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传染源,有危险操作和意外暴露,应在工作中预防职业暴露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职业暴露。建立与职业暴露有关的站内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主动和被动免疫,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做好环境消毒和人员消毒工作及危险物品的管理。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阐明HIV、HBV、HCV等病毒职业暴露的处理,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和登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 血站 职业暴露 防护
职业暴露的概念和分类
职业暴露一般指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意外,接触到感染性病原体。采供血机构的职业暴露主要是皮肤感染、血液接触、针头刺破、气溶胶、各种有毒溶液的接触等。皮肤接触包括体检人员对献血者体格检查时的皮肤接触。采供血人员和血液加工人员的血液接触,医疗废物处理人员与感染性废物的直接接触等;针头刺破主要是采血护士在采血和针头处理过程中被采血针头刺破;黏膜接触包括检验、质检人员化验血样过程的离心机气流飞溅,实验过程中试剂外溅及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与感染性物质接触等。
职业暴露的预防
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主动和被动免疫,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新工作人员入站时进行健康体检,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各项体检。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1次检测抗-HIV、HBsAg、抗-HCV和TP,并对血样保存1年。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岗位的规范操作是防止与病原体接触的重要措施,比如在每次采血后的手的消毒,接触实验溶液后的消毒,采血后针头的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正确消毒处理等都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对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配备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护眼镜等,切断病原体与操作人员接触的机会。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严格要求,实验室操作人员采用有试管帽的试管离心,在离心后等待5分钟方可取出血样,最好在生物安全柜中揭开试管帽;采血人员和污物处理人员在工作后清理污物时戴厚乳胶手套。
消毒:分为环境消毒和人员消毒。有效的消毒不仅可以满足安全采供血的要求,而且对工作人员的防护起到积极作用。工作环境消毒可根据不同空间分别采用臭氧或紫外线等消毒设备进行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如桌、椅、水池、水龙头、门把手、各种台面、物体表面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过氧乙酸擦拭,每个工作日消毒2次,不同区域的抹布分别使用;在与献血者、血液进行接触后或各种实验操作后都应采用有效的消毒方法对接触的皮肤进行消毒,在污染较重、传染性较高的部位,要设立感应式自动水龙头、干手器,手消毒使用0.3%~0.5%碘伏、75%酒精或洗必泰等消毒液消毒揉搓1~3分鐘。所有的血液或血样都应视为感染性材料,在接受和发放过程中对其进行标记和包装,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并用5000mg/L次氯酸钠浸泡消毒,最后焚烧处理。
危险物品的管理:对各环境的安全进行评估和测量。各种有毒化学、生物、放射性试剂和物质存放地点上锁,并由专人保管;设立专门低温冰箱保存阳性对照血清、质控品、阳性血清样本,设专人管理;设立污物临时存放点,上锁并由专人管理,每次污物焚烧后对存放点和运送污物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都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①小型事故处理,任何小的损伤,包括皮肤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伤处的血液,使用75%乙醇或者其他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②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③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尽可能在伤口处挤压出组织液或血液,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④操作者眼球溅入液体后,立即用冲洗眼睛设施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搓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⑤工作过程中感染物污染衣物后,用消毒剂消毒污染处,工作人员更换防护工作服和防护手套并同时将被污染的工作服高压灭菌消毒;⑥严重损伤和暴露,当感染性物质泼溅出来后,形成的气溶胶会造成最大危害,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在被溅处用消毒剂浸泡处理,消毒剂作用一段时间后清理被污染处。
HIV、HBV、HCV等病毒职业暴露的处理:①一般处理:用肥皂液和流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在处理的同时抽取暴露者的血液检测相关病毒,并保留血样备用。暴露1年内定期检测病毒。②药物性处理:药物性处理应在发生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也应预防性用药。
保障职业安全的措施
建立安全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由专人负责,设立安全监督员,确保职业安全。要建立生物、化学、放射性安全综合操作规程和监控机制,确保将献血者、用血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建立职业暴露处理预案:详细规定职业暴露后的处理预案,包括采供血各环节及从人员安排、采用方法、物品设备准备和使用等各方面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唐建华,黄宗清,许建红.济南市献血者情况和血检不合格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12.
2 李天君,姜志勇.臭氧与紫外线对空气的比较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70.
关键词 血站 职业暴露 防护
职业暴露的概念和分类
职业暴露一般指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意外,接触到感染性病原体。采供血机构的职业暴露主要是皮肤感染、血液接触、针头刺破、气溶胶、各种有毒溶液的接触等。皮肤接触包括体检人员对献血者体格检查时的皮肤接触。采供血人员和血液加工人员的血液接触,医疗废物处理人员与感染性废物的直接接触等;针头刺破主要是采血护士在采血和针头处理过程中被采血针头刺破;黏膜接触包括检验、质检人员化验血样过程的离心机气流飞溅,实验过程中试剂外溅及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与感染性物质接触等。
职业暴露的预防
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主动和被动免疫,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新工作人员入站时进行健康体检,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各项体检。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1次检测抗-HIV、HBsAg、抗-HCV和TP,并对血样保存1年。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岗位的规范操作是防止与病原体接触的重要措施,比如在每次采血后的手的消毒,接触实验溶液后的消毒,采血后针头的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正确消毒处理等都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对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配备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护眼镜等,切断病原体与操作人员接触的机会。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严格要求,实验室操作人员采用有试管帽的试管离心,在离心后等待5分钟方可取出血样,最好在生物安全柜中揭开试管帽;采血人员和污物处理人员在工作后清理污物时戴厚乳胶手套。
消毒:分为环境消毒和人员消毒。有效的消毒不仅可以满足安全采供血的要求,而且对工作人员的防护起到积极作用。工作环境消毒可根据不同空间分别采用臭氧或紫外线等消毒设备进行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如桌、椅、水池、水龙头、门把手、各种台面、物体表面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过氧乙酸擦拭,每个工作日消毒2次,不同区域的抹布分别使用;在与献血者、血液进行接触后或各种实验操作后都应采用有效的消毒方法对接触的皮肤进行消毒,在污染较重、传染性较高的部位,要设立感应式自动水龙头、干手器,手消毒使用0.3%~0.5%碘伏、75%酒精或洗必泰等消毒液消毒揉搓1~3分鐘。所有的血液或血样都应视为感染性材料,在接受和发放过程中对其进行标记和包装,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并用5000mg/L次氯酸钠浸泡消毒,最后焚烧处理。
危险物品的管理:对各环境的安全进行评估和测量。各种有毒化学、生物、放射性试剂和物质存放地点上锁,并由专人保管;设立专门低温冰箱保存阳性对照血清、质控品、阳性血清样本,设专人管理;设立污物临时存放点,上锁并由专人管理,每次污物焚烧后对存放点和运送污物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都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①小型事故处理,任何小的损伤,包括皮肤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伤处的血液,使用75%乙醇或者其他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②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③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尽可能在伤口处挤压出组织液或血液,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④操作者眼球溅入液体后,立即用冲洗眼睛设施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搓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⑤工作过程中感染物污染衣物后,用消毒剂消毒污染处,工作人员更换防护工作服和防护手套并同时将被污染的工作服高压灭菌消毒;⑥严重损伤和暴露,当感染性物质泼溅出来后,形成的气溶胶会造成最大危害,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在被溅处用消毒剂浸泡处理,消毒剂作用一段时间后清理被污染处。
HIV、HBV、HCV等病毒职业暴露的处理:①一般处理:用肥皂液和流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在处理的同时抽取暴露者的血液检测相关病毒,并保留血样备用。暴露1年内定期检测病毒。②药物性处理:药物性处理应在发生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也应预防性用药。
保障职业安全的措施
建立安全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由专人负责,设立安全监督员,确保职业安全。要建立生物、化学、放射性安全综合操作规程和监控机制,确保将献血者、用血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建立职业暴露处理预案:详细规定职业暴露后的处理预案,包括采供血各环节及从人员安排、采用方法、物品设备准备和使用等各方面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唐建华,黄宗清,许建红.济南市献血者情况和血检不合格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12.
2 李天君,姜志勇.臭氧与紫外线对空气的比较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