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课堂活动模式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教学法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让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化、实用化。而且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明确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练习英语的教学环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言能力方面都有巨大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任务教学法;听说课程;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任务教学法就是基于课堂活动的交际型教学方法,并且侧重于听说的练习。我们首先要对任务教学法有一个认知。
  一、任务法教学的含义、构架与教学思路
  1.概念。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交际英语教学法的延伸,是指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设立一种任务性导向型的教学活动。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任务教学法的定义基本相同,但根据实际教学,对任务教学法的构架论述稍有差异。
  在众多研究任务教学法的学者中Prabhu,JaneWillis,Skehan,三位学者的论著是受到推崇的。一般认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1859.10.20-1952.6.1)“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是任务教学法的思想源头。
  2.学法构架。任务教学法的架构构建中,JaneWillis的构建法最具代表性和实用性。分为:前期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其中,任务环包含:任务(task)、构想(planning)和汇报(report)三个环节;语言焦点包含:语言分析活动和语言练习活动。在实际的听说课堂活动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实际环境条件对教学构架进行相应的调整。
  3.教学思路。知识的积累过程就是一个记忆过程,人类的记忆模式大体分为5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言记忆、动作记忆。除了形象记忆外,其余记忆模式都可以在任务教学课堂活动中重叠实现,而且这种通过行动获得的记忆的持久性要远高于背诵和抄写。任务教学法即是将英语书面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记忆与运用。
  二、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听说课堂活动中的运用
  1.课堂活动上的运用。围绕听说练习这个目标,进行语言能力性目标设定。在实际课堂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有,(1)情景再现类:面试的英文情景模拟,购物、加油、就餐的英文情景模拟,问路、旅游的英文情景模拟等。(2)讨论类:分组的命题辩论,个人自由演讲(可以模拟竞选、时事评论),新闻(天气)播报等。(3)文艺类:诗歌或歌曲、小品。限于课堂时间,文艺类使用较少。在情景再现类中,没有剧本和限定,角色双方都是即时发挥,例如面试,应试者无法预知提问内容,这就要求面试扮演者要有较高的語言组织能力、逻辑能力,展现自己的才能,才能获得面试的通过。在听说课堂活动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记录者。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语法、单词、翻译方面的错误并不是立即纠正,而是首先保证活动的顺畅进行。在任务法教学的语言焦点环节再给与总结纠正,并针对性强化练习。听说课堂活动中,在既定任务下,学生是主体,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参与命题,可以进行相互的评价。
  2.课外的运用。任务教学活动不限于课内,也可延伸到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中。课外听说练习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将影视,音乐,英语期刊、报纸,中外交流活动也纳入到任务教学中。
  三、任务教学听说课堂活动的成果
  1.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语言心理障碍得以克服。通过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听说课堂活动,学生不仅在英语知识记忆、运用上有所进步,而且在克服语言心理障碍方面成果显著。
  2.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为应对听说课堂活动的任务,学生就必须积累一定量的词汇,在学习中,学生会针对面临的教学任务主动搜集相关词汇进行重点记忆。
  3.英语知识获取面扩大。为增加知识和说服力、交流能力,学生开始通过网络,影视媒体,英文书籍等渠道获得英语知识从而扩大了英语知识的学习范围。
  四、听说课堂的局限
  1.课堂时间的局限需要教学连贯。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听说课堂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支持,这是目前课堂时限所难以满足的。因此,听说课堂的时间安排需要牺牲一定的教学时间。基于任务教法的听说课程有阶段性特点,需要有连贯的教学计划作为支撑。
  2.英语基础知识需加强。任务型教学并不完全排斥语言形式的学习。因此,英语基础知识的加强与听说课程相辅相成,两者兼顾才能发挥英语听说课堂的真正作用。
  五、结语
  在基于任务教法的听说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的运用任务教学法,科学有效的结合听说课堂,基础与练习兼顾,大学英语的听说课堂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Prabhu,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生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做出了新的要求,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看这一项理解性的技能,这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看”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看”的能力的培养方法还不够完善,本文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看”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整合其他的语言技能形成较强的视觉素养,将语言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促进和他人的交流和沟
英语学习中,兴趣尤为重要,英语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状态和水平。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针对英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欣赏学生应当是教师的本能  在这个年纪的高中生,他们朝气蓬勃,敢说、敢做、勇于尝
【摘要】英语是当代最重要的一门语言,学习英语是当下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但学习英语并不容易,尤其是词汇的记忆。本文围绕英语词汇中的词根,探讨英语词汇记忆方法,主要论述词根记忆法的优点。  【关键词】英语词根;英语词汇学习  【作者简介】杨嘉宜,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高三13班。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数量庞大,词义内涵丰富多样,因此,英语从全球众多语言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为方便青少年学生
【摘要】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从而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尤其在农村的教学中,因为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因为英语枯燥乏味,而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因此,本文“初中英语的现状”“利用以读促写教学的意义”“进行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对农村初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高志艺,漳州市南
【摘要】英语是中职学生学习学科的基础课程,在中职业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学生不愿意去学习英语,教师不愿意为中职学生教学。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等职业学校采用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具有独特性和科学进步性以及流行实效性受到学校的关注与采纳,深受师生喜爱,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英语;应用研究 
【摘要】近些年,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相关研究受到广大学者普遍关注。本文从通过介绍思维导图的含义和发展现状,分析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教学的意义,同时从英语词汇拓展、构词法的学习以及同义、近义词的辨析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试图为改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黄秋煌,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随着英语高考改革的到来,英语写作在高考英语中成为重中之重,堪称英语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写作更是重头戏,可谓“得写作者得天下”。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活动,提高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作文的提升需要学生有语言知识、语用能力,这些解决了,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够全面提升。我根据研究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研究,边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解
【摘要】随着英语学科基础教育不断改革与逐渐深入,以及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潮流,社会和学校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并应用英语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以下三点中小学英语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适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
【摘要】本文阐述了英语课文复述的意义,介绍了复述前铺垫的方法:1.语法铺垫;2.过渡词和句型的铺垫;3.文章脉络的铺垫。  【关键词】课文复述;“脚手架”的搭建  【作者简介】陈发山,男,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高中部,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Retell the text 是 Comprehending 里的一种练习,它要求学生把前面学过的Reading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要求条理清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European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