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永远的敦煌少女

来源 :风采童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332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佛洞中,
  爸爸除了解决研究所的生活问题,
  特别下力气的就是种树。
  我们刚到的时候,
  整个千佛洞唯独窟前有长形的一片杨树,
  其它地方都是光秃秃的。
  爸爸明白,保护石窟、
  防沙治沙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种树,
  所以他从冬天就开始筹备春天种树的事了。
  他在千佛洞生活几十年,每年都要种树,
  绿色从最初那唯一的一片逐渐向北面延伸,
  越来越多,
  今天已经到处郁郁葱葱……
  千佛洞的天好蓝呀!
  第二天一早,晴空万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首先是千佛洞上空明澈无比的蓝天。爸爸问妈妈:“你见过这么蓝的天吗?”蓝天之下,人的心情也豁然开朗。
  千佛洞是莫高窟的俗称,当地老百姓的叫法,当年很少有人知道莫高窟,人们都把沙漠里那千年的石窟群称为千佛洞。
  爸爸兴致勃勃地带我们看千佛洞,那就是他抛弃一切非去不可的地方。冰冻的大泉河西岸,凿在长长一面石壁上、蜂房般密密麻麻的石窟群规模浩大,蔚为壮观,却因风沙侵蚀、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败不堪,像穿了一件破破烂烂的衣裳。然而走近石窟,又可看见一个个没门的洞口里透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方知那灰头土脸的外表下隐藏着神秘的美丽。
  一路都是银白色的钻天杨,时值冬季,树叶落光了,枝干直指蓝天,更显得挺拔俊逸。四周安静极了,随风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铃声,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爸爸说那是九层楼的风铃。他带我们进入洞窟,在洞口射进的阳光照耀下,里面有那么多从未见过的壁画、彩塑,铺天盖地,色彩绚丽,我不明白这是些什么,只觉得好看,新鲜,神奇,在明明暗暗的一个个洞窟走进走出,就像游走在变幻莫测的梦境里。
  爸爸带着妈妈看窟里的佛像,都是很好看的彩塑。爸爸就讲故事吸引妈妈,告诉她这里为什么都是彩塑而不是石雕,给她介绍各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彩塑风格……妈妈跟着爸爸在石窟里走啊,看啊,她毕竟是学艺术的,一旦置身这浩瀚的古代艺术海洋,面对那么多生动美妙的彩塑、壁画,怎能不动心?过去她只见过西方的单色雕塑,对这种集雕塑、绘画、装饰艺术于一体的彩塑闻所未闻,一无所知,所以一路看下来她也興奋得很,旅途上的疲惫和不快就忘得差不多了。
  爸爸接我们之前,已经把住处安排好了。千佛洞有个皇庆寺,也叫中寺,敦煌艺术研究所就设在中寺,我们的新家也安在那里。张大千曾经住在离中寺很近的上寺(雷音寺),我们去时还有几个喇嘛住在那儿;下寺(上清寺)在离上、中寺较远的北边,就是早先那个著名的道士王圆住过的地方。三个寺院都朝向窟群,中间隔着一条茂盛成荫的杨树带。
  我们一家从法国回来,还没看见北平的新家就赶上了战争、逃难,不停地迁移,在这个地方待一年,那个地方待两年,越走越苦。在千佛洞我们没有像老师说的那样住窑洞,敦煌的自然条件不同于陕北高原,本来就没有窑洞。在中寺我们只有一间住房,房间很小,睡的是土炕,旁边还有个小炉子,可以烧些开水,火温则通向土炕。爸爸妈妈带着嘉陵睡在里面,我一个人在外面,搭了一个行军床。房子虽小,但妈妈爱清洁,很会收拾,什么都很有序,把里里外外拾掇得干干净净,还挂了一块咖啡色的布帘作分隔内外的隔断,帘子下部绣着黄色毛线的边饰。妈妈追求的就是舒适的环境,再简陋也是整整齐齐的,很温馨。洗脸没有脸盆架子,爸爸就充分利用空间,发明了一个卡在墙角的三角板架,把洗脸盆放在三角板架上,上方的小三角板架上放着镜子。爸爸很热爱生活,很会动手处理这些问题,那个自制的三角板架非常实用,我们家用了它好多年。2004年研究院重建了“常书鸿故居”,这些家用物品如实地保留着。
  在千佛洞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其他文献
最美好的午后就是站在玻璃橱窗前,用指尖在形色各异如精灵一般的甜点之间来回挑选,告诉WAITER你要一块乳酪蛋糕,可以是杏仁味、绿茶味、还可以有蓝莓酱;或者巧克力饼干,全身沾满了花生仁、核桃仁的那种。不需要英国制造的印有花纹的瓷碟盛放,也不需要Cappuccino。只一壶清淡的伯爵红茶即可。  记得小时候只有在过生日的时候才吃得到奶油蛋糕。奶油只有薄薄的一层,甜得出奇,而且还掺有很多香料,蛋糕也不够
期刊
相传水仙花是由一对夫妻变化而来的。丈夫名叫金盏,妻子名叫百叶。因此水仙花的花朵有两种,单瓣的叫金盏,重瓣的叫百叶。   冬天来临的时候开始养育水仙花了。从那一刻起,把水仙花看作是自己孩子的象征了。如果开"金盏"的花,我将有一个儿子;如果开"百叶"的花,我会有一个女儿。    我希望能开出"金盏"的花。从内心深处盼望的是男孩子。绝不是轻视女孩子。而是无法形容地疼爱女孩子。爱到根本不忍
期刊
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华文化深沉的文化源泉和丰厚滋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人类宝贵文化遗产。  敦煌艺术涵盖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石窟彩塑和壁画精品。敦煌的文化艺术是中外古老文明交汇的结晶,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民族宗教、文化、艺术交融的杰出代表,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最易于被世界所广泛接受的优质文化资源。  自敦煌被发现以来,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但是就目前对于丝绸之路
期刊
  
期刊
2-3-4-5合刊,4期的內容都在5期里。
期刊
丝绸之路可谓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新航路,而他与众不同的是,他开辟之初便流淌着和平的血液,而中国是这条新航路的掌舵人,由中国发起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沉淀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这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认知、不解、好奇到后来的交融、热忱甚至痴迷……  敦煌莫高窟就是这条文化传送带上不得不说的经典,其中蕴含的文化、艺术、哲學、佛学概念让世界叹为观止,也成为历代“朝圣者”的心灵归属地。本期《风采童装》
期刊
以敦煌莫高窟艺术为核心的敦煌文化具有无限丰富的内涵,服饰文化就是这个宏大的古代文化博物馆中十分璀灿的珍宝。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衣冠服饰,服饰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隨着时代的变迁,千百年来的服装实物遗存极少,给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服装文化带来很多困难。所幸敦煌石窟保存了4—14世纪丰富灿烂的壁画,为我们展示了一千年间的社会生活画面,其中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人物的服饰,正是中古时期服饰文化
期刊
你一周去三次高级服装店,但有多久没进过玩具店?你上班路过游乐园里连瞟都不瞟一眼,希望总是在前方?蜡笔小新你喜欢过,但很快就忘了;你笑言那些手机上栓着毛茸茸挂件的女孩还小;看见道明寺穿了阿童木的背心你笑翻到沙发背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幼稚……  你一天两顿麦当劳只为能换一只维尼熊;你路过幼儿园眼巴巴的看着小孩子玩滑梯干着急,屁股太大,腿太长;你给邻居的孩子买了两个玩具,左看右看还是把好看的那个偷偷
期刊
幽暗的光线抹在《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的马蹄上,像敷了一层淡淡的霜。连续几个小时,常书鸿保持着躬身俯视的姿态,他需要努力地眯起眼睛才能看清它们。  张议潮的故事,常书鸿已不陌生。在敦煌,张议潮是个划时代的人物,就像此时的常书鸿一样。公元848年,张议潮率领敦煌军民起义,历经百战,先后收复敦煌和河西地区,终于使敦煌脱离了吐蕃长达百年的统治,重新回归唐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的大业。伴随着张议潮的马
期刊
莫高窟,一部文化启示录,给了我们与人类经典对话的机会。  置身其中,有一种不敢掠美的敬畏;穿越历史,有一种乐极哀生的恍惚;而落笔千年前,又多了一种愿为其卑躬的使命感。  大漠里,丝路上,和尚乐尊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之后1000年开洞修窟不曾间断。千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敦煌的千年为人类留下了一座不朽的文化宝库。他给世界带来的震撼无以言表,而那些宁愿幻化一生来守卫、谱写这举世之美的人,也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