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输电线路施工在电力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输电线路用来向用户输送和分配电能,联络各发电厂及其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的优劣关系到电力系统今后能否稳定运行。本文对输电线路施工的各项具体技术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02-01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建设工程的进度与质量,甚至可以说决定着工程的成败。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国家电网建设力度的增强,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和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最终为国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由此看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
1、基础工程施工
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决定着杆塔在工作中是否会发生下沉、下陷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是否会轻易发生变形或倒塌。可以说,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与高压输电线路能否安全运行有密切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土质地层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施工型式。此外,在现场施工中,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加以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1.1 掏挖基础
该基型分全掏挖和半掏挖两种,适用无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基。在基坑施工可成型的情况下,开挖基坑时不扰动原状土,避免大开挖后再填土。基础承受上拔荷载时,原状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基础型式也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以往工程的统计,由于各线路地质条件的不同等原因,采用全掏挖基础比用阶梯型基础节约钢材和混凝土分别为3%~7%和8%~20%。掏挖基础有直柱式和斜插式两种型式。斜插式掏挖基础将主柱的坡度设置与塔腿主材坡度相同,减小了基础水平力产生的偏心弯矩,还可省去地脚螺栓。
1.2 阶梯型基础
该基础是传统的基础型式,适用各类地质、各种塔型,其特点是大开挖,采用模板浇制,成型后再回填土,利用土体与混凝土重量抗拔,基础底板刚性抗压,不配钢筋。由于阶梯型基础混凝土量较大,埋置较深,易塌方及有流砂地区难以达到设计深度,因此在此类地区应尽量少用。
1.3 大板基础
大板基础的主要设计特点是:底板大、埋深浅、底板较薄,底板双向配筋承担由铁塔上拔、下压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和剪力,主柱计算与阶梯基础相同。与阶梯基础相比,埋深浅,易开挖成形,混凝土量能适当降低,但钢筋量增加较多。与灌注桩相比,在软弱地基中应用较为广泛。它施工方便,特别是对于软、流塑粘性土、粉土及粉细砂等基坑不易成型的塔位。设计时,对底板的高厚比应进行一定的控制(悬臂长度:底板厚<3:1)不足时可在主柱下增加台阶,以减少板的悬臂长度和底板厚度,为了减小混凝土量,主柱中心与底板中心设置偏心,抵消水平弯矩,达到减小底板及配筋的效果。大板基础设计时应控制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对转角塔及负荷较大的直线塔进行地基沉降变形验算,施工时应尽量少扰动地基土,清除开挖的全部浮土并做好垫层,必要时使用块石灌浆。
1.4 斜插板式基础
该基础的主要特点是基础主柱坡度与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塔腿主材角钢直接插入基础混凝土中,使基础水平力对基础底板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正常条件下,基础土体上拔稳定、下压稳定和基础强度计算可忽略水平力的影响。与大板基础相比,由于偏心弯矩大大减小,下压稳定控制的基础底板尺寸可相应减小,从而降低了混凝土量和底板配筋量。由于省去了塔座板和地脚螺栓,其钢材的综合指标降低了25%左右。
1.5 灌注桩基础
对于地质条件为流塑、地基持力层较深且基础作用力较大的耐张塔或直线塔,使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是设计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桩周与土的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承担基础上拔力和下压力,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缺点是施工费用较高。
1.6 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主要适用于基础根开较小且基坑难以开挖、板式基础上拔土体重叠的软弱土塔位,其设计特点是埋深较浅,4个基础整体浇制,基础底板上面的纵、横向加劲混凝土梁承担由基础上拔力、下压力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底板与纵、横向加劲肋配筋,整体性好。缺点是基础材料用量较大,施工较为烦琐,设计不易成系列。
1.7 复合式沉井基础
复合式沉井基础是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尤其是容易产生“流砂”现象的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的基础型式。复合式沉井基础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方型台阶基础,下部是环形钢筋混凝土沉井,沉井顶端露出钢筋埋入台阶基础连成整体。基础的埋深在4m左右,沉井直径为2.5m左右,从基础深宽比来看(一般为1.5左右),仍属于浅基础。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宜于用线路附近具有砂、石、水源充足的地段。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混凝土基础,这种基础体积大、重量大、抗上拔力大,比较稳固,有时为了节省混凝土用量可采用钢筋混凝基础。
2、输电线路检修施工
高压输电线路根据巡视、检测、试验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旨在消除缺陷、提高设备完好水平,预防事故,保证线路安全运行而开展的工作,即检修施工。
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冰雹、暴风等外力破坏。如采石放炮崩断导线、偷盗线路器材造成送电线路倒塔、断线金具或绝缘子脱落等停电事故,需要尽快进行检修施工。事故抢修施工,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设计的,也应在抢修施工完成后,补有关变动的工程图纸,交运行部门技术管理存档。对于在停电的输电线路上工作,除了遵照一般线路施工应遵守的安全措施外,由于线路已直接与变电站的开关相连,线路随时有来电的可能。输电线路停电检修施工,必须使用第一种工作票,严格执行有关送电线路停电工作的规定。线路停电操作由地区调度值班员通知有关变电站执行。检修施工人员在施工开始之前先与调度联系,取得作业许可。然后在待检查施工线路上进行验电,经验明线路上确无电压,即可在线路施工点两端各挂一组短路接地线。输电线路短接地线必须符合:接地必须使用软铜线,截面不小于25mm2,以保证在短路电流短路时不至烧断,接地线的接地端用金属棒做临时接地,直径应不小于10mm2,打入地中深率不小于0.6mm。利用铁塔或混凝土杆塔横担接地时,允许各相分别接地,但必须保证铁塔与接地线连接部分接触良好。
输电线路检修施工工作结束后,必须查明所有参加线路检修施工的工作人员及材料工具等确认已全部从杆塔、导线及绝缘子上撤下,然后才能拆除接地线,拆除接地线后,即认为线路已有电,检修施工人员不得再登上杆塔在导线安全距离范围内做任何工作。在清点接地线组数无误并按有关规定交接后,即可向调度汇报,联系恢复送电,完成输电线路检修施工任务。
结束语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规范的施工措施也必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述的施工技术还不很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还需要在施工工作中细致探索,更好地应用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
参考文献
[1] 李庆林.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 李立新.初述高压输电线路主角钢插入式基础施工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
[3] 应伟国,孔晓峰.送电线路状态巡视、维护的实践[J].东北电力技术,2002,(7).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02-01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建设工程的进度与质量,甚至可以说决定着工程的成败。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国家电网建设力度的增强,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和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最终为国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由此看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
1、基础工程施工
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决定着杆塔在工作中是否会发生下沉、下陷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是否会轻易发生变形或倒塌。可以说,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与高压输电线路能否安全运行有密切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土质地层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施工型式。此外,在现场施工中,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加以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1.1 掏挖基础
该基型分全掏挖和半掏挖两种,适用无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基。在基坑施工可成型的情况下,开挖基坑时不扰动原状土,避免大开挖后再填土。基础承受上拔荷载时,原状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基础型式也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以往工程的统计,由于各线路地质条件的不同等原因,采用全掏挖基础比用阶梯型基础节约钢材和混凝土分别为3%~7%和8%~20%。掏挖基础有直柱式和斜插式两种型式。斜插式掏挖基础将主柱的坡度设置与塔腿主材坡度相同,减小了基础水平力产生的偏心弯矩,还可省去地脚螺栓。
1.2 阶梯型基础
该基础是传统的基础型式,适用各类地质、各种塔型,其特点是大开挖,采用模板浇制,成型后再回填土,利用土体与混凝土重量抗拔,基础底板刚性抗压,不配钢筋。由于阶梯型基础混凝土量较大,埋置较深,易塌方及有流砂地区难以达到设计深度,因此在此类地区应尽量少用。
1.3 大板基础
大板基础的主要设计特点是:底板大、埋深浅、底板较薄,底板双向配筋承担由铁塔上拔、下压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和剪力,主柱计算与阶梯基础相同。与阶梯基础相比,埋深浅,易开挖成形,混凝土量能适当降低,但钢筋量增加较多。与灌注桩相比,在软弱地基中应用较为广泛。它施工方便,特别是对于软、流塑粘性土、粉土及粉细砂等基坑不易成型的塔位。设计时,对底板的高厚比应进行一定的控制(悬臂长度:底板厚<3:1)不足时可在主柱下增加台阶,以减少板的悬臂长度和底板厚度,为了减小混凝土量,主柱中心与底板中心设置偏心,抵消水平弯矩,达到减小底板及配筋的效果。大板基础设计时应控制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对转角塔及负荷较大的直线塔进行地基沉降变形验算,施工时应尽量少扰动地基土,清除开挖的全部浮土并做好垫层,必要时使用块石灌浆。
1.4 斜插板式基础
该基础的主要特点是基础主柱坡度与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塔腿主材角钢直接插入基础混凝土中,使基础水平力对基础底板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正常条件下,基础土体上拔稳定、下压稳定和基础强度计算可忽略水平力的影响。与大板基础相比,由于偏心弯矩大大减小,下压稳定控制的基础底板尺寸可相应减小,从而降低了混凝土量和底板配筋量。由于省去了塔座板和地脚螺栓,其钢材的综合指标降低了25%左右。
1.5 灌注桩基础
对于地质条件为流塑、地基持力层较深且基础作用力较大的耐张塔或直线塔,使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是设计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桩周与土的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承担基础上拔力和下压力,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缺点是施工费用较高。
1.6 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主要适用于基础根开较小且基坑难以开挖、板式基础上拔土体重叠的软弱土塔位,其设计特点是埋深较浅,4个基础整体浇制,基础底板上面的纵、横向加劲混凝土梁承担由基础上拔力、下压力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底板与纵、横向加劲肋配筋,整体性好。缺点是基础材料用量较大,施工较为烦琐,设计不易成系列。
1.7 复合式沉井基础
复合式沉井基础是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尤其是容易产生“流砂”现象的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的基础型式。复合式沉井基础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方型台阶基础,下部是环形钢筋混凝土沉井,沉井顶端露出钢筋埋入台阶基础连成整体。基础的埋深在4m左右,沉井直径为2.5m左右,从基础深宽比来看(一般为1.5左右),仍属于浅基础。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宜于用线路附近具有砂、石、水源充足的地段。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混凝土基础,这种基础体积大、重量大、抗上拔力大,比较稳固,有时为了节省混凝土用量可采用钢筋混凝基础。
2、输电线路检修施工
高压输电线路根据巡视、检测、试验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旨在消除缺陷、提高设备完好水平,预防事故,保证线路安全运行而开展的工作,即检修施工。
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冰雹、暴风等外力破坏。如采石放炮崩断导线、偷盗线路器材造成送电线路倒塔、断线金具或绝缘子脱落等停电事故,需要尽快进行检修施工。事故抢修施工,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设计的,也应在抢修施工完成后,补有关变动的工程图纸,交运行部门技术管理存档。对于在停电的输电线路上工作,除了遵照一般线路施工应遵守的安全措施外,由于线路已直接与变电站的开关相连,线路随时有来电的可能。输电线路停电检修施工,必须使用第一种工作票,严格执行有关送电线路停电工作的规定。线路停电操作由地区调度值班员通知有关变电站执行。检修施工人员在施工开始之前先与调度联系,取得作业许可。然后在待检查施工线路上进行验电,经验明线路上确无电压,即可在线路施工点两端各挂一组短路接地线。输电线路短接地线必须符合:接地必须使用软铜线,截面不小于25mm2,以保证在短路电流短路时不至烧断,接地线的接地端用金属棒做临时接地,直径应不小于10mm2,打入地中深率不小于0.6mm。利用铁塔或混凝土杆塔横担接地时,允许各相分别接地,但必须保证铁塔与接地线连接部分接触良好。
输电线路检修施工工作结束后,必须查明所有参加线路检修施工的工作人员及材料工具等确认已全部从杆塔、导线及绝缘子上撤下,然后才能拆除接地线,拆除接地线后,即认为线路已有电,检修施工人员不得再登上杆塔在导线安全距离范围内做任何工作。在清点接地线组数无误并按有关规定交接后,即可向调度汇报,联系恢复送电,完成输电线路检修施工任务。
结束语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规范的施工措施也必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述的施工技术还不很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还需要在施工工作中细致探索,更好地应用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
参考文献
[1] 李庆林.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 李立新.初述高压输电线路主角钢插入式基础施工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
[3] 应伟国,孔晓峰.送电线路状态巡视、维护的实践[J].东北电力技术,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