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波澜壮阔的苏联卫国战争,大家想到的往往是茫茫雪野、飞机轰鸣、战车驰骋,却很少有人关注苏德战场上的敌后游击运动。
事实上,游击战在苏联有着悠久的光辉历史。在19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多股农民武装就曾经袭击过不可一世的法兰西大军。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神出鬼没的红军游击队也曾让白匪军闻风丧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的每一次胜利几乎都离不开敌后游击力量的支援。在近4年的时间里,苏联游击队没有给德国法西斯任何喘息的机会,他们为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临时组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由于多方面原因,苏军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西部大片领土丢失。虽然初战不利,但英勇的苏联红军依然在被动局面下进行着顽强的抵抗。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被打散了的苏联部队越来越多。一些失去建制的红军士兵便自发地在敌占区内进行抵抗。面对这种情况,联共(布)中央审时度势,针对性地制订了相应的敌后游击运动指南。
1941年6月29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出指示,要求“在敌占区建立游击队和破袭组,以便同敌军竞争……”。同年7月18日,联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组织敌后斗争的决定》,斯大林号召“遍地燃起游击战争的烽火”,在敌占区建立游击队和破坏小组,炸毁桥梁道路、破坏通信设施,焚毁仓库和辎重,破坏他们的一切活动。
1942年5月30日,大本营成立了“游击运动总司令部”,任命白俄罗斯党中央第一书记波诺马连科为游击运动总司令部参谋长。下设加盟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的游击运动司令部。与此同时,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布良斯克等6个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下面分别成立游击司令部,在各集团军的军事委员会下面设立游击作战组,向游击队派出干部,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8月底,苏联国防委员会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了有各游击兵团指挥员和政委参加的重要会议,总结了全国游击运动的经验并制订了基本方针。斯大林在会上作了《关于游击运动的任务》的重要讲话,他着重指出:“战争史告诉我们,要战胜侵略者,往往不仅要依靠正规军的斗争,同时还要依靠有利于彻底消灭侵略者的人民游击运动。”斯大林在讲话中还规定了游击运动基本方针:巩固和发展游击队,在所有城乡建立地下游击预备队;游击行动的基本目标是破坏敌后方交通线;加强游击队同正规军的配合;游击队广泛出击,游击兵团向敌后实施深远奔袭;加强敌占区居民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广泛吸收人民群众参加斗争。
这次会议后,斯大林任命伏罗希洛夫元帅为游击运动总司令,加强对游击运动的领导。轰轰烈烈的苏联游击战争由此全面展开。
主要任务
苏联游击队的主要任务包括破坏敌军交通,夺取和扼守交通要道,保障主力部队机动,实施敌后侦察以及配合正面战场进攻等。
破坏交通 交通破袭战是为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游击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由于德军兵力不足,其占领的交通运输线警卫力量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袭击敌交通运输线不但可以大大削弱德军的运输能力,还能迫使德军从其正面战场抽调部分兵力,从而缓解正面战场苏军的压力。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游击队实施的交通破袭战数不胜数,其中规模最大的要算是发生在1943年的“铁道战”了。1943年8月3日至9月15日,苏联白俄罗斯、加里宁州、列宁格勒州、奥廖尔州和斯摩棱斯克州的167支游击队,约96000名游击队员,实施了代号为“铁道战”的交通破袭战。在此次战役中,苏联游击队共破坏钢轨214705根,对苏军取得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此后,苏联游击队又进行了代号为“音乐会”的游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5个州,193支游击队,共约12万人组成的敌后游击军团对德军交通线进行了大规模破坏,有效地配台了苏军夺取第聂伯河会战的胜利。
除了陆上交通设施外,苏联游击队还对敌人的水上交通线以及通讯设施进行了破坏。1943年,乌克兰游击队在第聂伯河、杰斯纳河和普里皮亚特河共击沉和击毁90艘轮船、驳船、快艇和摩托艇。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战役期间,游击队共消灭了德军21500余人,炸毁桥梁300余座,破坏电话电报通信线路500余公里。
敌后侦察 1943年春,苏联最高统帅部制订了夏秋作战计划。于是,灵活机动的苏联游击队便毅然肩负起危险而又艰巨的敌后侦察任务。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侦察训练,游击队的敌后侦察能力起初并不是很强,并普遍存在着活动范围近,搜集和分析情报的能力弱的缺点。国防人民委员部很快就发现了这一问题。1943年4月19日,该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改进游击队中的侦察工作”的命令,并任命了'一批受过专业侦察训练的人员担任游击队的指挥员。各游击队的敌后侦察能力也由此得以迅速提高。
据苏联战史记载,从1943年4月至年底,游击队先后查明了德军165个师、177个团和135个独立营的集结地点,以及部分德军部队的编制、建制人数和指挥官姓名。在1944年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准备时期。白俄罗斯游击队不仅向指挥部提供了德军部署、防御地区情况及机场、降落场和其他重要军事目标分布情况,还查明了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进攻地带内德军预备队的情况,并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进一步核实了空中侦察所得到的情报。
这些敌后情报为正面战场苏联红军的进攻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正如德国最高统帅部情报和反间谍部第三处处长施马尔施勒格尔所说的那样,苏军侦察工作之所以获得出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击队的侦察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配合正面战场 在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结束后,苏军彻底掌握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从此,敌后游击队的活动范围也从敌后逐渐向正面战场转移。
根据苏军指挥部的指示,游击队通常会在正规军发起进攻前抢占敌后的居民点、道路交叉点和江河渡口,并一直扼守到主力到来。例如,1943年11月17日,萨布罗夫的游击兵团经过20小时的顽强战斗,歼灭了日托米尔州奥鲁奇市的德军。在之后的3天中,他们一直扼守着这座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直至苏军正规部队抵达。
1944年6月27日,在明斯克州东部地区作战的由斯克利亚连科指挥的“热列兹尼雅克”游击旅占领了别烈津纳河渡口,并多次击退了妄想渡河突围的德军,直至阿斯拉诺夫少将的第35坦克旅到来;1944年6月29日至7月1日期间,由勃洛欣指挥的“达努卡洛夫”游击旅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先头部队紧密配合,击溃德第201警卫师的1个团,歼敌400余名;由库克索夫指挥的南明斯克游击兵团给予敌步兵第23师和航空后104团的后方分队以重大杀伤,摧毁敌步兵第36师司令部,占领了朴提奇河各渡口并一直坚守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28集团军部队的到来。
除了抢占要道和隘口外,游击队有时也会和正规部队一道参加解放城市和居民点的战斗。如1944年初,列宁格勒第9旅的一个游击支队就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第42集团军的部队一起参加了攻占格多夫的战斗。同年2月3日至16日,第2游击旅配合第42集团军围歼了在普柳萨车站地域的德军步兵第58师。
随着苏军反攻的节节胜利,不少游击队在战争末期被编入了正规部队。
苏联游击队的特点
与正面战场相呼应 二战时期,由于组织、协调、物资条件、通讯保障等方面的诸多因素,绝大多数国家的敌后游击战只能和正面战场进行战略上的配台和极为有限的战术配合。然而纵观苏联敌后战场,在渡过最初的困难岁月后,敌后游击战争就开始接受了游击运动总司令部的统一指挥调遣。因此在不少重要战役发起前,上述指挥机关都会根据战役需要,统一指挥战役纵深的各游击部队进行作战,与正面进攻的部队直接配合。
利用骨干加强领导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高层从后方向游击队派出了大量领导骨干,用以提升其战斗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仅在1941年下半年,苏联高层就派出了3万名党员和共青团员到敌后游击区。此外,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党中央、州委以及方面军和集团军军事委员会,都曾举办过一些游击骨干训练班,由于培训规模不能满足需要,1942年夏,成立了14个游击骨干培训学校,主要培训领导干部,爆破专家、侦察员和无线电发报员等,仅1942年夏秋,接受这种训练后被派往敌后的各种专业人员总数就达13000k,以上。结语
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抵抗组织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年发展壮大。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游击队和地下活动组织总计共6200多个,100多万人。据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游击队共颠覆德军列2万余列,炸毁装甲列车58列,毁坏机车1万余台,车厢1l万余节,炸毁铁路和公路桥梁12000座,击毁敌汽车5万余辆,毙伤俘敌官兵150万人。他们牵制和消耗了德军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事实上,游击战在苏联有着悠久的光辉历史。在19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多股农民武装就曾经袭击过不可一世的法兰西大军。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神出鬼没的红军游击队也曾让白匪军闻风丧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的每一次胜利几乎都离不开敌后游击力量的支援。在近4年的时间里,苏联游击队没有给德国法西斯任何喘息的机会,他们为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临时组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由于多方面原因,苏军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西部大片领土丢失。虽然初战不利,但英勇的苏联红军依然在被动局面下进行着顽强的抵抗。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被打散了的苏联部队越来越多。一些失去建制的红军士兵便自发地在敌占区内进行抵抗。面对这种情况,联共(布)中央审时度势,针对性地制订了相应的敌后游击运动指南。
1941年6月29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出指示,要求“在敌占区建立游击队和破袭组,以便同敌军竞争……”。同年7月18日,联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组织敌后斗争的决定》,斯大林号召“遍地燃起游击战争的烽火”,在敌占区建立游击队和破坏小组,炸毁桥梁道路、破坏通信设施,焚毁仓库和辎重,破坏他们的一切活动。
1942年5月30日,大本营成立了“游击运动总司令部”,任命白俄罗斯党中央第一书记波诺马连科为游击运动总司令部参谋长。下设加盟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的游击运动司令部。与此同时,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布良斯克等6个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下面分别成立游击司令部,在各集团军的军事委员会下面设立游击作战组,向游击队派出干部,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8月底,苏联国防委员会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了有各游击兵团指挥员和政委参加的重要会议,总结了全国游击运动的经验并制订了基本方针。斯大林在会上作了《关于游击运动的任务》的重要讲话,他着重指出:“战争史告诉我们,要战胜侵略者,往往不仅要依靠正规军的斗争,同时还要依靠有利于彻底消灭侵略者的人民游击运动。”斯大林在讲话中还规定了游击运动基本方针:巩固和发展游击队,在所有城乡建立地下游击预备队;游击行动的基本目标是破坏敌后方交通线;加强游击队同正规军的配合;游击队广泛出击,游击兵团向敌后实施深远奔袭;加强敌占区居民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广泛吸收人民群众参加斗争。
这次会议后,斯大林任命伏罗希洛夫元帅为游击运动总司令,加强对游击运动的领导。轰轰烈烈的苏联游击战争由此全面展开。
主要任务
苏联游击队的主要任务包括破坏敌军交通,夺取和扼守交通要道,保障主力部队机动,实施敌后侦察以及配合正面战场进攻等。
破坏交通 交通破袭战是为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游击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由于德军兵力不足,其占领的交通运输线警卫力量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袭击敌交通运输线不但可以大大削弱德军的运输能力,还能迫使德军从其正面战场抽调部分兵力,从而缓解正面战场苏军的压力。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游击队实施的交通破袭战数不胜数,其中规模最大的要算是发生在1943年的“铁道战”了。1943年8月3日至9月15日,苏联白俄罗斯、加里宁州、列宁格勒州、奥廖尔州和斯摩棱斯克州的167支游击队,约96000名游击队员,实施了代号为“铁道战”的交通破袭战。在此次战役中,苏联游击队共破坏钢轨214705根,对苏军取得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此后,苏联游击队又进行了代号为“音乐会”的游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5个州,193支游击队,共约12万人组成的敌后游击军团对德军交通线进行了大规模破坏,有效地配台了苏军夺取第聂伯河会战的胜利。
除了陆上交通设施外,苏联游击队还对敌人的水上交通线以及通讯设施进行了破坏。1943年,乌克兰游击队在第聂伯河、杰斯纳河和普里皮亚特河共击沉和击毁90艘轮船、驳船、快艇和摩托艇。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战役期间,游击队共消灭了德军21500余人,炸毁桥梁300余座,破坏电话电报通信线路500余公里。
敌后侦察 1943年春,苏联最高统帅部制订了夏秋作战计划。于是,灵活机动的苏联游击队便毅然肩负起危险而又艰巨的敌后侦察任务。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侦察训练,游击队的敌后侦察能力起初并不是很强,并普遍存在着活动范围近,搜集和分析情报的能力弱的缺点。国防人民委员部很快就发现了这一问题。1943年4月19日,该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改进游击队中的侦察工作”的命令,并任命了'一批受过专业侦察训练的人员担任游击队的指挥员。各游击队的敌后侦察能力也由此得以迅速提高。
据苏联战史记载,从1943年4月至年底,游击队先后查明了德军165个师、177个团和135个独立营的集结地点,以及部分德军部队的编制、建制人数和指挥官姓名。在1944年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准备时期。白俄罗斯游击队不仅向指挥部提供了德军部署、防御地区情况及机场、降落场和其他重要军事目标分布情况,还查明了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进攻地带内德军预备队的情况,并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进一步核实了空中侦察所得到的情报。
这些敌后情报为正面战场苏联红军的进攻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正如德国最高统帅部情报和反间谍部第三处处长施马尔施勒格尔所说的那样,苏军侦察工作之所以获得出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击队的侦察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配合正面战场 在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结束后,苏军彻底掌握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从此,敌后游击队的活动范围也从敌后逐渐向正面战场转移。
根据苏军指挥部的指示,游击队通常会在正规军发起进攻前抢占敌后的居民点、道路交叉点和江河渡口,并一直扼守到主力到来。例如,1943年11月17日,萨布罗夫的游击兵团经过20小时的顽强战斗,歼灭了日托米尔州奥鲁奇市的德军。在之后的3天中,他们一直扼守着这座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直至苏军正规部队抵达。
1944年6月27日,在明斯克州东部地区作战的由斯克利亚连科指挥的“热列兹尼雅克”游击旅占领了别烈津纳河渡口,并多次击退了妄想渡河突围的德军,直至阿斯拉诺夫少将的第35坦克旅到来;1944年6月29日至7月1日期间,由勃洛欣指挥的“达努卡洛夫”游击旅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先头部队紧密配合,击溃德第201警卫师的1个团,歼敌400余名;由库克索夫指挥的南明斯克游击兵团给予敌步兵第23师和航空后104团的后方分队以重大杀伤,摧毁敌步兵第36师司令部,占领了朴提奇河各渡口并一直坚守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28集团军部队的到来。
除了抢占要道和隘口外,游击队有时也会和正规部队一道参加解放城市和居民点的战斗。如1944年初,列宁格勒第9旅的一个游击支队就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第42集团军的部队一起参加了攻占格多夫的战斗。同年2月3日至16日,第2游击旅配合第42集团军围歼了在普柳萨车站地域的德军步兵第58师。
随着苏军反攻的节节胜利,不少游击队在战争末期被编入了正规部队。
苏联游击队的特点
与正面战场相呼应 二战时期,由于组织、协调、物资条件、通讯保障等方面的诸多因素,绝大多数国家的敌后游击战只能和正面战场进行战略上的配台和极为有限的战术配合。然而纵观苏联敌后战场,在渡过最初的困难岁月后,敌后游击战争就开始接受了游击运动总司令部的统一指挥调遣。因此在不少重要战役发起前,上述指挥机关都会根据战役需要,统一指挥战役纵深的各游击部队进行作战,与正面进攻的部队直接配合。
利用骨干加强领导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高层从后方向游击队派出了大量领导骨干,用以提升其战斗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仅在1941年下半年,苏联高层就派出了3万名党员和共青团员到敌后游击区。此外,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党中央、州委以及方面军和集团军军事委员会,都曾举办过一些游击骨干训练班,由于培训规模不能满足需要,1942年夏,成立了14个游击骨干培训学校,主要培训领导干部,爆破专家、侦察员和无线电发报员等,仅1942年夏秋,接受这种训练后被派往敌后的各种专业人员总数就达13000k,以上。结语
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抵抗组织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年发展壮大。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游击队和地下活动组织总计共6200多个,100多万人。据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游击队共颠覆德军列2万余列,炸毁装甲列车58列,毁坏机车1万余台,车厢1l万余节,炸毁铁路和公路桥梁12000座,击毁敌汽车5万余辆,毙伤俘敌官兵150万人。他们牵制和消耗了德军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