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好文章都是不断改出来的。可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師并不重视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教师辛苦地批改作文,学生麻木地看评语”的现象。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老师始终居高临下,学生始终被动接受,因而学生不容易将教师的批语和评语的理论转化为一种写作的实践。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一、学习迁移,形成修改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种方法,然后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二、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成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而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和方向。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其次,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三、多种形式批改,提高修改能力
许多老师对待学生作文的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学生拿到作文本后仅仅看看等级和批语完事,并不作什么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在这里进行修改?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互批互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换。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小组交换读改活动,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小组的交流,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三)面批面改
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有所长,写作水平和潜能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充分地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孔子教人,多因其才。”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四、上好作文讲评课,为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传授必要的写作知识。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 作文讲评不能单纯地就文评文,而要把学生的作文同学过的范文结合起来。
第二,作文讲评要突出重点。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
第三,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学习迁移,形成修改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种方法,然后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二、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成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而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和方向。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其次,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三、多种形式批改,提高修改能力
许多老师对待学生作文的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学生拿到作文本后仅仅看看等级和批语完事,并不作什么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在这里进行修改?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互批互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换。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小组交换读改活动,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小组的交流,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三)面批面改
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有所长,写作水平和潜能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充分地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孔子教人,多因其才。”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四、上好作文讲评课,为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传授必要的写作知识。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 作文讲评不能单纯地就文评文,而要把学生的作文同学过的范文结合起来。
第二,作文讲评要突出重点。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
第三,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