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的普及与创新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cheng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广场舞在全国各省市蓬勃发展、迅速走红,深受不同年龄层的广大市民青睐,是“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由于其与普及之初在参与人群及传播范围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场舞的创新亟须被社会各界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场舞溯源及社会效益的深入探讨,指出了其普及现状与困局,提出了文化创新的最新策略。
  关键词:广场舞;困局;创新;普及;社会效益
  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是一种自发性的集体舞蹈,在“全民健身”潮流初期诞生,因锻炼或表演场地多为广场而得名,参与者的主要目的为健身、娱乐、社交,如今已发展成为舞蹈体系中最庞大的分支之一。
  虽然学界并未给出权威定义,但是广场舞因其具有大众性、开放性、自娱性等特点,已被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广泛接受,并在全国迅速传播普及,甚至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作为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与全民健身发展的产物,广场舞不仅反映了社区建设的完善程度,更是现有社会制度下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的衡量指标之一,时至今日已不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普及与推广亟须被社会各界关注。
  一、广场舞的溯源
  舞蹈,诞生于上古时代,其出现甚至早于语言与文字。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原始文明中充当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角色。
  究其起源,一说随劳动而产生,原始部族舞蹈多为狩猎生活再现,如鄂温克族的《跳虎》、鄂伦春族的《黑熊搏斗舞》,而更为流行的说法为舞蹈起源于圖腾与巫术。在原始社会,狩猎、祭祀和战争统统需要团结作战,而部族正好需要具有社会感染力的手段将人们团结起来,因此,舞蹈应运而生、应时而生,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宗教祭祀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晚期,《管子·轻重己》记载:“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
  广场舞,作为舞蹈中最庞大的分支,就是由巫舞演变而来,其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祭祀、统治意义,而更多地源于社会生活,具有不可取代的集体特质。因其不受场地、舞台、灯光、音乐、年龄、性别等多方面的限制,逐渐在群众中流行并迅速普及,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化的群众健身、运动的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二、普及广场舞的社会效益
  广场舞不仅是全民健身最成功的推广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从家中走了出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强身健体的目标,更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普及广场舞,在已经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浪潮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社会效益。
  (一)丰富中老年人精神生活,老龄化社会的沟通工具
  广场舞既可以在舞台活动,也可以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等地随时随地开展,空间自由,时间自由,门槛低,且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健身、交际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
  茶余饭后,从家中走出来,约三五好友,共同聚集在社区文化广场、大型商业中心广场、小区健身空地,结交更多志趣相投的同龄伙伴,极大地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广场舞作为共同爱好,协助破冰和建立友谊,充当了中老年人的沟通工具,慢慢成为其生活中的调味剂,精神上的稳定剂。
  (二)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
  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我国人口已经加速进入老年型社会。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我国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其中,加紧建设中老年人精神文明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广场舞的参与者在舞蹈中陶冶情操,怡然自得,提高了文明素养,融洽了邻里关系,彰显了质朴乡情。广场舞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三)传承传统民间艺术,发扬地方与民族文化
  随着广场舞的迅速普及,年龄层不断扩大,参与者自身素质显著提高,对广场舞的艺术性、观赏性有了新的要求。他们不再只满足于简单的健身,而更讲究服饰、舞蹈类型、创意及视觉效果等深层次的提升。很多高素质、高能力人员在舞蹈的编排、选曲及服装制作过程中,将更多的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其中,使得广场舞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广场舞的普及与创新,不知不觉地承载起了发扬和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使命。
  三、困局:广场舞普及与创新的现状
  广场舞久盛不衰,但其发展现状问题多多。广场舞的组织管理、参与者年龄及场地与规模等方面,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局。
  (一)广场舞组织管理
  广场舞大多由数名领舞者牵头,带领大家跳舞,多数广场舞种以女性为主,交谊广场舞亦不乏男性参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男性肢体协调性与音乐节奏感普遍弱于女性;另一方面女性的健身意识强于男性,而男性更愿意选择居家休闲或者棋牌类休闲活动。
  广场舞的指导师与组织者属于无偿服务,义务参与,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奉献精神,但普遍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实际参与者对其指导水平、管理等多方面满意度不高。且某些金融诈骗机构利用蝇头小利或防诈骗意识薄弱的心理,给参与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特征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以40~65岁年龄段的中老年人群为主,职业分布比较集中于工人和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学历人数最多,研究生及以上最少。40~65岁年龄段的中老年人会进行每周5~7次的广场舞锻炼,每次时间约在60分钟。
  随着广场舞的普及与创新,更多年轻人参与了进来,特别是一些舞蹈队将流行音乐作为主要的配乐,使得实际参与市民年龄跨度较大。   (三)广场舞的场地与规模
  论及广场舞的普及,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场地条件制约,场地选择以广场为主,其次为小区空地或篮球场、街边等宽敞地带,公园、社区健身活动场地也不乏其身影。规模可大可小,多则上百人,少则20~30人。大多数场地条件一般,存在缺乏必要的设施、器材与场地不足、噪声过大扰民等问题。
  四、破局:廣场舞的创新之路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在县级以上城市兴建了多处文化广场,广场文化随之而生,广场舞也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乡村走进城市,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城市生活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广场舞的创新,亦刻不容缓。
  (一)广场舞艺术形式与作品的多元化创新
  现阶段较为活跃的广场舞形式十分丰富,经权威调查,我国广场舞类型目前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健身操、民族舞、交谊舞,形式以常规方阵队列为主。但长时间单一队形,容易造成心态疲劳。广场舞创新的第一步,应在常规结构上增加互动性,如改变队列、增加互动动作、选择多类型的乐曲伴奏、提升参与者之间互动性,使广场舞更具多元性与艺术性。
  (二)广场舞的管理智能化、安全化创新
  由于广场舞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其团队管理者的职责也由原来单一的“指导跳舞”慢慢演变成承担了更多其他管理职能。除发布舞蹈教学视频外,还同时兼任组织服装定做、比赛报名、监测天气及场地沟通、消息发布等职能。
  在广场舞未来的普及中,管理者应对其管理进行智能化、安全化的创新提升,增加参与者的归属感,让其能够用更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解广场舞趋势,更好地甄别真假信息,提升安全意识。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型活动,激发参与热情,如广场舞大赛,同时进行线上推广,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三)培养舞蹈队中的骨干力量
  广场舞队中的骨干力量,在促进广场舞普及与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广场舞中的骨干力量来带动舞队成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迎来广场舞创新百花齐放。
  (四)融入更多本地、民族特色元素,推动旅游与城市发展
  在广场舞作品创新过程中,建议融入本地文化特色与传统民族元素,增添与众不同的亮点。各地社区与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在提供场地与器材的同时,进行技术支援,在表演形式、音乐、肢体动作、舞蹈编排中更多地将传统民间歌舞等与广场舞结合起来,进而推动城市旅游业蓬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汉中现有锅庄舞队人员上千人,大街小巷遍布了锅庄舞。我们不反对少数民族的舞蹈,但也不作为重点普及宣传的内容,我们更多地要去挖掘本地地域特色,比如陕南风格、当地非遗舞蹈等等。业务干部应当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中,指导普及,并引导大家提高自身水平,进而真正达到锻炼身体、提升自身气质的目的。
  五、结束语
  广场舞看上去难登大雅之堂,却逐渐发展为最受欢迎的大众健身娱乐项目,甚至与舞蹈的专业性、艺术性、欣赏性上差距越来越小,其普及和创新意义不可轻视。而参与者通过广场舞,锻炼身心机能、灵活了腿脚、提高免疫力及睡眠质量,令生活变得充实、朋友变多,性格方面也有所改善。
  (汉中市汉台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贾岚.浅析广场舞的艺术特征与发展策略[J].北方音乐,2018(12).
  [2] 背景资料: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OL].央视网,中国人权状况,http://www.cctv.com/special/1017/-1/86774.html,2020-04-30.
  [3] 刘军.试论如何发挥广场舞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000)006.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愈发紧密,给新媒体艺术的展现带来无限可能性。新媒体沉浸式体验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商业空间之中,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满足了观赏者的精神需求,也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本文试从新媒体沉浸式体验在商业空间中的表达入手,结合案例分析阐述其应用价值,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媒体;沉浸式体验;商业空间  在“泛娱乐化”时代,艺术展览的方式每天都在
期刊
咚锵咚锵,咚咚锵……”  一方幕布之后,动静绕指尖,光影舞蹁跹。  即使收获再多的掌声,吕崇德仍然晓得,他钟爱的碗碗腔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吕崇德老了,七十多岁的他,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嗓子也不如从前那般洪亮。  但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依旧是吊嗓子。他至今还喜欢在台子上跟大家一起演出。  他是华县(今华州区)著名皮影戏前声潘京乐的唯一徒弟,也是皮影戏演出类省级传承
期刊
2018年初的一天,当78岁的贠恩凤公益演出结束回家过马路时,想着西安市提倡车让人的她已经过了两个车道,在经过最后一个车道时,一辆小车不但没有减速让人,而且疾驰而过,将正过马路的贠恩凤撞得飞了起来,造成数处骨折。在贠恩凤住进陕西省人民医院不久,笔者闻此凶讯,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完了,贠老师恐怕再也上不了舞台演唱了。当笔者赶到医院看到脸色苍白、头发散乱、往日风采不再的贠恩凤时,笔者的心又一次揪起来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占据着人们的空闲时间,比如听相声、看小品、看话剧、看电影、看演唱会等。话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为基础,观众需要走进小剧场才能够进行观看。电影是通过导演、摄像、演员、灯光、音效、剪辑等非常多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而制作成的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受消费经济的影响,很多公司受利益驱使而将话剧改编成电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本
期刊
摘 要: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管理的主要单位,文化馆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的现状,当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地位的措施,目的是促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文化馆;地位;措施  众所周知,文化馆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与此同时,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强劲发展在一定程
期刊
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暮岁,东京街面店铺鳞次栉比,处处拥门,庙会集市百货陈杂,街头小贩吟叫百端,市人通宵达旦、熙熙攘攘、往来不绝。  夜市,华灯初上,小伍哥坐在街角的石台上,看着来往的人群,想起了两年前,他就是像这样带着小妹一起来京逛夜市买年货,没承想小妹就在那天夜里,跟他走散。小伍哥两年间跑遍了东京城内的8厢121坊,城外的9厢14坊,都没看见小妹的身影。坊间都说,有一批凶恶之徒,趁着
期刊
陕西省安康市图书馆自2019年以来,采用“微信赛事”方式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由于辐射范围广,参与人员多,从而收到投入少、成本低、影响大、质量高的良好效果。  一、活动背景  2019年6月5日,安康市图书馆的兴安门、龙舟文化园阅读吧正式开放。但前五天一直阴雨连绵,为了吸引读者广泛关注,时任馆长李焕龙在龙舟文化园拍了一组阅读吧夜景,先发朋友圈宣传,再选一张正面照在朋友圈中提出这是什么、这在哪里、是何用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桂林市翠竹小学特有的全校性戏曲彩调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翠竹小学彩调进校园“五个结合”的学习途径及硬件“五个一”和软件“八个一”传承途径,思考如何在小学中以戏曲彩调为抓手,拓展美育教育领域,树立地域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探索戏曲彩调进小学校园构建“以美育人”的实践育人体系。  关键词:戏曲彩调;以美育人;教学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
期刊
摘 要: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高校美术的学习更应该如此。桑德罗.特劳蒂教授在广州美术学院完成的作品《闺房》的写生示范绘画过程给我们很好地演绎了大胆探索发现不断试错完成画面和打破写生与创作绘画的区别的过程,给中国高校美术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示范形式。  关键词:中国高
期刊
摘 要: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是文化馆的重要工作职能。就群众文艺创作方向的引领与示范而言,文化馆应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就群众文艺创作队伍的建设与壮大而言,文化馆应是一处温暖的家园;就群众文艺创作成果的展示与推广而言,文化馆应是一个多彩的舞台。  关键词:公共文化;文化馆;群众文艺创作  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是文化馆的重要工作职能。就群众文艺创作方向的引领与示范而言,文化馆应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就群众文艺创作队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