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lcl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好文章都是不断改出来的。可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師并不重视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教师辛苦地批改作文,学生麻木地看评语”的现象。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老师始终居高临下,学生始终被动接受,因而学生不容易将教师的批语和评语的理论转化为一种写作的实践。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一、学习迁移,形成修改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种方法,然后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二、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成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而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和方向。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其次,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三、多种形式批改,提高修改能力
  许多老师对待学生作文的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学生拿到作文本后仅仅看看等级和批语完事,并不作什么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在这里进行修改?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互批互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换。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小组交换读改活动,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小组的交流,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三)面批面改
  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有所长,写作水平和潜能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充分地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孔子教人,多因其才。”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四、上好作文讲评课,为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传授必要的写作知识。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 作文讲评不能单纯地就文评文,而要把学生的作文同学过的范文结合起来。
  第二,作文讲评要突出重点。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
  第三,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其他文献
以往的体育教学大都是“体力劳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一般都是跑跑跳跳,教师多数情况下会忽略掉体育课上应该有的趣味。且如今学习压力又十分巨大,所以為了缓解压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任课教师就应该好好的去利用体育课缓解学生的压力。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即能为教师轻松的完成教学课程,又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体验到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和趣味之处。体育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学体育对学生的身体
期刊
教材分析:  《她是我的老师》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通过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生活小事,表现了她尊敬师长的优秀品质。全文层次清晰,先介绍居里夫人的身份、地位和国籍,后具体记叙居里夫人尊敬师长的一件事。此文是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好文本。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修改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期刊
提高复习效率,是高三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高三复习课有它独有的特点:一是教学涉及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二是高三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三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还不够系统化,其思维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高效复习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其思维能力,以适应选拔考试的需要。而通过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作合理的优化整合,适当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增加思维训练,从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学案导学、学练结合”就是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导学练案
期刊
联想ldeapad Y450等今年新推出的笔记本电脑上,触模板大多支持多点触摸技术,但是这不具备通用性。目前世界上占有率最高的还是Synaptics触摸板,超过80%的笔记本都是安装这个牌子的产品。多点触摸有啥好处呢?比如你在浏览一个网页,或者一幅图片时,想要放大或缩小,完全可以在触摸板上用两根手指的动作手势来控制,十分方便。想在你自己的本本上实现这个功能吗? Synaptics如今也为用户提供多
期刊
如果数据恢复工程师能够凭借几个软件来进行数据恢复,那么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在互联网上下载免费的破解软件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事实上,同样一款软件,不同的人使用会出现不同效果的,因为软件的选择和使用都是有相当技巧的。
期刊
也许,当古老到的等幅报载波开始应用在军事上时,没有人会预料到手机这样的高科技无线产品会很快民用化;也许,当手机开始流行于街头时,人们也没有预料到无线会铺天蓝地的发展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代青年教师则是教育的生力军,是教育的未来,那么如何更好的培养青年教师,促进其专业成长,则成为令人深思的话题。  青年教师是独生子女国策下成长起来的独苗,她們是在蜜罐中成长的一代,是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中“见多识广”的一代,她们有奋发进取的雄心壮志,但缺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热情;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准备,但缺乏细致入微,持之以恒的耐心;有强烈的成就感
期刊
一、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和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但长期以来,受狭隘教育观的影响,教师往往自以为是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把家长看成是单纯的受教育者,是幼儿园旨意的执行者,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配合者,家长工作的目的也仅仅是教育家长,这样就不能发挥家长的作用,无法形成教育孩子的双向互动,也
期刊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刻板地讲解例题,学生模仿例题解决问题,这样不能引导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参与,学生只是像机器一样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学生丧失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提问的权利留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