么这么硬啊,听着胎心也不太正常,我就建议她赶紧上医院。结果7个月的时候,她下地干活,把孩子给生出来了,赶紧送保温箱才把这孩子救过来。”   “那会儿,村里发了一个听诊器,还有一些简单的消毒工具,剪子纱布什么的。后来区里奖励我一个小秤,这么大一点儿,给哪个小孩儿出生了,给幺一下子(秤一下)。就靠着这么点东西,全凭我这看呐,那孩子刚生出来都是血胡麻擦的,全都是我一个人给收拾干净,给洗干净包好,等大人小孩都平平安安的了,才走。
  后来,我送走六姑,她的表情是舒展的,念叨着:“我得跟你们说说,说说我这心里就舒坦了。”我并没有给她任何承诺,只是答应六姑,把这些事儿整理成一份材料,告诉她政府相关部门的电话和办公室的方位,找什么人怎么走。但是事情毕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没有哪一个现行的政策,也没有哪一个现在的干部,会为过去的事情埋单。
  另一种说法
  六姑走了以后,村委会的干部开始轮番教育我。
  “以后碰上这样儿的事儿,你就不能接。听她唠叨两句得了,拿什么补偿?”
  “国家都没有政策给解决,村里有什么义务给她办?找谁去?当年的队长,你去找他们去,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孩子啊,能理解你可怜老太太,我们也都瞅着不容易,但是我跟你说啊,可不她说的那样儿,我们可都给她东西了,我记得我当时,我们家人(丈夫)给她一斤白糖呢,有的给几个鸡蛋,搪瓷缸子什么的,都给点,人都有心,谁不知道找人帮忙得意思意思啊,你说。”
  “今儿,她上这找咱,咱应了她给跟老李一样的钱,明天,就一屁股人追着你要旧账,知道吧!大队拢共多少钱啊,不搞建设了?不环境整治了?不给村民发福利了?就都填窟窿去吧,那哪儿成啊,不成。”
  “给你打一比方吧,好比说,你们家房子是你爷爷时候盖的,盖房子的时候呢,说的这个工钱当时呢给的不多,但是就都结了。到你爸爸时候呢,有人来翻盖,盖高了工钱也涨了,到你这个时候呢,把这房子给卖了,卖了个好价钱。结果呢,在你爷爷辈的时候,给你家盖房子的工人来找你分这个房钱,说得给点补贴,辛苦盖房子不容易,怎么怎么着,你觉得会给么?”
  我想了想,觉得这个比方从逻辑上说不通,但是又说不出来哪儿不对。不过有一点,六姑大半辈子的接生工作,就像在给这个村子盖房子,一栋一栋房子盖起来,六姑也看着一批一批的孩子长大,又生了他们的孩子。我在想,如果不是因为李老太太已经获得的那一万块离职补贴,或许,当她在村头晒太阳,听来往的乡亲喊她一声“六姑、六姑奶奶”的时候,心里是满足的,并且可以一直这样满足下去,直到满足地离开这个世界。
  老百姓的事儿没有小事儿,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有时候他们掩藏在平静之下,错综复杂,一团乱麻,你以为你找到了一个线头,顺着这线头就可以理清当年的旧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必须小心翼翼去维护一种大家共同维护的秩序和平静,一旦处理不周埋下隐患,假以时日必定会出问题。在农村,像六姑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很多,我能做的,就是陪老人说说话,听她絮叨絮叨,可能不一定会像老人期待的那样能解决多少问题,但是他们心里能通过诉说得些安慰,也是好的。
其他文献
克里斯是美国一所私立大学的本科生,就差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他不仅在学业上勤劳上进,而且绝不是个书呆子,很善于建立职业人脉网络,参加了许多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会议,和一些经理混得很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得到了去某全球500强公司实习的机会。可是克里斯却犯难了:去实习就要离开大学校园,拖延毕业可怎么办呢?  好在克里斯抓到了网上课程这根救命稻草,边实习边把一门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上完
贴面礼,双贴?单贴?  很多西方国家都有贴面礼,一般是贴双颊。文君有一位巴拿马籍的外教,第一次和她接触时,文君很自然地与她贴双颊。谁知老师很生气,原来西班牙人曾经侵略过拉美,所以拉美人对西班牙的某些文化很反感,比如贴面礼,在巴拿马,他们习惯只贴一边脸,自己国家的文化没人知道,并且学生们还在自己的课上使用这样错误的礼仪,巴拿马外教觉得很不开心。后来,在一次课堂上,外教很郑重地和他的学生们说了这件事,
近段时间,有好几个学弟学妹跑来问我:  “学姐学姐,你在大学里待了三年,你说,我要不要修二专?该修什么二专?  修二专课这么多,会不会好痛苦好痛苦?”  这些年轻的孩子,琼瑶式45度角地扬起他们漂亮的脸蛋,  瞪大眼睛等着我的回答,脸上的神情迷茫、焦虑、急于求知,语气诚恳、真挚、谦虚受教。  好吧,学长学姐们的最大功用,就是以过来人的经验说说咋样找捷径,少走弯路。  然而,他们太过于真诚的态度,让
老师打扰,写了好一会儿才写完这条信息。  三个月实习过得挺快,中间换了四次工种,每次都有不同体验。同事大概是实习过所有地方里最好玩的,虽然在群里一直装哑,其实一直有当段子看啦。  那个……废话说了这么多,我其实想说,尽管老师们都这么有趣和蔼,福利又好得吓人,钱也不少,而且话说又似乎快要入职了……可是我还是打算辞去这个实习去纸媒。前几天突然收到XXX杂志试用通知,虽然挺有可能试用期就被刷,但还是打算
复旦引进书院制度后,五大书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强调自我管理的志德书院组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自管会)和学生监督委员会(监委会),被称为“两委会”,来决定书院园区事务。大至国际交流、寝室园区改造,小到读书会、浴室开放时间变动,都由学生拍板决定。  争执之中见真知的“两委会”  当提起“学生自我管理”,常是叫好不叫座,有人质疑:想想十八九岁的半大孩子初入大学,鸡蛋炒番茄尚且不会做,何况管理自己
2012年10月24日,一段“四川大学的课堂上,一位老师利用自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徒手劈开一块粘土砖”的网络视频,让这位老师火了。接着,他的一个个新鲜有趣的应用软件又引起广泛关注,“It’s me创新点名系统”、解决背英语单词问题的“刷脑神器”、促进交友的“刷女神器”,这些软件的制作目的单纯到只是为了“让科技更有趣”。为让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更接地气更简单”,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他戏称自己是“英文授课
“针对广州大学的1500份学生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宿舍内部人际关系不满意,这并不是广州大学一所学校所独有的,高校宿舍已成为大学生矛盾集中爆发地。”在随后举行的广州市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座谈会上,广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林雪松表示。(新快报)  别把个案过度放大,也别以偏概全。宿舍人际关系总体还是和谐的,大学生犯罪率较社会其他阶层也是极低的。若是调研一下办公室人际关系和家庭人际关系,说不定比高校
“雕塑带给人一种永恒的美感,它一直在那里不会消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郑召利老师谈起雕塑时,仿佛谈起了熟悉多年的朋友。一件好的校园雕塑作品能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视觉的焦点,又能以其视觉张力作用于校园环境,并与之协调、融为一体,让人得到一种很好的视角愉悦空间,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郑召利以复旦校园雕塑“驴背诗思”为例,指出它起了融合中西的作用。复旦校园内的建筑多为传统中式建筑,光华楼则是新古典主义
Q:见你可真不容易,听说刚出差回来?  A:是啊,前几天去了趟白洋淀。  Q:在咨询公司做助理有一年了吧,经常出差?  A:还不到一年吧,去年七月份毕业,也就八九个月的样子,出差偶尔有,不是特别频繁。  Q:现在待遇怎么样?工资多少?  答:六千多,待遇正常。  Q:还记得自己刚工作第一个月赚了多少吗?  A:具体数字记得是6700块,扣除了乱七八糟的四险一金拿到手5700左右。  Q:挺多的哈,
在上期(2013年12月下)中,我们介绍了美国高中生的职业发展大纲,这次再看下成年人的(大学生被认为是成年人)。这个大纲的3大部分和高中生的一模一样:自我认知、教育和职业探索、职业规划。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应有的能力,共12个,每个能力后还附若干指标。这些能力和高中生的相似,但更细——知道得要更详细,更实——在高中生那只是需要了解的,在成年人这要会做。  自我认知  能力1:理解积极的自我概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