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奖杯能盛满一个梦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李雪健凭借《杨善洲》获得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大满贯”的影帝——他得过戏剧梅花奖,电视飞天奖、金鹰奖,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而第19届大学生电影节让他成就了这一大满贯。李雪健领奖后说:“我干演员几十年,得过几个奖,但我儿子说我还差得很远。因为大学生电影节的奖就没得过。我想,现在最高兴的人应该是我儿子。我替全家谢谢大学生电影节。”话剧演员出身的李雪健早年百倍珍惜“路人甲”、“匪兵乙”这样台上的龙套角色。之后他从名不见经传的话剧舞台走入《渴望》、《焦裕禄》、《剌秦》等影视作品,从而红遍大江南北。如今功成名就的李雪健笑言:“当年机会少,我是从业余走向专业的,希望能更深地体验生活、积累阅历。让别人认可自己。”
  李雪健获奖,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胜利
  在莘莘学子的心中唱响,抒发了新一代大学生的红色情怀,李雪健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胜出。其实,只要他的演技不低于《焦裕禄》时的发挥,肚出是理所当然的。李雪健在《焦格禄》荻奖后曾表示:我是沾了人物的光了。这当然有李老师谦逊的成分,但却是相当的中肯、坦荡。
  一个农村题材,加上一个地委书记,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共鸣。收获感动,凭的是什么?当然是艺术的感染力。李老师精湛的演技,荻奖当仁不让。特剐是被病魔折磨成的消瘦的身躯、沙哑的嗓音,为塑造的人物形象,凭添了诸多可遏不可求的艺术真实。然而,这些只是荻奖的基本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大学生们把洋溢着青春激情的选票,投向李雪健的动因,是基于他们对国家、社会进步的向往,对党的好干部的呼唤,对人性真善美的渴望。更准确地说。选票是投向地委书记扬善洲的。在扬善洲身上,找不到腐敗,找不到教化,他克己奉会,亲民利民,任内,毫无官气,任外,更是普通的公民。他叹息、无奈、纠结于一切凡人琐事,闪耀着人眭的光辉的背影却有些佝偻,李雪健展现出的杨善洲,是党的好书记对农民的关爱,对社会的奉献。面对困苦,与人民共患难;面对问题,为人民敢担当。这些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高度统一,无疑精准地击中了众多青年学生最易感动的泪囊,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70年前,毛泽东在论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时指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曼典型,曼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电影《杨善洲》依据的是真人真事,李雪健演绎得真实可信,这对看烦了虚幻、穿越作品的新一代大学生,具有全新的审美体验,井由此引发了他们对国家、社会,农村、农民的再认识。在这个感动、认识的过程中,再造了他们的审美观点度审美趣味。而李雪健老师成功塑造的人物的艺术真实性,对真实生活在乡村、城市中的大学生们,当然引发了振聋发聩的反响。
  本月28日,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纪念日了,在这个时候,我们解读李雪健获奖,具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
  字翔
  苦难和挫折是他生活的“音符"
  “戏魂”李雪健以命搏戏而赢得观众敬仰,也全目着戏,李雪健所以为李雪健,也因着戏,让他自己的灵魂跳趺人间——一出出气势砖礴、感人心肺的戏。这是作为“戏魂”的李雪健,从身体里割开罅隙,将戏里戏外,一古脑儿的欢喜悲愁,倾倒人间。故人们都说他是“戏疯子”,一点也不为过。功成名就的他,取得辉煌成就,绝对不外乎两点。第一,勤是真经;这不仅要靠演员非凡的努力,更要有是感乍现的一刻。这是艺术上自信自立的“人”——从来,艺术上的哭与笑都是心血泡出来的。他没有一般影视明星的那种“帅”与“酷”,因此,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别人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年轻时,他曾在贵州山里当过三年的学徒工,学车工;后来他在部队更是比剐的战友勤奋。李雪健视戏为“天”,在拍《百年情书》时“为戏绝食”;即使他演过了太多的角色,也获了太多的奖之后,但他一直没有停留,仍然在寻求着自己新的方向,在塑造着自已更新的、更有挑战的角色。职业精神与职业的责任,没有劳动没有吃苦就能一夜成名一夜暴发,也只是个别现象。第二,勤能治病。两三岁时,他得了场大病,病好后家里人给他政名“雪健”,盼着他日后能够健壮起来。他靠勤来给自己把脉问诊,等于是“第二次成长”。人到中年,事业正走向辉煌的他被查出忠鼻咽部肿瘤时,他依然以戏为大,他忍受着每天放疗带来的锥心疼痛,硬挺着排戏一个月!拍戏如同一帖良药,经过治疗,他用坚强的意志跨过了生命的那道坎。这场大病让雪健从中反省了自己,梳理了自己,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对人生的认识到达了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在不演戏的日子里,他画的猴千姿百态,画画也是在为自己“治病”。我们终于能理解李雪健舞台上的那种跳跃与舞台下的那种平和。总之,苦难和挫折是他生活的“音符”。
  冰野
  他与时下明星的区别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把最佳男主角奖杯颁给李雪健同时,还适时抛出了个“大满贯”的说法,此举真是一举两得,其一是起到了自我宣传之效果,其二是投给媒体一个无需苦心寻找或鳊造的新闻由头。
  平心而论,以李雪健的表演功力,在任何一十电影节上获奖都不足为奇。但每个电影节的奖金数目不尽相同,而且每座奖杯的分量也不尽相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此番借李雪健获莫之机,无疑用“大满贯”一词无形中自我提升了自家奖杯的身价。真是巧妙的一招!难为的是,厚道的李雪健也给足了电影节面子,上台领奖时的一番话说得也动情入理,尤其还是措儿子之口夸赞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也算是回应得很巧妙吧。
  这里,我并非质疑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颁奖诚意,也非菲薄李雪健的喜悦,只是想让大家从这则“大满贯”的娱乐新闻中分神抽身,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重新认识一下牵雪健。李雪健绝对是一个好演员,这无需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来证明,而且也无需更多的被奖来档着“大满贾”之外的电影节评定。如果非要从获奖与否来论英雄的话,那么在李雪健所获的奖项中,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座奖杯绝不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影帝,也不是“垒鸡”、“百花”或“飞天奖”,而应该是世人不大熟悉的“戏剧梅花莫”。对于很多演员来讲,戏剧梅花奖绝对是一座不敢奢望的高峰,目为这需要比拼的是现场舞台功力。就如同歌坛一样,不管你是偶像派、实力派、奶油派、蛋黄派,如果临到现场真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遛自然见分晓。影视演员也是如此,不管你有多红多火爆,也不管你获得多少影视表演将项,但如果能在戏剧舞台上现场一试身手,能上得台面的演员绝对不多。当然,现在的很多演员明星宁可花钱上杂志封面,也不愿花工走费力气冒险上戏剧现场舞台。这可能就是时下明星与李雪健度其他们那一辈演员的区别之一吧。
  众所周知,李雪健经历过一场大病,在一次采访中他向媒体坦言自己曾想过放弃,但在朋友田壮壮一封信的鼓励下,在儿子遥的一枚小饰物的激励下,他挺了过来。如夸说来和听来似乎都很轻松,但实际情况却远非述说就能尽述。这些,或许才是李雪健艺术 上成功的有力佐证,同时更值得我们关注“大满贯”之余感怀。
  邢大军
  用角色演绎自己的人生
  从《渴望》《焦裕禄》《美丽人生》《高纬度战栗》《搭错车》,李雪健留培人的印象不外乎朴实、谦扣、稳重。多年来李雪健塑造的角色无不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扣业界人士的称道,他是用角色演绎自己的人生。
  “演员最大的特点是你演了多少个人物,就像多少个人物那样去活一把。在活一把的过程中你要去挖掘、体验、体现这些人物身上的真善美、假恶丑,既丰富了你的人生又潜移默化地净化了你的心灵。演戏,让人上瘾。我就是一个受益者。”近年来李雪健的角色从抗战时期的我军高级将领杨司令员到平头百姓哑巴孙力;从黑道老大冯敬尧到人民作家赵树理;从反腐英雄劳爷到舞台美工伍德行再到历史名人李鸿章,从数量上看,在演员行当中肯定不算多,但是,角色与角色之的跨度,培人的感受是李雪健从一个高度向着另个高度努力,他在用自己的角色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他对拍戏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虮年的经历让我有了些感受,懂得了珍惜,就不能瞎接戏了。戏,拍一个少一个;拍一十就要珍惜一个,就要成一个,这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虽然他拍的戏仍旧有遗憾,但是这不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吗?在不断纠错、提高、用心的诠释着一个个角色后,李雪健也收获了很多荣誉,他成为中国唯一的“大满贯”影帝,未来的路上他还在不断超越自己。
  董岩
  人生的“大满贯”得主
  出身农民,从事的却是风光无限的影视表演;从龙套演员到影视剧中的男主角;从大明星到被“鼻咽癌”打落尘埃、历经九死一生的普通患者;从演“林彪”搞得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当年空政文化部长黄河说:“这小子化装后搁天安门上能把人吓死”),到出演焦裕禄、宋大成,一时万人空巷;从饰演秦王、宋江,倍受争议,到出演自称最失败的《尚方宝剑》……李雪健的艺术人生和真实人生都已足够丰富和坎坷,他在“咀嚼”每一个人物的时候,也在千百次地“咀嚼”和品味自己,他的成果是什么?——真实做人,不假模假式。他反思自己时竟然用了“堕落”这样的词儿,“我年轻时有过稀里糊涂的阶段,我说自己曾经有一段堕落了,《焦格禄》之后有一段,《荆轲刺秦王》之后有一段。找的人多,碍于面子,合不合适我都答应,觉得人家看得起我,有点把握不住。忘乎所以了。最典型的一个戏就是《尚方宝剑》,对我来说,这个人物特别失败。那个时候还抽烟、喝酒、打麻将,真的堕落了。拍《水浒传》那会儿玩麻将玩得厉害,5快钱的,玩一宿,打不好也得几百块钱呢…”
  这种自知是需要大勇气的。而他刻画人物之深、用功之苦,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因为他对自己从不宽客——由自知,而自省,而自励,而自奋蹄。他说爱跟自己较真是因为那样才轻松。李雪健病愈后,笔者接触过几次,瘦弱、苍老,谦逊、平易,是人人可见的外表,但我一直相信他是一个内心强大、性格坚强、激情似把的人,否則就不能解释他在拖着赢弱的身体、忍受病痛百般折磨时却还能为我们塑造出一十个崭新、饱满、传神的人物形象。
  好不客易活下来,就更该活得有意思。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李雪健化解人生危局和困境的智慧与魄力。成如客易却艰辛。化易为难,是攀登艺术高峰;化难为易,是芙对沉浮、得失。
  夯石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艺人,一夜之间就红了。我觉得这种艺人和观众的关系,非常珍贵,需要保养的  汇集众多明星的魔幻电影《画皮2》中唯一大反派的扮演者竟然是几代观众心中的王子级人物——费翔,曝光的造型更是让人咂舌。近日,记者电话专访了费翔,对于年过半百还接拍这样一个角色,费翔自己也觉得又好玩又期待。和记者聊天过程中,对于很多明星避讳的“老”这个话题,费翔坦言,他笑着告诉记者:“我现在平稳过渡到老年就好了。
期刊
据报道,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计划斥资110万美元,给美国中学生配备“情绪手镯”,用来调查中学老师的课是不是上得很无聊,中学生对课程有没有兴趣。  戴手镯测试老师讲课质量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斥资110万美元购买皮肤电流反应测试手镯,这种手镯能捕捉到佩戴者的情绪变化。基金会计划让中学生佩戴这种“情绪手镯”,用来调查老师的课是否能让他们产生兴趣。这一行动是比尔·盖茨评估、提高美国学例币资计划
期刊
1996年,创办著名服装品牌堡狮龙的香港纺织大王罗定邦去世。留下10多亿资产。罗定邦在遗嘱中声明,他的遗产平分为三部分,一份行善,一份给罗氏后人发展,而余下一份则特别留给一个已经失踪的儿子。罗定邦专门委任次子罗蜀凯为遗嘱“执行人”,可事与愿违,罗蜀凯却处心积虑地想独占这份遗产,由此引发了一场亲情大战。结果,家人反目。罗蜀凯甚至被逼疯癫……  一体贴入微,为父寻欢  1912年,罗定邦出生于广东顺德
期刊
绘画作品是反映画家学养、功力、审美价值、精神的一种物质化的体现。也是画家生命和灵魂外延的载体。每当我们欣赏徐渭、朱耷、齐白石、凡·高、蒙德格里安尼等中外大师的名作时,内心深处仍会感受到他们生命和灵魂的跃动。  记得我在小学五年级时,曾在成都的书店里买过一本适合少儿阅读的古诗集,从此与古典诗歌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最清楚的是得到一本上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尼采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期刊
玛格达因长相出众成为焦点,被封为欧洲杯最美的女孩。在欧洲杯场外贩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足球包,她是来自波兰的一位女大学生,年龄只有19岁。  欧洲杯最美女孩子是谁?原来是半工半读的玛格达,在欧洲杯场外贩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足球包。她是来自波兰的一位女大学生,年龄只有19岁。  那么她为什么会出现在欧洲杯现场呢?那么她为何要在欧洲杯场外卖自制的手工足球包呢?她有什么样的目的呢?欧洲杯最美女孩子引起了足球爱好者
期刊
日前,张召忠少将准时出现在重庆市解放碑重庆书城的大厅里。虽然鬓角已有些许白丝,但1米8的个头。显得非常精神。一位女航母迷看到张少将从电梯里出来的时候,不禁说道:“真的很帅!”  将近40年的思考  张召忠少将此次来重庆带来了两部新作。一部是《百年航母》,该书除了有航母历史上的趣闻轶事外,还披露了中国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幕后惊心动魄的故事。另一部是《走向深蓝》,“所谓走向深蓝,其实正是从陆地走向海洋
期刊
1979年的一天,于荣光终于迎来了他摩托车驾照转正的日子。那天,一大早,他骑着自己那辆刚买了没几天、擦得锃光瓦亮的摩托车前往北京老山摩托车训练场换取正式驾照。当他以五十公里的时速行驶到军博门前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有个背着一个大包的人在距他不到十米的地方,突然直愣愣地朝马路对面奔去。他急忙连躲带捏刹车,车把還是剐了那人一下,摩托车顿时失去了重心,“哗”的一声翻倒在地,滑出好几米远。他也从车上飞
期刊
王震收到信后,当即独身前往梅花岗。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侯梯云终于消除了疑虑,答应将部队改编为红军。不久,侯梯云带领全部人马下山,参加了湘东独立师。1932年12月,侯梯云担任湘赣新编独立一师师长,次年5月英勇牺牲。为此,王震感到十分悲痛。  1930年9月,王震奉湘东特委命令,率支队154人前往萍乡大安里参加湘东独立师的组建,刘沛云任师长,谭思聪任政委。王震任第三团政委,谭家述任第三团团长。从
期刊
1949年的深秋,我们伴随着“解放全中国”的号角,从遥远的南江,大踏步地开进首都北京,来到毛主席身边,我们的任务是保卫新政权,建设新中国!1962年我奉命在复兴路26号服兵役。北京是我们想往的地方,因为是为首长开车,所以这里的大街小巷由开始的陌生,渐渐的熟悉起来,这里的人文历史、古老习俗,样样都吸引着我,感染着我,使我更加热爱这片全国人民挚爱的热土。(因为1964年在天安门前留影)  1968年中
期刊
“我在乎干任何事都要为他人着想,不干实事就别想赢得职工家属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人民日报社社区居委会主任韩连英跟记者说的一句心里话。2003年8月1日,對年仅39岁的韩连英来说,是极其特殊而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她来到了社区工作。从此,她开始了人生别样的一番精彩。她热衷于社区事业,把社区居民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社区居委会当做自己的家。她为人正直,敢说敢做,爱岗敬业,是构建“平安社区”的实践者、带头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