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辩方技术讲解:战胜情绪,恢复理性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g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来访者说,工厂这两年经营不景气,正在裁员,他觉得科长会报复他,会让他下岗;自己见到科长就觉得不自在,心中有莫名的紧张和心慌。
  来访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原来,两周前工厂搞了一次活动,上级领导深入各科室,希望群众对各科室中层干部存在的問题,给予批评帮助。上级领导反复强调不会打击报复,大家要对工厂负责。于是来访者就提了一个意见说,他们科为了回扣多一些选择与小厂合作而不与大厂合作,他觉得这样不对。事后,来访者了解到科长知道这个意见是来访者提出的,故此有上述的担心情绪。
  来访者的担心有没有道理?我们该怎么让他放心呢?在这里我们应用控方辩方技术来处理来访者的认知和情绪问题。
  1什么是控方辩方技术
  人的观念或想法的产生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或情况。如果一个人的观念和想法是基于某个或某类事实,而忽略其他事实,就会产生歪曲的观念或想法。这些歪曲的想法会导致消极情绪(或者盲目乐观情绪)产生。
  控方辩方技术就是让当事人同时注意到支持观念的事实和否定观念的事实,让当事人得到更为合理的观念,通过同时关注正反两个类别证据来矫正观念的技术就是控方辩方技术。
  2控方辩方技术操作步骤
  应用控方辩方技术,首先需要确定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内容;其次,让来访者说出支持这个观念想法的依据,也就是支持性证据(控方);第三步,让来访者找出相反证据,也就是否定这个观念的证据(辩方);最后,综合控方和辩方的证据,可以得到一个更为合理的观念或想法。这个观念和想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新信念。当来访者用新信念替代原有信念,他的消极情绪也就得到缓解或改变了。
  3控方辩方技术的应用实例
  在这个个案中,来访者有两个关联的信念,第一个“我给科长提了意见,科长会报复我”,第二是“科长报复我,就会辞退我”。由于第二个信念是在第一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因此处理第一个信念就更为重要。下面我们给大家示范第一个信念的处理。
  控方辩方技术的应用,一般用一个像下面这样的表格来呈现。首先写上现有观念“给科长提了意见,科长就会报复”。第二步,为了便于寻找证据,在第三行写上双方的立场,控方是“会报复”,辩方是“不会报复”。接下来就是关键环节,先列出控方证据,然后搜集辩方证据,每个证据写一行。最后综合正反两个方面证据,得出一个更为合理的结论:“给科长提一般意见虽然让他没面子,他也能容忍,不会报复;要是指责科长犯严重错误,特别是到厂里去告状会很有可能遭到科长报复。”
  应用控方辩方技术过程中:
  ◎ 咨询师启发来访者搜集各种各样的证据,大到找工厂领导打报告指责科长违反财经纪律,小到在办公室开科长玩笑让科长尴尬等情形。考虑的情形越多,时间跨度越长,来访者就越能发现自己想法是歪曲的。
  ◎ 寻找更多辩方证据,辩方证据就越能纠正来访者的歪曲信念。
  在咨询师的合作下,来访者得到了更为合理的信念。咨询师接着问他,根据刚才的结论,你觉得就你的情况,属于科长要报复的范围吗?他想了想,其实当天还有其他人也提了意见,有些人的意见也更尖锐;另外,这是全厂开展的活动,其他科室也有人给他们科的领导提了意见,大家都在给领导提意见,其他科长也受到批评意见。自己这样的意见也不突出,对科长的威胁也不大,科长应该不会报复他。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提意见之后,科长与他互动的情形,和提意见之前进行对比。经过这些活动,他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给科长提这样的意见,科长不至于会报复他,事后也没有报复的迹象。最后,我问他:你的心情如何?他说:完全放心了。
其他文献
岁末年初,时光飞逝,2017年12月29日下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2017年年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办。此次共有30余家单位和媒体以及100多位老师参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常务副主任、北京妇产医院教授丁辉老师致欢迎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林英老师做大会总结发言,发言既肯定了过往一年的成绩,也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期望和发展目标。  五位重量级嘉宾进
期刊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叹曰:“未知生,焉知死?”  一语惊醒梦中人。  可是,孔子的弟子们记下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你不可能不想到死,正如你不可能不死。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延续,也在一呼一吸之间流逝。  正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即使,你并不想去看。  看还是不看,这不是个问题。问题在于,你怎么去看。  看得智慧,便成就了哲学,一门教人如何去死的学问。  看得通透,便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过去快十年了,地震在每一个人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不管是直接经历地震的人,还是早期救援人员、后期援建工作者,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同时,5·12大地震也推动了心理援助与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当时国内外的心理援助专家、社会工作专家和志愿者陆续进入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经验也有教训。为弘扬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助人自助”精神、推动心理急救理念和技术的普及化,2018
期刊
刘叔70岁了,身体一直很好,与老伴一起生活,儿女也成家了,是邻居眼中的幸福典范。可是从去年开始,刘叔突然感觉身体不好了,头晕、干呕、睡不着觉,在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医生说没什么问题。那为什么还会头晕呢?治疗了几个月,有一天头晕突然好了,家人也觉得刘叔病得很奇怪。  今年夏天刘叔突然身体又不好了,头晕、干呕,这次还吞咽困难、吃不下饭。去医院看病,做了全身检查,又辗转几个医院治疗,一直没好。最后,有个医
期刊
昨晚和阿莉聊完天后,我失眠了。  阿莉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做好朋友已经十年了,高中时她家就在我们学校门口,她回家比我们回宿舍还近,我经常去她家,和她的家人也很熟悉。上大学之后我们见面少了,但曾經的友谊一直没变,隔三差五的也会视频聊天。平时彼此诉说着开心和难过,聊过天之后内心总会比之前更舒畅,只是这次聊天让我内心沉重了许多,以至于失眠了。  阿莉大学毕业已经三年多了,27岁的姑娘,在我们那样的小县城
期刊
在许多大型综合医院门诊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类患者起早贪黑就诊于各家医院、各个诊室。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钱财,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最终却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即使有某种轻微的疾病也不能解释主诉症状的严重程度。这些人可能患的是一种心理疾病:躯体化障碍。这些患者往往具有多年就诊的经历、大量臨床检查资料、服用过各种药物、甚至外科手术治疗等特征。
期刊
亲子关系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发生得最早,在出生前就已经产生,并且会陪伴我们终身。在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妇女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中我们都会提到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都非常好,非常健康。  一个人和家庭的联系,不仅仅有生物学上的基因遗传、还有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心理潜能、人际关系等都
期刊
1  那个下午,妈妈突然说你喝消毒水死在了家里,发现时身体已经冰凉了……  死?消毒水?  我不相信!两周前,我们不是还在一起玩,还在你家看动画片吗!一个月前,我还在给你讲我自己编的故事呢!你的照片还摆在我的书桌上,笑得那么灿烂!你这么小,怎么会死掉呢?消毒水是消灭细菌的,你又不是细菌,怎么能杀死你呢?  我跑到姥姥家找你,可房子里除了你之外,所有的人都在,他们在谈论着什么,有的使劲抽烟,有的一言
期刊
案 例  小敏(化名),女性,25岁,自幼性格内向,做事踏实、学习成绩好。7年前上高中时患了精神分裂症。家长及时将其带至XX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继续维持治疗并且参加疾病管理的康复训练,一年后恢复高中学习。之后患者一直坚持按要求服药。精神情绪状态良好,顺利完成高中、大学学习。2年前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某知名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工作繁忙而顺利。一年前开始因工作忙碌而有时漏服药
期刊
在门诊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初诊时的主诉大多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躯体问题,比如感到没力气、提不起劲、睡眠差、胸闷心慌、疼痛等。患者很少提及自己心情不好、不开心、紧张、恐惧等。经过检查后,未发现任何躯体疾病,或是病情较轻,与感受不相符合。这些患者在就诊于精神科前已去过相关科室诊治,最后至精神科仔细问诊后,发现是情绪问题。  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说起:  49岁的王先生最近半年总觉得小腿酸痛无力,单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