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是葡萄生产中的主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该病害在我国各个葡萄产区都有分布危害,在葡萄生长季节多雨潮湿、暖和的地区发生为害较重,常造成葡萄早期落叶,损失危害大,一般在刚进入夏季的5月份开始为害。病害流行年份,当年可减产10%-20%,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并使第二年产量受到显著影响。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发病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83-1
1 葡萄霜霉病主要症状
1.1 叶片
侵染后叶片正面很快形成不规则淡黄色半透明油渍状小斑点,随着斑点逐渐扩大呈黄绿色,最后数个小斑连成一个不规则或多角形的大病斑,并在叶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后期变成淡褐色,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叶片干裂枯焦,卷曲而脱落。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从而影响来年产量。
1.2 新梢
危害嫩梢初现油渍状病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病斑纵向扩展较快,颜色逐渐变褐,稍凹陷,严重时新梢停止生长而扭曲枯死。
1.3 果粒
幼嫩的果粒感病后果色变灰,表面满布霜霉;较大的果粒感病后果粒保持坚硬,提前着色变红,霉层不太明显,成熟时变软,病粒脱落。
2 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特点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后产生孢子囊,再由孢子囊产生游离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叶片上,从叶片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潜育期,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由孢子囊再产生新的游离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在生长期间,由于病菌多次重复侵染,致使霜霉病极易大发生。我地一般7、8、9三个月发生,尤其8、9月份连续阴雨,发生更为严重。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发博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0%~50%,10℃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对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果园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密度大、修剪差有利于发病;南北架比东西架发病重,对立架比单立架發病重,棚加架比立架发病重,棚架低比高的发病重。迟施、偏施氮肥刺激秋季枝叶过分茂密而果实延迟成熟发病重。含钙量多的葡萄抗病力强。
3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3.1 选用抗病品种
尽可能选用美洲种系列品种,因美洲种葡萄较欧亚种抗博
3.2 越冬期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彻底的清园,剪除博弱枝梢,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秋冬季深翻耕,并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菌源,减少次年的初侵染。
3.3 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通风透光好且有良好的排灌系统的地方建园。合理施肥:施足底肥,追肥应施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复合肥。及时绑蔓、修枝、清除病残叶及行间杂草,加强排水工作。
避雨栽培:在葡萄园内搭建避雨设施,可防止雨水的飘溅,从而有效切断葡萄霜霉病原菌的传播,对该病具有明显防效;控制合理的栽植密度,采用先进架式:新建果园栽植密度以111株/亩为宜,架式最好采用V形架栽培,老果园过密的可通过逐年间伐至适宜的密度;加强葡萄园管理:冬季修剪后彻底清园;提高叶幕层至50厘米;深挖排水沟,及时排除沟内水份,使沟内保持干燥,降低果园湿度;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使园内保持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
3.4 药剂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或在其发病初期施药,喷雾时要周到,以叶背为主。在发病重的地区,于葡萄发病前喷布1:0.7:200的波尔多液2~3次,进行叶面保护,对防治葡萄霜霉病有特效。另外,58%甲霜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培液;90%乙磷铝(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1200倍,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上述药剂交替使用,隔15~20天喷一次,根据发病情况连续喷药2~4次。 波尔多液的来历在1883年法国波尔多大学教授密拉德正为欧洲葡萄霜霉病大流行研究解决办法,并且伤透脑筋。有一天他在美多克的圣朱利安地方突然发现路边的葡萄园依旧生机盎然果实累累,仿佛是瘟疫之外的世外桃源。惊奇之余仔细观察,发现这里处处喷洒过防偷液—蓝白色的硫酸铜石灰混合液。为了用实验证实这一猜想,他培养了葡萄霜霉病菌用来感染葡萄植株,结果证实喷洒过硫酸铜──生石灰水的则安然无恙,没有喷过的迅速染上了霜霉博于是密拉德开始研究配制药液的比例,寻找杀菌力最强的配方,多次实验终于大获成功,他把这种药命名为波尔多液,以纪念波尔多大学,并首先使用于波尔多城。 波尔多液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优良药剂,100多年来病菌还没有产生抗药性。
作者简介:朱德丰(1978-),男,汉,江苏大丰人,专科学历,果树农艺师,从事林果园艺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发病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83-1
1 葡萄霜霉病主要症状
1.1 叶片
侵染后叶片正面很快形成不规则淡黄色半透明油渍状小斑点,随着斑点逐渐扩大呈黄绿色,最后数个小斑连成一个不规则或多角形的大病斑,并在叶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后期变成淡褐色,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叶片干裂枯焦,卷曲而脱落。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从而影响来年产量。
1.2 新梢
危害嫩梢初现油渍状病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病斑纵向扩展较快,颜色逐渐变褐,稍凹陷,严重时新梢停止生长而扭曲枯死。
1.3 果粒
幼嫩的果粒感病后果色变灰,表面满布霜霉;较大的果粒感病后果粒保持坚硬,提前着色变红,霉层不太明显,成熟时变软,病粒脱落。
2 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特点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后产生孢子囊,再由孢子囊产生游离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叶片上,从叶片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潜育期,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由孢子囊再产生新的游离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在生长期间,由于病菌多次重复侵染,致使霜霉病极易大发生。我地一般7、8、9三个月发生,尤其8、9月份连续阴雨,发生更为严重。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发博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0%~50%,10℃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对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果园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密度大、修剪差有利于发病;南北架比东西架发病重,对立架比单立架發病重,棚加架比立架发病重,棚架低比高的发病重。迟施、偏施氮肥刺激秋季枝叶过分茂密而果实延迟成熟发病重。含钙量多的葡萄抗病力强。
3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3.1 选用抗病品种
尽可能选用美洲种系列品种,因美洲种葡萄较欧亚种抗博
3.2 越冬期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彻底的清园,剪除博弱枝梢,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秋冬季深翻耕,并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菌源,减少次年的初侵染。
3.3 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通风透光好且有良好的排灌系统的地方建园。合理施肥:施足底肥,追肥应施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复合肥。及时绑蔓、修枝、清除病残叶及行间杂草,加强排水工作。
避雨栽培:在葡萄园内搭建避雨设施,可防止雨水的飘溅,从而有效切断葡萄霜霉病原菌的传播,对该病具有明显防效;控制合理的栽植密度,采用先进架式:新建果园栽植密度以111株/亩为宜,架式最好采用V形架栽培,老果园过密的可通过逐年间伐至适宜的密度;加强葡萄园管理:冬季修剪后彻底清园;提高叶幕层至50厘米;深挖排水沟,及时排除沟内水份,使沟内保持干燥,降低果园湿度;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使园内保持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
3.4 药剂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或在其发病初期施药,喷雾时要周到,以叶背为主。在发病重的地区,于葡萄发病前喷布1:0.7:200的波尔多液2~3次,进行叶面保护,对防治葡萄霜霉病有特效。另外,58%甲霜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培液;90%乙磷铝(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1200倍,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上述药剂交替使用,隔15~20天喷一次,根据发病情况连续喷药2~4次。 波尔多液的来历在1883年法国波尔多大学教授密拉德正为欧洲葡萄霜霉病大流行研究解决办法,并且伤透脑筋。有一天他在美多克的圣朱利安地方突然发现路边的葡萄园依旧生机盎然果实累累,仿佛是瘟疫之外的世外桃源。惊奇之余仔细观察,发现这里处处喷洒过防偷液—蓝白色的硫酸铜石灰混合液。为了用实验证实这一猜想,他培养了葡萄霜霉病菌用来感染葡萄植株,结果证实喷洒过硫酸铜──生石灰水的则安然无恙,没有喷过的迅速染上了霜霉博于是密拉德开始研究配制药液的比例,寻找杀菌力最强的配方,多次实验终于大获成功,他把这种药命名为波尔多液,以纪念波尔多大学,并首先使用于波尔多城。 波尔多液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优良药剂,100多年来病菌还没有产生抗药性。
作者简介:朱德丰(1978-),男,汉,江苏大丰人,专科学历,果树农艺师,从事林果园艺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