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兽医队伍,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畜产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基层的现状来看,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基层检疫监督工作的开展。基于此,笔者依据工作调研和平时所掌握的情况,就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现状问题;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097-03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畜禽养殖行业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基层动监机构的变化,导致队伍不稳、人员不足、条件落后等问题的出现,部分地区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基层动监工作局面尴尬,工作开展存在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的现状。从而导致基层监管问题频发,动物产地检疫到位率不高,加之养殖场户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不报检或恶意逃检避检等违法现象屡屡发生,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亟需完善和提高。要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基层动监工作的同时,在体系建设、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等方面予以加强,发挥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作用,切实提高动物产地检疫率,把好畜产品安全的第一关,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为当地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1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与问题
  1.1 基层动监机构不健全 基层动物检疫监督机构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的范畴,在多轮的机构改革过程中,部分地方的基层动监机构在不同程度上被弱化,有的在乡镇设立分所、站,但多数在改革中合并到乡镇综合站,人员身份有参公、事业、全额、差额、聘用制、合同制等等;有的“三权”在上,有的“三权”在乡镇,机构体系和管理模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其内部运行都按属地管理,人员配备、工作经费都是县、乡两级予以保障。由于机构体系的不全、人员隶属关系不顺、管理模式多样等因素,使基层动监机构的运行受到很大影响,机构合并和人员调整后编制减少,工作人员还要承担乡镇中心工作,负担加重、精力分散导致本职业务工作被冲淡,给基层动监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制约。
  1.2 隊伍老化内生动力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检疫队伍人员老化严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以安徽省为例,全省3700多名官方兽医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员占近50%,学历层次也多为大专、中专为主,特别是在乡镇站、所工作的基本上是50、60后的“老检疫”。受编制经费等制约,有的乡镇多年没有进人,部分地方新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多为90后且大多留在县以上机构工作,即使安排到乡镇站、所也基本上都是短期过渡,因基层条件差、待遇低、工作辛苦,多则干2~3年,少的干1~2年,基层留不住年轻人,人员呈现断层,后继乏人的问题突出。几年后,基层就会出现无人可用和缺乏内生动力的状况。
  1.3 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较差 在乡镇动监机构工作的人员,跑场到户工作十分辛苦,不分昼夜和上下班时间,5加2白加黑的工作是常态,普遍存在工作环境和生活较差待遇偏低的状况,与其他系统的乡镇部门相比形成很大反差。久而久之,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日常工作和专业事务疲于应付的局面。一些基本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得不到落实,基层动监人员工作缺乏激情和动力,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基层的隶属关系和工作管理模式的变化,观念陈旧、制度不全、机制不活,工作按部就班,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改革发展的创新思维,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工作约束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导致管理跟不上、制度不健全、服务不到位,工作举措很难得到有效落实。
  1.4 经费投入不足日常运转困难 各地对基层站、所的经费投入不足,所需经费普遍是由县(市、区)财政供给,有条条下达、也有切块下达的,部分地方甚至还是差额划拨经费,在国家对动物检疫取消收费以后,地方财政部门按原来的预算执行,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且存在缺口,导致部分基层站、所的经费运转出现困难,有的地方在满足“人头费”以后,用于工作的事业经费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需求。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有的基层站、所负责同志的出差费、补助费、交通费等都是先自垫压了很久无法报销,有的站、所经费只能保运转,根本没有开展新工作业务的经费支持和资金保障。在此情况下,极易出现违规收费和违法使用相关经费的现象发生。
  1.5 工作条件保障不到位 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基层工作条件较差,站、所办公场所、设备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和陈旧,部分乡镇站、所的站房和工作场所十分简陋,1间房2张桌1台电脑多人用,有的办公电脑还是七八年前的,设备陈旧,缺乏更新,检疫装备、交通工具、执法取证设备等必要工作条件保障也根本谈不上,有的工作人员要骑着单车去跑场到户开展工作,极大影响了检疫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检疫监督工作中,没有必要的执法装备,执法取证极为困难,执法证据是具有实时性的,如果无法及时到进行现场取证,极易造成证据消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督执法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1.6 动物产地检疫到位率不高 在基层动监工作中,动物产地检疫处于核心地位,是基层动监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但是由于人手少、点多面广,管辖范围大,有的地方1名官方兽医要管辖2个以上的乡镇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养殖场、户多在偏远地方,有的山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加之缺乏便捷的交通工具,导致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到位率不高,不能做到应检尽检,多地产地检疫率不达标。除此之外,部分地方对动物产地检疫重视不够,对养殖企业宣传培训不到位,个别养殖场主缺乏主体责任意识,不提前报检或不规范报检,导致不报检就直接出售的违规调运动物的行为发生。个别检疫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做到入户到场实施动物产地检疫,极易发生不检疫就出证、隔山出证等违规行为,造成极大的动物疫病传播隐患和风险。   1.7 官方兽医和检疫人员违规行为频发 自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各地在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过程中,官方兽医违规出证的情况时有发生,尽管农业农村部下发了多个文件,三令五申要求规范检疫出证,但仍有检疫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冒着风险违规出证。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导致各地生猪价格差异较大,部分不法生猪贩运人员通过非法渠道调运生猪获利,采取非正常的手段套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导致个别官方兽医出“人情证”、不检疫就出证、隔山开证、倒卖票证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据农业农村部的通报显示,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期间,多地的检疫人员和官方兽医因违规出证受到了处理,有的甚至入刑,教训十分深刻。
  2 做好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
  2.1 健全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和队伍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是保障畜产品安全的先头部队,是一支维护老百姓“舌尖上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地要在机构改革时,按照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把强化基层动防体系建设落实到基层机构改革的工作中,在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监机构有明确法律定位,并要依法健全并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和队伍。建议各地要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利用现有编制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基层动监机构,明确机构建制和工作职责,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条件保障,在改革发展中使基层动监机构,地位有提高,队伍不削弱,能力有提升,工作有保障。要极力改变部分地区基层动监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2.2 提升基层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基层动监是在一线直接为老百姓服务最接地气的一支队伍,其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检疫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体现,也是基层动监队伍的整体形象的展现。因此,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敢担当的动监队伍,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是把好动物产地检疫关,保障畜產品安全的关键。在基层队伍建设上要秉持“从优、从严、从高”的原则,不仅需要对其实践经验及专业素质达到一定的要求,而且需要对其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工作责任、服务意识等进行全面提升。特别是在聘用制和合同制人员录用时,要规范程序,阳光操作,严格把入口关,从源头把控动监队伍的建设质量,还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和考核奖惩机制,有效提升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2.3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教育力度 要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为契机,以“四个最严”的要求作为保障畜产品安全工作目标,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一是对官方兽医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廉洁警示教育,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八条禁令”和屠宰检疫“五不得”等相关规定,官方兽医要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检疫出证行为,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的各项规程,落实产地和屠宰检疫各环节的工作责任。二是要对辖区的养殖场、户开展法律法规、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督促广大养殖企业和管理相对人落实主体责任,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三是要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各种媒体手段,向社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动物疫病防控常识,切实提高公众对于动监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达到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宣传效果。
  2.4 加大基层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各级政府部门要依法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地方财政全额保障其工作经费和日常运行。基层动监部门在检疫监督执法过程中的罚没款项以及其他规定收取的费用,在上缴地方财政后要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返还给本系统以弥补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经费的不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经费使用,还要通过争取投入和整合项目资源等途径,改善基层的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检疫装备、交通工具、执法取证设备等,逐步改善基层的工作条件和人员待遇,建立一支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运转规范、工作高效的基层动监队伍。
  3 结语
  综上所述,健全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和队伍,是保障动物检疫工作有效落实,是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成效的核心,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问题为导向,以法律为支撑,通过构建体系、优化队伍、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增加投入等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基层动物检疫监督执法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贾雪敏,李娜.浅析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02):253.
  [2]杨俊红,郑德利.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动物保健,2021(01):112+116.
  (责编:王慧晴)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盆栽月季‘冰山’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和比久进行灌根及叶面喷施试验,测定其植株的株高、节间长、节间数、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SOD含量、POD含量。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范围内,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B9)施用剂量的加大,矮化效果增强。在浓度相同条件下,灌根比叶喷矮化效果好。采用灌根方式,烯效唑处理的最适浓度为400mg/L(S3307),比久处理的最适浓度为600mg
摘 要:马铃薯在加工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褐变现象,严重影响其制品风味、外观及营养。抑制马铃薯褐变的方法很多,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基因工程方法。该文从绿色环保、无污染角度出发,对抑制马铃薯褐变的化学方法和褐变相关基因的调控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后续马铃薯抗褐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酶促褐变;基因表达;天然褐变剂;可食性涂膜  中图分类号 TS2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世界上有毒植物有2000种左右。我国地跨寒、温、热3带,有毒植物有900多种,其中乌头类植物、马钱子、毒蘑菇、秋水仙等有毒植物分布广泛,因误食或加工方式不当导致中毒的情况颇多,尤其是利用植物毒素恶意投毒致人死亡的案件屡有发生。植物毒素成分复杂,分子量较大,实验室检测存在一定难度。该文概述了乌头生物碱、马钱子碱与士的宁、毒蕈碱、秋水仙碱等几种常见植物毒素的理化性质和毒理作用,归纳了其新型检验
摘 要:结合阜南县水稻生产实际,对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品种及田块、病害、药害及土壤元素失衡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包括更换田块、适当提高含硫元素肥的施入比例、避免污水灌溉、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以期为减轻水稻生产上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颖壳;不结实;不闭合;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
摘 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村金融作为一种“驱动力”,自始至终在“三农”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文从农村金融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存在问题以及战略3个维度出发,探讨了农村金融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三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0
摘 要:对香樟造林时施用不同含量有机肥作为基肥,研究香樟施用有机肥后的造林效果,为南安地区香樟造林生产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对香樟成活率、树高和郁闭度均具有一定影响。有机肥施用量越多,对香樟树高和郁闭度促进作用越明显,越有利于香樟快速郁闭成林;施一定量的有机肥能够促进香樟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有利于香樟造林成活,但施肥过量则会导致香樟成活率下降。因此,应适量施用有机肥。  关键词:香樟;
摘 要:对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小麦试验田越冬期主茎叶片冻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叶片冻伤特征及其与栽培措施的关系,以期为淮北麦区的抗寒减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心叶至倒5叶冻伤率、倒2叶至倒5叶冻伤度随叶位降低而升高;冻伤率、冻伤度品种间差异显著;冻伤率随播期推迟、密度减小呈直线降低趋势,冻伤度随播期推迟、施氮量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  关键词:小麦;叶片;受冻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12
摘 要: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粮食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化肥施用量、劳动力投入与粮食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粮食生产效率;DEA模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