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它指导下的创业实践在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转变就业方式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分析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指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必要性;途径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就业压力,围绕大学生创业而产生的相关研究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对社会经济和高校教育自身发展,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它在我国的现状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真正落实和加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而创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加强对新一代劳动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成为了知识经济在客观上要求,对自主创业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加强;造就一大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职院校的培养主要目标。由此可见,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加强显得十分必要。
(二)、加强创业教育是社会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要向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就需要面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因而,为了将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人才的加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有更高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等,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必将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
(三)、加强创业教育是就业形势的需要
高等学校培养的未来毕业生应该同时扮演着求职者、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的三重角色。在高校不断扩大招生的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应届毕业生人数,因而导致了每年产生了许多过剩的劳动力,学生就业压力大就成为了各高校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想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创业教育的加强、以及对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对于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也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加强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我国已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而对。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是高等教育求生存、求发展,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人才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变革。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无非是就业、继续生造或者出国,因此,整个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统计的平均水平。要改变现状,高校首先必须尽快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与发展的观念,注重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的创业资源,实施具有操作性的相关政策,培养具有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能有效地适应社会,敢于迎接挑战,主动开创事业的学生,为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创业的必要条件。高校必须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将内容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机地组合和合理地配置,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梳理和再设计。将学科壁垒打破,对于课程的绝对地位进行弱化,对互相割裂课程的情况进行解决,利用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互补性,从而,对于各种知识进行重新的组合。
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开设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可学习企业管理、职业指导、市场营销等,选修课可开设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造性思维训练、商业法律等。具体课程要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通过这些课程体系的设置,形成专业课、文化课、创业课功能互补、互相渗透的多元课程体系。
(三)、实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创业实践活动。在作为一种教育影响的同时,也是一种课程模式,从而,使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高校要想方设法的将实践平台进行建立和完善,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给学生,同时也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更好的做到对其意志的磨练,能力的培养,技能的提高。
一是要建立多样化的创业实践组织。创业实践不应该只局限于高校内部的模拟操作,应該与企业广泛合作,组建校企“网状”合作平台,让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与学校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界的技术转移进行加强,建立多样化的创业实践组织。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实践中心,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就是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发挥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爱好、能力和特长,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挥。同时,还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能力状况,选择正确的创业目标。高校可以开展创业设计大赛,从创业竞赛中孵化出一批企业。这种竞赛活动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知自主创业。三是要开辟多种创业资金筹集渠道。资金归根结底还是目前制约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瓶颈。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大学生创业融资,消除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一方面高校应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或者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款项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基金;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领域和企业界的融资,鼓励企业及社会人士捐赠,设立创业启动基金,帮助学生向银行进行小额贷款。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问题。
(四)、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高校在坚持校企合作的同时,要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才能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其次,应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确保活动开展的良好环境。提供有利于年轻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土壤,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五)、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并逐步建立一支指导有力的创业教育队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一项紧迫的任务。首先,高校应加强对已有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其次,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学校指导创业实践,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让学生接触到创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系南化院2012年度人文社科教研课题《基于南化院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JCC-2012-YB-24。
参考文献
[1] 朱伟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改进探析[J].出国与就业,2009(10):8-10.
[2] 吴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5):135-138
[3] 於建伟.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与实践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158-159
[4] 刘芸.创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77-80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必要性;途径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就业压力,围绕大学生创业而产生的相关研究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对社会经济和高校教育自身发展,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它在我国的现状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真正落实和加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而创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加强对新一代劳动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成为了知识经济在客观上要求,对自主创业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加强;造就一大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职院校的培养主要目标。由此可见,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加强显得十分必要。
(二)、加强创业教育是社会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要向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就需要面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因而,为了将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人才的加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有更高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等,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必将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
(三)、加强创业教育是就业形势的需要
高等学校培养的未来毕业生应该同时扮演着求职者、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的三重角色。在高校不断扩大招生的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应届毕业生人数,因而导致了每年产生了许多过剩的劳动力,学生就业压力大就成为了各高校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想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创业教育的加强、以及对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对于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也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加强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我国已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而对。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是高等教育求生存、求发展,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人才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变革。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无非是就业、继续生造或者出国,因此,整个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统计的平均水平。要改变现状,高校首先必须尽快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与发展的观念,注重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的创业资源,实施具有操作性的相关政策,培养具有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能有效地适应社会,敢于迎接挑战,主动开创事业的学生,为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创业的必要条件。高校必须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将内容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机地组合和合理地配置,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梳理和再设计。将学科壁垒打破,对于课程的绝对地位进行弱化,对互相割裂课程的情况进行解决,利用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互补性,从而,对于各种知识进行重新的组合。
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开设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可学习企业管理、职业指导、市场营销等,选修课可开设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造性思维训练、商业法律等。具体课程要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通过这些课程体系的设置,形成专业课、文化课、创业课功能互补、互相渗透的多元课程体系。
(三)、实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创业实践活动。在作为一种教育影响的同时,也是一种课程模式,从而,使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高校要想方设法的将实践平台进行建立和完善,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给学生,同时也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更好的做到对其意志的磨练,能力的培养,技能的提高。
一是要建立多样化的创业实践组织。创业实践不应该只局限于高校内部的模拟操作,应該与企业广泛合作,组建校企“网状”合作平台,让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与学校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界的技术转移进行加强,建立多样化的创业实践组织。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实践中心,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就是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发挥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爱好、能力和特长,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挥。同时,还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能力状况,选择正确的创业目标。高校可以开展创业设计大赛,从创业竞赛中孵化出一批企业。这种竞赛活动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知自主创业。三是要开辟多种创业资金筹集渠道。资金归根结底还是目前制约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瓶颈。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大学生创业融资,消除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一方面高校应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或者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款项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基金;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领域和企业界的融资,鼓励企业及社会人士捐赠,设立创业启动基金,帮助学生向银行进行小额贷款。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问题。
(四)、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高校在坚持校企合作的同时,要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才能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其次,应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确保活动开展的良好环境。提供有利于年轻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土壤,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五)、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并逐步建立一支指导有力的创业教育队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一项紧迫的任务。首先,高校应加强对已有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其次,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学校指导创业实践,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让学生接触到创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系南化院2012年度人文社科教研课题《基于南化院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JCC-2012-YB-24。
参考文献
[1] 朱伟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改进探析[J].出国与就业,2009(10):8-10.
[2] 吴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5):135-138
[3] 於建伟.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与实践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158-159
[4] 刘芸.创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