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泥研究综述 浮泥研究综述

来源 :家园·电力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详细介绍了浮泥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浮泥的定义,浮泥对于水质的影响,浮泥性质和观测、浮泥的流变特性和形成的条件。由于浮泥性质的特殊,运动规律极其复杂,影响因素很多,而且浮泥在野外测量和水槽试验方面存在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因此对浮泥的运动规律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

关键词:浮泥、综述、运动特性

浮泥的研究大约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Inglis在研究英国泰晤士河的泥沙运动时首次使用了英文“FluidMud”一词。钱宁教授在《泥沙运动力学》中总结了我国浮泥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波浪作用下的浮泥运动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1、浮泥的定义

一般认为,浮泥是贴近底床的一层高含沙水体,它与上层水体间有明显的界面,且其流动性很大。从广义上说,浮泥是悬浮在底床中的由悬移质,冲泻质颗粒组成的高含沙水体。浮泥在能量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如港池)一般是是静止的,而在能量较高的环境中(如河口海岸地区)则是运动的。

由于浮泥的许多特性与容重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多是研究者都采用浮泥的容重或含沙濃度来定义浮泥。浮泥的流型会随着含沙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沙量甚小时为牛顿流体,当含沙浓度稍大则为伪塑性流体,但当其含沙量继续增大时则为宾汉塑性流体。

浮泥的厚度范围在分米到米之间,LeHir对LorieEstuary研究,得到当地浮泥层厚度为1m,Guan对椒江河口研究,发现浮泥层厚度为0.35m。

2、浮泥对水质的影响

浮泥对于水质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泥沙的悬扬,造成水体透光性的下降,导致水体中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受到影响。其次由于组成浮泥的泥沙颗粒普遍较细,一些有毒物质、重金属、营养物质容易吸附在这些泥沙上,造成污染物的大范围扩散。

泥沙颗粒的吸附主要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能力主要与泥沙的比表面积(面积/重量)有关,化学吸附能力与泥沙所含活性成分有关。如果把泥沙颗粒近似认为是球体,则其比表面积与半径成反比。因此泥沙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所含活性成分也越多,对有机物或重金属吸附量也越大。由于组成浮泥的泥沙颗粒都很小,其颗粒直径一般小于62.5微米,因而其吸附能力非常强。黄岁梁(1994)[1]通过试验系统的研究了不同泥沙粒径对重金属污染物吸附作用,其研究成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粒径泥沙单独存在时,泥沙吸附数量、吸附速率、分配系数都随泥沙粒径增大而减小。

禹雪中等(2004)[2]提出了泥沙的环境作用,该作用是指在水环境系统中,泥沙通过对污染物质的吸附与解吸,直接影响着污染物质在水固两相间的赋存状态。此外,伴随着泥沙在水体中的运动,污染物质在水体和底泥之中的赋存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泥沙与水流共同成为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影响着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从而最终影响着水生态环境的状态。

3、浮泥的组成

浮泥主要是由水以及粘土、淤泥颗粒组成,一般认为其颗粒直径小于62.5微米。李九发通过现场观测对长江口研究发现,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中值粒径在8-11.5微米,小于2微米的粘土占28.18%-36.39%。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浮泥中水体的含量也不同。

4、浮泥的观测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就采用许多电波和声波仪器等测量海洋的各种参数,这些仪器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浮泥的现场观测。悬移质泥沙颗粒浓度可采用取样分析法,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超声波观测仪进行观测。

浮泥厚度的测量,可使用双频测深仪。其中,低频超声波能穿透浮泥层,反射出河床底部界面,高频超声波则不能穿透浮泥,反射出浮泥与水体之间的界面,两个界面的差值即为浮泥的厚度。

在国内浮泥的观测中,何青(1997)[3]采用超声波识别浮泥和部分固结的细颗粒泥沙底床,发现粗细颗粒泥沙在声速和声衰减方面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性。吴中(2002)[4]采用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和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对水体底部浮泥和底沙表层推移速度进行对底跟踪走航观测,并得出了浮泥推移速度观测原理。许宝华(2009)[5]采用SILAS走航式水底浮泥连续密度测量系统、双频测深系统,结合γ定点浮泥测量,对象山港进港航道外干门浅段试挖槽浮泥观测研究,实现了浮泥密度、厚度及其变化的精确探测。

此外,高密度测沙仪也应用的较为广泛,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高密度测沙仪测量浮泥容重值,结合使用CTD与泥沙剖面观测仪来观测垂向水体含沙量和近底浮泥的变化过程,用浮泥分层取样管采取泥沙样品,同时采用海流计观测流速、流向等。

5、浮泥的流变特性

根据当地的水动力条件,浮泥自身的性质,浮泥可呈现出伪塑性,粘塑性,弹塑性流体的性质。在一般情况下,研究者认为浮泥表现出宾汉流体的特性。

此外,一些研究者认为浮泥既不是牛顿流体也不是理想的弹性体,而是具有黏弹塑性的特征,只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近似地简化为黏性流体、黏塑性体(宾汉体)、伪塑性体或弹塑性体。这些简化浮泥流变模型的确定,不仅取决于浮泥的物理特征,如密度、矿物组成、颗粒级配、盐度和温度等,而且与浮泥所受的应力应变状态有关。

6、浮泥产生的条件

曹祖德(1992)[6]描述了浮泥的产生过程:粘性土悬沙在沉降过程中,由于絮凝作用,泥颗粒形成絮粒,到达一定浓度后,絮粒聚集成蜂窝状高含水絮团结构,并与上层水体问出现清晰界面。他认为形成浮泥的必要条件是悬沙落淤率Fs大于浮泥沉积率D,分别由下式表示: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上海航道局等提出形成浮泥层主要需具备三个条件:高浓度的细颗粒泥沙;径流量与潮流量要成弱混合或缓混合发育的盐水楔;动力弱。

7、结论

浮泥在我国过去狭义地是指贴近底床的一层高含沙水体,它与上层水体间有明显的界面,且流动性很大。在河口、海湾、内河航道、湖泊等都可能存在浮泥。它与港口航道淤积、海岸河口演变、水库淤积、湖泊水质下降、航行水深利用等许多实际问题有关。由于浮泥性质的特殊,研究者对于浮泥的形成、运动的机制存在争议,而且浮泥在野外测量和水槽试验方面存在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因此这些年来对于浮泥的认识进展不大,对浮泥的运动规律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岁梁,万兆惠,张朝阳,王兰香.泥沙粒径对重金属污染物吸附影响的研究[J].水利学报.1994,(10):53-60.

[2]禹雪中,钟德钰,李锦秀,廖文根.水环境中泥沙作用研究进展及分析[J].泥沙研究.2004,(6):75-81.

[3]何青,马平亚.河口海岸近底泥沙的超声波特性[J].泥沙研究.1997,(4).

[4]吴中,陈力平,游同林.底部浮泥表层推移速度分布的ADCP—GPS估测方

[5]许宝华,王真祥.象山港进港航道外干门浅段试挖槽浮泥观测研究[J].人民长江.2009,40(22):67-68.

[6]曹祖德,浮泥特性研究进展[J],水道港口,1992,(1).

其他文献
摘要:该设备型SPM500PC,是西班牙生产,主要技术支撑为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公司,设备最大泵送量每小时30m3,采用FFH无阻尼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理念先进,控制采用液压先导电控模式,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和理论基础,将泵送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推荐给同行,仅供参考。关键词:故障分析必须深入了解液压、电气原理图、一般方法、液压元件的原理,深入实践1、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一般诊断方法液压设备是由机械、液压、电气等装置组合而成的,故出现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某一种故障现象可能由许多因素影响后造成的,因此分析液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结合弹塑性理论和岩体力学对近距离高承压水上采煤下伏煤岩层破坏的深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膏体充填开采等价采高理论和等效巷道的时空性,分别对11607膏体充填工作面底板应力分布特征、破坏深度进理论分析和计算。根据11607工作面现场实际,采空区充填之前顶底板移近量在200~300mm之间,充填体压缩率小于1%,要求现场充填后欠接顶量为0。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试验充填工作面的等价采高在390~490mm之间。经等价采高理论计算可知,初步判定试验工作面下伏煤岩层破坏的深度在2.5~3.0m之
期刊
摘要:为了揭示试验煤矿4煤层开采后顶底板岩层的应力、位移及裂隙的分布规律,分析采空区的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层带的“三带”范围,从而确定4煤层的裂隙分布和演化规律,为钻孔的布置参数优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1)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基本顶初次断裂,裂隙不断向上发展,上覆岩层离层裂隙最大高度达到距离煤层顶板34m处;2)在水平方向上,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裂隙的范围不断增大,以相似的裂隙分布形状周期性向前发育;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裂隙不断向上发展,顶板出现明显的断裂线,断裂角度约为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产业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更为快速的发展带来的则是更为精益求精的工业生产规范要求。在目前的化工产业发展中,化工安全事故被视为发展的最大阻碍,其不仅会严重影响到行业发展,同时也会对人员、环境等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加强化工机械安全设计至关重要。对此,本文将以化工安全事故预防为基础,探讨机械安全设计优化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关键词:化工安全设计;化工安全事故;预防;重要性引言: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化工企业。在化工
期刊
摘要:青年工作室是企业共青团组织的青年成长平台,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旨在提高青年员工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培养青年人才队伍,重点围绕科技管理创新、技术攻关等开展创新增效活动。关键词:青年工作室;青年成长成才;新机制青年员工不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企业日后长远发展经营目标的骨干和后备军。基于此,本文在对青年员工学习成长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精英+专家+骨干”+“学习期员工”的“3+1”模式,创新了“青年工作室”,探索青年人才的激励与培养机制,为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人
期刊
摘要:浙江省天然气管网长达1000多公里,目前根据省政府天然气管网专项规划,天然气“县县通”正大力建设,随之也带来浙江省管网的投产高峰期,本文就新建管道投产条件、投产准备、投产置换过程中换碰到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能更好的服务新建天然气管道投产,为促进长输天然气管道健康投产提供基础性的指导参考。关键词:投产要点;天然气管道;长输管道引言:天然气管道工程在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任。新建天然气管道竣工完成后,便进入投产试运行阶段。在此阶段,工程的投产条件、生产准备、投产置换等也是关键一步,决定
期刊
摘要:这些年,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与自动化在我国发展的许多方面愈发凸显。这既体现出了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国人民对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关注。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推动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与现代发展相融合,加强对机械工程自动化的管理,积极以运行数据作为对机械工程自动化使用情况的参考。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积极推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为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应用提供保障。关键词:机械设备;自动化安装;控制领域;应用策略引言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期刊
摘要:氢能作为一种热值高、能量密度大、来源多样的清洁高效二次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大力发展我国绿氢产业化,是时代热点。本文对绿氢的发展、项目进行分析,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个展望。关键词:绿氢,能源,制氢一:氢能源时代1:氢能源的世界性发展: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在未来氢能应用中,工业领域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交通。氢燃料汽车的前景十分广阔。2:氢能制取技术:氢能无法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必须通过制备得到。目前制氢主要是通过煤炭、天然气等
期刊
摘要: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是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由于工艺的复杂性,装配线在整个生产中较关键。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汽车发动机装配线的SPC质量控制系统设计。关键词:发动机装配线;SPC质量;控制系统设计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从企业信息化角度,借助数理统计,实时监测和提高生产质量的过程控制工具。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基于SPC的6 分析方法进行处理,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系统因素,并做出相应调整,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此确保装配线的生产质量。一、发动机装配线概述发动机是汽
期刊
摘要:建筑物的基礎-结构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桩基础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桩基础以其强大的承载力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提高地基承载力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通常,我们总是在考虑建筑基础与基础荷载之间的传递效率。本文通过flac3d分析软件对齿形桩竖向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几个试验结果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关键词:桩基础、砂衬、齿形桩、竖向承载力简介异形桩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结构和施工都有一定的创新。由于桩基在形式上的多样性,疏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疏离桩来源于水平截面和纵截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