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京守水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
  那发源于燕山山脉,流经京津地区入渤海的潮河、白河,因河的上游势高水急,下游河道狭窄,每到汛期,不知有多少农田要遭殃。共和国刚刚开辟新纪元的第一年,就有600亩农田被淹、树木被毁,受灾人口达100多万。
  上世纪50年代末,为把潮、白两河拦截在密云境内,党中央、国务院在听取专家的勘测汇报后,一声令下,23万建设大军在方圆100公里的工地上,战天斗地,移山造海,竭心志、洒汗水,创造了一个拦洪蓄水,两年完工的奇迹。
  如今,这座占地面积136000亩,蓄水量达44亿立方米,被周总理誉为“首都一盆清水”的密云水库,已成为首都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用水的一颗明珠。一位权威的水利专家断言:密云水库一旦无水可供,将面临迁都的危险,假如水库大坝遭到破坏决堤,滔滔洪水顺流而下,整个华北地区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所有这些,对日夜守护水库的武警北京总队十支队十五中队官兵来说,是多么的平凡,又是多么的艰辛。
  
  白河大坝——一座忠诚铸就的丰碑
  
  “上!”中队长杨春刚一声令下,站在白河主坝下的战士们,一个个像小老虎似的,沿着陡峭的石阶,直奔坝顶冲去。
  主坝高66.39米,长960米,修筑此坝时,为了拦洪几十节火车车厢和装满水泥的卡车被埋在坝下,抬眼望去,高耸入云的大坝尽收眼底,但要登上坝顶,312级台阶就够吃劲的。对一般游人来讲,从坝下登到坝顶,中途最少也得歇三歇,而守卫水库的战士们登上坝顶仅用一分钟,即使两手背后“蛙跳”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蹦上去,过一分半钟。像这样爬上去、跑下来,每个星期他们都要进行四五次,一次少则两趟,多则五六趟。
  正是这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使守护水库的武警中队官兵成为保卫水库、善打硬仗的一把尖刀。水库管理处的领导动情地说:“在这方圆几十里的库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险情,第一个发现的是武警,第一个赶到现场排险的也是武警。”
  今年3月7日下午15时50分,正在值勤的哨兵董贺、孟子晨突然发现哨位东北方向的孤岛浓烟滚滚,他们立即向中队值班室报告了情况。副教导员李增明、中队长杨春刚率领20名官兵,携带风力灭火器等器材,第一时间赶到火场。整个孤岛火势异常凶猛,蔓延面积达20多亩。李副教导员根据风向和火场地形迅速进行了战斗动员和分工,7人合围拦截即将扑向岸边的火势,其余官兵携带灭火器从正面冲人火场。17时45分,大火被扑灭。
  让首都人民喝上干净水是守水官兵们的最大心愿。密云水库不只作为首都的饮用水源而倍受各界关注,而且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又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当地一些百姓便以此为机,想方设法做生意赚钱,甚至有人将马牵到了坝上出租,这样一天下来,废报纸、塑料袋、罐头瓶、马粪等垃圾随处可见,只要风刮得稍微大点,难保不吹入水库中。为了清理垃圾,官兵们3人一组,执勤训练之余,就带上清扫工具一路清扫。他们写下“爱护水源人人有责”等标语,贴在路边的大树上,提醒游客。就这样,守水之余,官兵们又当起了水库的义务宣传员、美化员。在官兵们的积极支援下,水库管理处在坝上靠水的一边修建防护栏,从修建到完工,一干就是两个多月,官兵们像装修自己的营房一样高兴,大家都说,这盆清水又多了一道屏障。
  
  潮河大坝——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为了保证首都人民供水万无一失,有关部门决定,严格控制车辆进入库区驶抵大坝,凡是出入潮河大坝的车辆必须交验通行证。
  一日上午,一辆灰色小轿车转过山弯,直抵哨位栏杆开来。哨兵羿宁连忙打出手势,示意停车:“你们有通行证吗?”
  “没有。”
  “你们没有证件,按规定,你们不能过去。请回去吧。”
  无论年轻人怎么解释,小羿始终没有松口。交涉不通,年轻人向老者耳语了几句,两人上车,掉转车头,原路返回。
  小羿不知道,刚才他拦的,竟是来水库视察情况的副市长。副市长事先未打任何招呼,便携秘书视察水库,没曾想竟让一个小兵给卡住了。在水库管理处,副市长当着众人的面,赞扬了水库哨兵警惕性高,纪律严。
  像这样被卡的事,在密云水库每年总要发生多起,武警哨兵严格值勤,忠诚地守卫着哨位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以苦为乐,奉献为荣,是守库官兵的真实写照。哨位距离中队部有8里多的山路,且无遮无拦,夏季烈日曝晒,蚊虫叮咬,有时还有毒蛇出没于附近;冬天,这里的气温比水库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低。刺骨的山风吹打着哨所,吹打着执勤的战士。战士们上岗时,穿上棉衣、棉裤,外边再裹上皮大衣,还是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战士们只得拿出训练用的护膝、护肘,一层层地套在关节上,即便是这样,90%的战士还是得了关节炎。
  在潮河大坝,官兵们常年不仅要忍受气候的折磨,而且时刻面对寂寞的煎熬。执勤点在大山之中,交通十分不便,有的战士当兵几年竟连一次城都没进过,难怪有的战士在复员时最大的要求就是到天安门去照张相,作为在北京当兵的最后留念。由于哨所周围山高林密,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潮河点上连广播、电视节目都收不清楚,“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成了守护潮河坝武警官兵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战士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抱着吉他同唱一曲“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舰艇中队——一艘永不搁浅的方舟
  
  1995年年初,在武警北京总队的编制序列里出现了一个新成员——舰艇中队,这也是北京总队唯一的水上部队。中队的前身就是有着不凡业绩的密云水库驻警中队船班。舰艇中队的主要任务是水面全天候巡逻,监视一切动静,随时处置突发事件。舰艇中队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守护任务的完成,成为守护密云水库的保护神。
  早在几年前,为了保护密云水库这盆清水,北京市有关部门就明令禁止在水库捕鱼,但总有些人想以身试法。那是一个漆黑夜晚,中队长唐四清带领两名战士驾驶着快艇巡逻,忽然,唐四清发现前方有几个黑影闪动,赶到近前,借助手电筒的光亮,才发现是几个偷着捕鱼的青年。见到武警驾船赶来,那几个青年先是一个劲地说好话,想让唐四清放过他们。没想到武警不吃这套,坚持要带他们去水库管理处。那几个青年一看要坏事,仗着人多,顿时凶相毕露,几支船桨一起向唐四清砸去,唐四清没有丝毫畏惧,左躲右闪,巧妙地保持着自己在船上的平衡,瞅准机会他一个飞扑将一个青年扑倒,其他人见势不好,只好低头认输,乖乖地跟着唐四清去了水库管理处。
  一次,山洪暴发,舰艇中队驻地30里外的黑龙潭有一条观察水位的汽油艇出现故障。消息传来,官兵们顾不上吃午饭,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小分队,驾着快艇飞一般向出事现场赶去。在汽油艇渐渐往下沉没的危急时刻,舰艇中队的官兵赶到了,他们用钢绳套住汽油艇往岸上拖。此时风急浪大,水面上冲来的杂物不断撞击着船身,如果驾驶稍有不慎,就会有船毁人亡的危险,战士许富中一人立在船头迎着一米多高的水浪,手拿船杆把杂物排开。官兵们整整奋战了1个小时,才把汽油艇转移到安全地带。
  正是凭着过硬的素质和对哨位的忠诚,中队官兵确保了水库的绝对安全,中队也因此10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被总队誉为“基层建设的常青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卫着这盆清水,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其他文献
亲爱的妈妈:这20年来,我俩一直是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母女感情也一直不温不火,在外人眼里我们更像是远房亲戚。每当你想向我倾诉这些年的沧桑与曲折、无奈与绝望,我总会设法转移话题,不是不想听,而是怕听了之后会轻易原谅你当年无情地抛夫弃子、离家出走的事实。依稀记得我五岁那年的某个炎热的中午,我吵着要吃冰棍,你换好衣服说去街上给我买,结果却一去不复返。那一年,父亲为了找你,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