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工程建设项目个性化的加强,工程结构、施工工艺的复杂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广泛应用,给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关键词:工程建设 安全事故 原因 保障措施
一、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与难点
塔中油田地处沙漠腹地,常年风沙天气高达200余天。随着油田的逐步开发,每年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多、范围广,相比生产运行在安全管理上有较大的差别。其特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为老油气田改造项目,交叉作业多,风险源高度集中。二是因油气不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重点和难点不同。三是涉及专业多,如结构、机械、电气、仪表、工艺配管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安全管理要求。四是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需要及时更新安全知识,掌握相应安全技能。五是部分项目规模小,建设场地分散,管理难度大。六是工程建设承包商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人员的安全技能不过关。
二、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有深刻原因的,结合油田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三大类。
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干扰与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通常包括责任心不强,现场监督检查不到位,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较少,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不系统,专业安全知识水平不够,缺乏自我防护能力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机械、设备老化不良,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定期检验检测跟不上,防护装置及控制系统弃而不用或失灵;材料质量不合格,临时施工材料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或使用不当,如脚手架搭设不规范、自制梯子质量不过关;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电器设备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没有漏电保护装置,电缆破皮、老化等,它们均构成了施工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成事故。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差会增加施工难度,工作环境差会引起工人的情绪变化、增加疲劳程度,如喷砂除锈的粉尘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油漆喷涂期间,易燃且挥发的气体不仅会对人员呼吸健康有影响,还限制周围的动火作业;施工车间打磨、切割等噪声污染更是影响到人员的听力,这些都使得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大。
2.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是指安全管理缺陷和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通常包括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人员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当、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等。比如:部分业主安全责任不明确,业主只关心工程投资、质量、进度等问题,经常要求施工单位抢进度、赶工期而忽视施工单位人员的安全状况,而一旦出了事故,业主却一点责任都不承担。另外,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放在首位,人员无证上岗,施工方案不审批,安全交底不履行,安全检查不执行,安全隐患不整改,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不能满足安全施工需要,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专注于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忽视了劳动者的施工条件、安全保护和环境的改善,这些都为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基础原因:基础原因主要包括教育原因、体制原因以及社会原因。比如部分施工项目的现场工人全部为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使得部分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走过场,最终导致工人缺乏必备的安全施工知识而引发安全事故。
三、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保障措施
从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趋势来看,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全阶段、全过程、全方位进行严格监控,采取多项措施来保障安全。
1.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管理不能取代专业管理,应当定期、分批对项目管理各专业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于临时进场的厂家技术服务人员,除进行有关的入场安全教育外,还应明确告知作业许可申请流程及应急情况上报流程等。
2.加强作业内容分析,细化安全管理要求。工程项目实施前,承包商编制了实施计划及各类程序文件,比较全面的规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执行的规范与标准。但在具体的施工安全管理中,经常出现管理不到位,作业班组无章可循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制定工程建设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细化和补充。
3.加强风险识别,做好作业安全分析,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依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作业环境及不同工作内容,在实施前进行各种风险辨识与作业安全分析工作,落实安全措施。依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92)》的标准,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识别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挖掘作业等,并针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
4.加强分包商管理,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某些工程建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这决定了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有诸多的承包商和分包商。总包方在进行分包前,应充分做好分包商的资格审查、业绩与能力的评估,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分包商的安全管理,这对实现项目管理的安全要求至关重要。
5.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逐级审查。二是制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每个分项工程或重大作业开工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用书面形式将操作方法、安全预防措施等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掌握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同时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交底单作为管理文件存档。三是制定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主要包括月度HSE检查、周联合检查、日常巡检及专项检查,在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的过程中,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多到现场,不留空白点和盲区,采取边检查、边整改的有效手段,按照“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安全一处”的原则,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涉及人员、设备及施工安全的隐患必须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另一方面,根据安全检查记录定期进行分析,查找管理上的漏洞,有针对性的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四是制定安全驗收制度。凡大中型设备安装、电力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搭设等施工内容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试车或投入使用;同时,隐患整改也需进行复查验收。如对项目建设中搭设的脚手架验收合格的挂绿牌,不合格的挂红牌,此外还包括制定持证上岗制度、作业许可申请制度、危险源挂牌隔离制度、人员动态管理制度、班前/班后会制度、清洁施工与文明作业制度以及安全奖惩制度等。
6.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变反应能力。针对可预见的各种应急情况,应明确在不同施工阶段各种险情下所应执行的应急程序。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问题,应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一时难以达到要求,甚至不清楚或不熟悉逃生通道、应急上报流程等。因此,要定期组织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演练,锻炼和培养施工队伍应急状况下做出的迅速反应和采取的正确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复杂难度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坚持安全管理从全局出发,全员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到全员、全过程的管控。坚持安全管理从细节着手,重在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源泽林,杨广坚.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建筑安全,2008,(4):23-25.
[2] 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振禄(1977-)男,汉,辽宁建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工程建设工作。
关键词:工程建设 安全事故 原因 保障措施
一、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与难点
塔中油田地处沙漠腹地,常年风沙天气高达200余天。随着油田的逐步开发,每年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多、范围广,相比生产运行在安全管理上有较大的差别。其特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为老油气田改造项目,交叉作业多,风险源高度集中。二是因油气不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重点和难点不同。三是涉及专业多,如结构、机械、电气、仪表、工艺配管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安全管理要求。四是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需要及时更新安全知识,掌握相应安全技能。五是部分项目规模小,建设场地分散,管理难度大。六是工程建设承包商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人员的安全技能不过关。
二、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有深刻原因的,结合油田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三大类。
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干扰与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通常包括责任心不强,现场监督检查不到位,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较少,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不系统,专业安全知识水平不够,缺乏自我防护能力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机械、设备老化不良,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定期检验检测跟不上,防护装置及控制系统弃而不用或失灵;材料质量不合格,临时施工材料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或使用不当,如脚手架搭设不规范、自制梯子质量不过关;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电器设备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没有漏电保护装置,电缆破皮、老化等,它们均构成了施工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成事故。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差会增加施工难度,工作环境差会引起工人的情绪变化、增加疲劳程度,如喷砂除锈的粉尘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油漆喷涂期间,易燃且挥发的气体不仅会对人员呼吸健康有影响,还限制周围的动火作业;施工车间打磨、切割等噪声污染更是影响到人员的听力,这些都使得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大。
2.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是指安全管理缺陷和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通常包括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人员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当、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等。比如:部分业主安全责任不明确,业主只关心工程投资、质量、进度等问题,经常要求施工单位抢进度、赶工期而忽视施工单位人员的安全状况,而一旦出了事故,业主却一点责任都不承担。另外,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放在首位,人员无证上岗,施工方案不审批,安全交底不履行,安全检查不执行,安全隐患不整改,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不能满足安全施工需要,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专注于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忽视了劳动者的施工条件、安全保护和环境的改善,这些都为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基础原因:基础原因主要包括教育原因、体制原因以及社会原因。比如部分施工项目的现场工人全部为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使得部分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走过场,最终导致工人缺乏必备的安全施工知识而引发安全事故。
三、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保障措施
从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趋势来看,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全阶段、全过程、全方位进行严格监控,采取多项措施来保障安全。
1.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管理不能取代专业管理,应当定期、分批对项目管理各专业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于临时进场的厂家技术服务人员,除进行有关的入场安全教育外,还应明确告知作业许可申请流程及应急情况上报流程等。
2.加强作业内容分析,细化安全管理要求。工程项目实施前,承包商编制了实施计划及各类程序文件,比较全面的规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执行的规范与标准。但在具体的施工安全管理中,经常出现管理不到位,作业班组无章可循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制定工程建设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细化和补充。
3.加强风险识别,做好作业安全分析,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依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作业环境及不同工作内容,在实施前进行各种风险辨识与作业安全分析工作,落实安全措施。依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92)》的标准,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识别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挖掘作业等,并针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
4.加强分包商管理,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某些工程建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这决定了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有诸多的承包商和分包商。总包方在进行分包前,应充分做好分包商的资格审查、业绩与能力的评估,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分包商的安全管理,这对实现项目管理的安全要求至关重要。
5.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逐级审查。二是制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每个分项工程或重大作业开工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用书面形式将操作方法、安全预防措施等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掌握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同时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交底单作为管理文件存档。三是制定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主要包括月度HSE检查、周联合检查、日常巡检及专项检查,在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的过程中,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多到现场,不留空白点和盲区,采取边检查、边整改的有效手段,按照“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安全一处”的原则,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涉及人员、设备及施工安全的隐患必须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另一方面,根据安全检查记录定期进行分析,查找管理上的漏洞,有针对性的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四是制定安全驗收制度。凡大中型设备安装、电力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搭设等施工内容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试车或投入使用;同时,隐患整改也需进行复查验收。如对项目建设中搭设的脚手架验收合格的挂绿牌,不合格的挂红牌,此外还包括制定持证上岗制度、作业许可申请制度、危险源挂牌隔离制度、人员动态管理制度、班前/班后会制度、清洁施工与文明作业制度以及安全奖惩制度等。
6.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变反应能力。针对可预见的各种应急情况,应明确在不同施工阶段各种险情下所应执行的应急程序。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问题,应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一时难以达到要求,甚至不清楚或不熟悉逃生通道、应急上报流程等。因此,要定期组织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演练,锻炼和培养施工队伍应急状况下做出的迅速反应和采取的正确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复杂难度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坚持安全管理从全局出发,全员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到全员、全过程的管控。坚持安全管理从细节着手,重在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源泽林,杨广坚.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建筑安全,2008,(4):23-25.
[2] 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振禄(1977-)男,汉,辽宁建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工程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