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运动档案”不如改革评价体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逐年攀升,体育课的基本运动也成为孩子负担。对此,农工党沈阳市委员会提出建议,学校应在孩子刚入学时建立一份体育素质跟踪记录档案,将学生每天的运动量记录下来,一直跟踪到学生高中毕业,并与学生的毕业升学成绩挂钩。(2014年1月7日《华商晨报》)
  现如今的少年儿童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率逐年攀升,学生体质越来越差。因而,督促少年儿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更是当下社会的重要职责。
  农工党沈阳市委员会提出对中小学生实施体育素质跟踪记录,建立“运动档案”并与毕业升学成绩挂钩的想法,旨在通过评价的手段,激励中小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其身体状况,提高其身体素质。然而,这样的做法在操作层面到底具有多大的现实作用,却值得质疑。
  表面上看,“运动档案”与学生评价机制挂钩,以评价为杠杆,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然而,其激励效果却是有限的。在学校管理者看来,中小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势必占有大量的学习时间,以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运动档案”没有从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考核体系变革入手,督促学校改变观念,正视体育工作,却将学生参加锻炼的评价权交给学校自身,无异于走错了方向,其效果亦可想而知。与其建立学生“运动档案”,倒不如将学生体质状况监测纳入教育评价的体系,作为学生升学以及考核学校办学成绩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苏凝/编绘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构造法解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构造 构造思想 辅助元素 创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