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核算监督信息的提供质量,对于会计核算对象企业相关经济主体的决策活动科学性水平具备深刻影响,为切实促进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效能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我国现代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逐步提升我国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本文围绕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展开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中国 会计信息化 发展战略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信息化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为切实提升我国中央政府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水平,全面改善我国当代历史发展时期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应当在关注我国当代会计事业领域相关工作现实开展状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适合我国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信息化发展战略,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我国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的发展战略问题某些具体法方面展开简要的阐述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
“信息化”作为正式性的学术研究名词,最早产生于1970年代的日本学术界。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率先将“信息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界定表述为:“在整体化的宏观性经济事业的建设结构或者,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形态获取并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状态,并借助这种稳定发展状态的延续和推进逐步获取在宏观国民经济发展事业版图中的支配性地位的社会历史性变革实践进程。”
1997年,我国中央政府组织召开了我国首届全国性的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中结合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发展事业的实际状况,针对“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做出了具备充分中国特色的阐述和解读:“信息化是指通过培育和发展具备智能化技术特征的生产工具为表现形式,借助全新形态生产力要素的应用,发挥信息化技术形态对社会历史发展事业的重要促进作用的和贡献的社会历史过程。
2003年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董先安联合向中央政府信息化战略主管部门提交了专门性研究报告《信息化、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并在其中明确将“信息化”界定为建立在信息科学技术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形态发展演进历史背景之下,借助上述产业形态有关发展成果,在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开展版图中的各个独立部门之间的传递以及扩散效应而具体实现的,透过信息科学技术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完成对我国传统国民经济发展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的变革过程。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一书的序文《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认为,信息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本身是具备深度性的变革和转型意义的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实践活动,信息资源要素对于长期稳定维持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增长发展事业的稳定有序状态具备深刻的战略影响意义。实现我国当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开展速率的不断加快,对于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发展飞跃,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经济政治活动格局中的竞争力具备重要的保障意义,发展信息化实业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快速实现。
而在最近几年制定和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也针对信息化发展事业,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开展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做出了明确的揭示:发展信息化事业,就是要在充分引入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以充分广泛开发应用信息资源、不断提升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行为的实现效率和程度为基本手段,实现我国宏观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切实加快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事业的推进速度和历史进程,这一全新界定表述清晰揭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影响和促进意义,以及未来一段发展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事业的基本走向。
二、开展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信息化是会核算监督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会计学作为典型的经济管理学科,其重要的工作职能是:借助计量货币的数量特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应用基本的会计学原理和专门性的核算业务处理方法,对对象核算企以及发生的日常化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展开具备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全面性特征的核算处理和监督工作。并在会计数据信息核算工作开展背景之下,借助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主要包含资产负债表、经营收益表以及所得者权益表等内容)的编制和呈现行为,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者和企业外部的独立投资人,提供关于企业在特定会计核算工作周期之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三个方面的会计核算信息。会计核算活动的开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最鲜明的特点在于总是针对对象核算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展开系统化的记录和管理;而从会计核算监督信息的实际服务对象角度展开考量,则同时包含了对象核算企业的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两个维度,在这里,企业内部人员主要指涉的是核算对象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而企业外部人员则主要指涉的是对象投资企业投资者、企业债权人、政府财政和税收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等金融部门、以及证券交易所等。上述列示的独立个人和社会组织机构在其基本业务的运作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获取全面准确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服务支持信息,来为自身将要制定形成的经济活动决策构筑基础。而从信息资源的发布和传递路径角度展开分析,任何中间环节中出现的信息资源传递故障,都极有可能给经济决策实施者决策精确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经济损失。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比较深刻地论证了实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会计核算监督换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持力量。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给我国会计核算监督事业在当前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机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特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发展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动态过程,而在国民经济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一切经济决策成果的最终形成都与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相关信息的及时准确提供具备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需要针对会计核算监督工作领域提供的动态数据信息进行反馈和调控。在这个考量视角之下,建立健全具备规范高效特征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信息化架构,切实而充分地发挥会计核算监督信息对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的引导作用,对于有效促进我国会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國民经济建设增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重要的促进作用。 3.信息化是促进我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在管理工作实施手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切实建构具备充分信息化特征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者的劳动效能、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数量以及降低会计核算监督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规模,还能有效促进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具备更加充分的迅速性和准确性特征,促进我国会计管理实务工作实现高技术化和最优化的开展状态,并以此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事业的快速推进构筑充分的前在条件。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活动的基本对策
1.切实提升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效率,转变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开展模式之间具备着鲜明的实务路径差别,在切实打破手工会计核算工作局限性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形态和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了传统的手工式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模式向着网络财务企业管理工作模式的深刻转变。在会计信息化發展趋势的演进路径中,促进了核算型会计工作职能向着管理性会计职能方向的深刻转化,有效提升了我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开展效率,以及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2.建构贯穿对象核算企业内外的监督审计制度。依据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制度,制订具备充分科学合理性特征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流程和监督控制制度,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监督工作输出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具备重要的约制和保障作用。我国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制度主要涉及了在会计核算企业内部财务审批、财务预算,以及现金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对于有效弥补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进程性缺陷,提升监督审计工作制度的作用效能具备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四、结语
针对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问题,本文从会计信息化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开展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活动的基本对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财会学习,2009(07).
[2]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
[3]罗银舫.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2010(05).
[4]肖斌,周志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理解与思考[J].绿色财会,2014(09).
[5]张小苏.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2).
[6]张渭育.会计信息化概念之剖析[J].当代经济,2012(22).
[7]余灼萍.我国会计信息化制约因素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3).
[8]彭良军.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5).
作者简介:刘子琪(1995—),女,内蒙古赤峰市人,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指导教师:白雪梅。
关键词:中国 会计信息化 发展战略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信息化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为切实提升我国中央政府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水平,全面改善我国当代历史发展时期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应当在关注我国当代会计事业领域相关工作现实开展状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适合我国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信息化发展战略,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我国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的发展战略问题某些具体法方面展开简要的阐述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
“信息化”作为正式性的学术研究名词,最早产生于1970年代的日本学术界。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率先将“信息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界定表述为:“在整体化的宏观性经济事业的建设结构或者,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形态获取并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状态,并借助这种稳定发展状态的延续和推进逐步获取在宏观国民经济发展事业版图中的支配性地位的社会历史性变革实践进程。”
1997年,我国中央政府组织召开了我国首届全国性的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中结合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发展事业的实际状况,针对“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做出了具备充分中国特色的阐述和解读:“信息化是指通过培育和发展具备智能化技术特征的生产工具为表现形式,借助全新形态生产力要素的应用,发挥信息化技术形态对社会历史发展事业的重要促进作用的和贡献的社会历史过程。
2003年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董先安联合向中央政府信息化战略主管部门提交了专门性研究报告《信息化、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并在其中明确将“信息化”界定为建立在信息科学技术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形态发展演进历史背景之下,借助上述产业形态有关发展成果,在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开展版图中的各个独立部门之间的传递以及扩散效应而具体实现的,透过信息科学技术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完成对我国传统国民经济发展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的变革过程。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一书的序文《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认为,信息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本身是具备深度性的变革和转型意义的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实践活动,信息资源要素对于长期稳定维持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增长发展事业的稳定有序状态具备深刻的战略影响意义。实现我国当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开展速率的不断加快,对于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发展飞跃,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经济政治活动格局中的竞争力具备重要的保障意义,发展信息化实业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快速实现。
而在最近几年制定和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也针对信息化发展事业,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开展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做出了明确的揭示:发展信息化事业,就是要在充分引入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以充分广泛开发应用信息资源、不断提升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行为的实现效率和程度为基本手段,实现我国宏观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切实加快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事业的推进速度和历史进程,这一全新界定表述清晰揭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影响和促进意义,以及未来一段发展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事业的基本走向。
二、开展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信息化是会核算监督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会计学作为典型的经济管理学科,其重要的工作职能是:借助计量货币的数量特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应用基本的会计学原理和专门性的核算业务处理方法,对对象核算企以及发生的日常化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展开具备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全面性特征的核算处理和监督工作。并在会计数据信息核算工作开展背景之下,借助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主要包含资产负债表、经营收益表以及所得者权益表等内容)的编制和呈现行为,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者和企业外部的独立投资人,提供关于企业在特定会计核算工作周期之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三个方面的会计核算信息。会计核算活动的开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最鲜明的特点在于总是针对对象核算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展开系统化的记录和管理;而从会计核算监督信息的实际服务对象角度展开考量,则同时包含了对象核算企业的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两个维度,在这里,企业内部人员主要指涉的是核算对象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而企业外部人员则主要指涉的是对象投资企业投资者、企业债权人、政府财政和税收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等金融部门、以及证券交易所等。上述列示的独立个人和社会组织机构在其基本业务的运作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获取全面准确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服务支持信息,来为自身将要制定形成的经济活动决策构筑基础。而从信息资源的发布和传递路径角度展开分析,任何中间环节中出现的信息资源传递故障,都极有可能给经济决策实施者决策精确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经济损失。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比较深刻地论证了实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会计核算监督换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持力量。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给我国会计核算监督事业在当前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机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特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发展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动态过程,而在国民经济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一切经济决策成果的最终形成都与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相关信息的及时准确提供具备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需要针对会计核算监督工作领域提供的动态数据信息进行反馈和调控。在这个考量视角之下,建立健全具备规范高效特征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信息化架构,切实而充分地发挥会计核算监督信息对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的引导作用,对于有效促进我国会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國民经济建设增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重要的促进作用。 3.信息化是促进我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在管理工作实施手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切实建构具备充分信息化特征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者的劳动效能、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数量以及降低会计核算监督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规模,还能有效促进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具备更加充分的迅速性和准确性特征,促进我国会计管理实务工作实现高技术化和最优化的开展状态,并以此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事业的快速推进构筑充分的前在条件。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活动的基本对策
1.切实提升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效率,转变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开展模式之间具备着鲜明的实务路径差别,在切实打破手工会计核算工作局限性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形态和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了传统的手工式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模式向着网络财务企业管理工作模式的深刻转变。在会计信息化發展趋势的演进路径中,促进了核算型会计工作职能向着管理性会计职能方向的深刻转化,有效提升了我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开展效率,以及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2.建构贯穿对象核算企业内外的监督审计制度。依据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制度,制订具备充分科学合理性特征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流程和监督控制制度,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监督工作输出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具备重要的约制和保障作用。我国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制度主要涉及了在会计核算企业内部财务审批、财务预算,以及现金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对于有效弥补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进程性缺陷,提升监督审计工作制度的作用效能具备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四、结语
针对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问题,本文从会计信息化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开展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活动的基本对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财会学习,2009(07).
[2]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
[3]罗银舫.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2010(05).
[4]肖斌,周志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理解与思考[J].绿色财会,2014(09).
[5]张小苏.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2).
[6]张渭育.会计信息化概念之剖析[J].当代经济,2012(22).
[7]余灼萍.我国会计信息化制约因素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3).
[8]彭良军.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5).
作者简介:刘子琪(1995—),女,内蒙古赤峰市人,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指导教师:白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