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内涵和特点出发, 结合外科学课程的教改实践,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外科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外科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02-01
Exploration & Practice On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Min Sanxu li Yuelin Chen Jibing Wang Aijun Shi Yanping Deng Ziwen Zhang Siyong
(Surgical Department of Sub-hospital Of Zhang Ye Medical College 734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reforming on surgery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 reform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Key words】work-integrated learning surgery teaching exploration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工学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因此,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适应工学结合育人新模式,加强医学高职院校外科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校外科学课程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优化充实外科教学内容,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模块化教学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临床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蓝本,以卫生部颁布的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和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为指导,以解决学生以后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重点,围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提高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了外科手术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诊疗规范3个教学模块,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学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胜任力。
2 多措并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交互式学习型课程,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外科学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单一讲授、全程灌输的方法,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教学法、专题报告会、师生换位、体验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单向对学生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外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本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改变了授课方式,实现了两个转移,即教学场所由单纯的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对心肺复苏这种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内容,尽可能到实验室授课,使理论与实验、技能教学同期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减少了课程内容的重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形成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并行的良好氛围。实践教学场所由单纯的实验实训室转移到医院,如重症监测治疗、各种骨折及创伤内容的学习,以直接到医院进行见习教学为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避免了黑板上做手术,教室里诊断疾病的教法,缩短了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距离;二是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水平,有选择地引入案例教学或PBL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目标的巩固,突出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各系统疾病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相对单一的章节,有选择地采用一种相对简化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前设计一典型病例一学生自学一课堂讨论一教师总结的授课步骤,强化病例为中心,改变传统授课中按教科书内容的讲解方式。如急性阑尾炎、脾破裂等内容,我们首先以典型病例点出主题,尤其強调学生注意在典型病例中找出患者的各项诊断依据,并提出若在临床工作中你如何收集这些病情资料以作出正确的诊断等问题,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三是间歇穿插师生换位教学。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因其具有节省教学资源、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和系统性等优点,仍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我校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教学资源缺乏,这种情况尤其如此。但在长期的理论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和学生对外科理论知识都感到乏味和无奈的情况,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劳。为此,我们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体验教师工作的艰辛入手,依据学生的知识学历水平和基础知识储备情况,选择一些与外科疾病相关的解剖、组胚、生理、病理、药理、诊断等基础课中都要求掌握的内容章节,安排4—5名同学按照解剖生理概要、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顺序内容提前准备,在相应理论教学时依次进行讲授,然后教师和其余学生共同点评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体会了教师的不易,又为今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了动力;四是重视单元复习与总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则,也是强化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单元重点内容的复习,主要做法是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影像资料,如其他学校出版的教学录像、影视频资料等,在每一单元理论教学结束后,利用课余时间,选择重点内容进行播放,让学生领略其他学校的名师风采和授课特点,参悟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 3 构建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工学结合型外科学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实践教学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工学结合、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途径,对锻炼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实训基地、实习基地进行医院认知、环境适应、熟悉工序、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 这为外科实践教学提供了稳定的教学基地,搭建了良好教育平台,拓展了外科实践教育资源。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我们积极构建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外科学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豐富、鲜活的职业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认知、体验和感悟,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职业素养、职业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及见习教学
在我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外科学共计授课141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4学时,实训见习56学时,并在第四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集中1-2周时间作为各专业学生到临床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复训,并进行考核,对操作技能不过关的要进行补课和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以此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3.2 引入了项目教学法,把实践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际临床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项目活动,并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成果,使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学生自主收集临床资料、制定诊疗计划、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合作意识。
3.3 将实践教学的考核融入专业实习、实训中,强化职业道德的养成。我们把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的内容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让指导老师和学生自己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服从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使职业道德教育由说教转化为具体的养成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高职业素养。
4 改革考试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外科学理论课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我们改变过去以记忆、理解知识为内容,以单一、封闭的书面考试为形式,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全部评价结论的应试考试模式,把考核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整合考核方式,把技能考核和见习报告书写及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学期考核,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4.1 平时考核包括上课出勤及表现、课堂讨论交流发言、作业完成等方面。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10%。
4.2 实践考核,通过学生递交的见习报告、住院病历、临床技能训练等方面,考核学生参加临床实训、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实践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20%。
4.3 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期末采用闭卷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程度、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论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70%。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和平时表现的考核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知行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职业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 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高度融合,考评方式多元化,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第16号令.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6.
作者简介:
闵三旭,男,生于1969年8月,外科副教授、皮肤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外科、皮肤科临床及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
闵三旭
【关键词】工学结合;外科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02-01
Exploration & Practice On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Min Sanxu li Yuelin Chen Jibing Wang Aijun Shi Yanping Deng Ziwen Zhang Siyong
(Surgical Department of Sub-hospital Of Zhang Ye Medical College 734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reforming on surgery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 reform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Key words】work-integrated learning surgery teaching exploration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工学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因此,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适应工学结合育人新模式,加强医学高职院校外科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校外科学课程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优化充实外科教学内容,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模块化教学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临床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蓝本,以卫生部颁布的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和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为指导,以解决学生以后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重点,围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提高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了外科手术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诊疗规范3个教学模块,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学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胜任力。
2 多措并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交互式学习型课程,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外科学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单一讲授、全程灌输的方法,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教学法、专题报告会、师生换位、体验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单向对学生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外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本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改变了授课方式,实现了两个转移,即教学场所由单纯的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对心肺复苏这种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内容,尽可能到实验室授课,使理论与实验、技能教学同期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减少了课程内容的重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形成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并行的良好氛围。实践教学场所由单纯的实验实训室转移到医院,如重症监测治疗、各种骨折及创伤内容的学习,以直接到医院进行见习教学为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避免了黑板上做手术,教室里诊断疾病的教法,缩短了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距离;二是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水平,有选择地引入案例教学或PBL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目标的巩固,突出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各系统疾病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相对单一的章节,有选择地采用一种相对简化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前设计一典型病例一学生自学一课堂讨论一教师总结的授课步骤,强化病例为中心,改变传统授课中按教科书内容的讲解方式。如急性阑尾炎、脾破裂等内容,我们首先以典型病例点出主题,尤其強调学生注意在典型病例中找出患者的各项诊断依据,并提出若在临床工作中你如何收集这些病情资料以作出正确的诊断等问题,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三是间歇穿插师生换位教学。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因其具有节省教学资源、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和系统性等优点,仍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我校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教学资源缺乏,这种情况尤其如此。但在长期的理论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和学生对外科理论知识都感到乏味和无奈的情况,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劳。为此,我们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体验教师工作的艰辛入手,依据学生的知识学历水平和基础知识储备情况,选择一些与外科疾病相关的解剖、组胚、生理、病理、药理、诊断等基础课中都要求掌握的内容章节,安排4—5名同学按照解剖生理概要、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顺序内容提前准备,在相应理论教学时依次进行讲授,然后教师和其余学生共同点评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体会了教师的不易,又为今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了动力;四是重视单元复习与总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则,也是强化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单元重点内容的复习,主要做法是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影像资料,如其他学校出版的教学录像、影视频资料等,在每一单元理论教学结束后,利用课余时间,选择重点内容进行播放,让学生领略其他学校的名师风采和授课特点,参悟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 3 构建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工学结合型外科学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实践教学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工学结合、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途径,对锻炼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实训基地、实习基地进行医院认知、环境适应、熟悉工序、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 这为外科实践教学提供了稳定的教学基地,搭建了良好教育平台,拓展了外科实践教育资源。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我们积极构建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外科学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豐富、鲜活的职业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认知、体验和感悟,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职业素养、职业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及见习教学
在我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外科学共计授课141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4学时,实训见习56学时,并在第四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集中1-2周时间作为各专业学生到临床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复训,并进行考核,对操作技能不过关的要进行补课和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以此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3.2 引入了项目教学法,把实践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际临床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项目活动,并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成果,使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学生自主收集临床资料、制定诊疗计划、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合作意识。
3.3 将实践教学的考核融入专业实习、实训中,强化职业道德的养成。我们把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的内容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让指导老师和学生自己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服从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使职业道德教育由说教转化为具体的养成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高职业素养。
4 改革考试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外科学理论课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我们改变过去以记忆、理解知识为内容,以单一、封闭的书面考试为形式,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全部评价结论的应试考试模式,把考核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整合考核方式,把技能考核和见习报告书写及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学期考核,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4.1 平时考核包括上课出勤及表现、课堂讨论交流发言、作业完成等方面。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10%。
4.2 实践考核,通过学生递交的见习报告、住院病历、临床技能训练等方面,考核学生参加临床实训、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实践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20%。
4.3 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期末采用闭卷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程度、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论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70%。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和平时表现的考核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知行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职业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 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高度融合,考评方式多元化,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第16号令.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6.
作者简介:
闵三旭,男,生于1969年8月,外科副教授、皮肤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外科、皮肤科临床及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
闵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