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音乐响起,你家那个小宝贝也在跟着扭扭摆摆吧!每个宝宝天生都是爱音乐的哦,节奏感训练对宝宝来说算是最早的音乐启蒙吧!
节奏感是宝宝一种重要的音乐潜力,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说:“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节奏感需要通过外界的刺激来慢慢培养。从逐渐感知到节奏的存在,到最终准确表达对节奏的认识,并为之情绪欢快,宝宝不仅培养了音乐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有益的发展。
游戏中发展节奏的妙处:节奏感从音乐理论上来说,是对声音的时长和强弱周期性变化的感觉,比如儿歌有长短音或是轻重音的感觉,是蛮专业和枯燥的东西,但宝宝完全可以通过手上摇动的玩具和跺脚、敲击等全身性的活动,来感受、期待节奏,不由自主表达对节奏的配合。
从游戏出发,由易到难地掌握节奏感,有助于宝宝调整情绪,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建立自身的韵律感与和谐感。
这阶段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灵敏度都处于快速发育中,已经懂得感知吸收外部节奏。
说唱拍打
把宝宝抱在怀里,妈妈和宝宝说话或是唱儿歌的时候,在宝宝身上打出话语的稳定节奏,就和平时哄宝宝睡觉相似,可以视宝宝的情绪变化拍打出不同的节奏,让宝宝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和节奏的可变性。通过这样的训练,宝宝将来学习诗歌,对唐诗宋词的节奏掌握得很快。
摇摇乐器
将小石头、黄豆、米、粗沙子分别装进小塑料瓶子里,不要装得太满,装2/3就够了,拧紧瓶盖并用透明胶封口。父母在宝宝耳边有节奏地摇晃小塑料瓶,嘴里也可打拍子一样模拟摇晃瓶子的声音。也可以用手摇鼓来晃出可爱的节奏,嘴里唱单一的音节来促进宝宝感受节奏。
宝宝在这个年龄段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探索开始增强,当发现自己能通过动作“制造”节拍时会非常兴奋。
“软硬兼施”
宝宝靠着妈妈坐在床上或者草地上,周围摆放可以通过敲击发出脆声的东西,如带盖的茶叶罐子,奶粉桶、塑料桶、小木碗等,也可以放一些小鼓、冰枕等稍微软和些的东西,给宝宝一根木质汤匙,引导宝宝敲击硬度高的金属罐子,木碗等,让宝宝能感受到快节奏;再引导宝宝敲击软和的表面,由于宝宝力道不够,动作会稍慢,从而被动地体验慢节奏。这个游戏可让宝宝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体验和表达节奏的快慢。
随乐起舞
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宝宝感受节奏,爸妈用手臂圈拢宝宝,就像带着舞伴一样带着宝宝舞动身体。等宝宝腿力增强且开始自己有韵律感的时候,父母可以尝试放开孩子,让他单独摇摆身体,只要在一旁陪同孩子,保证他的安全就够了。宝宝通过身体来感受轻快的节奏,同时开始尝试用身体的摇摆、手臂的晃动来表达节奏,可以让身心愉悦,大大增强乐感和自信心。
18个月以后宝宝就走得稳了,所以脚步也可以加入到节奏感的锻炼中。你会发现节奏感得到锻炼的孩子,走和跑的平衡感得到加强,很少像没经过训练的宝宝一样趔趔趄趄。
舞动小扇
给宝宝一把小纸扇,让他手拿扇柄随意舞动,父母可以拍手来引导宝宝舞动的节奏。原地舞动掌握节奏后,引导宝宝开始边走边舞,再搭配上节奏感十足的音乐。你会发现一开始,刚加入脚上的动作后,宝宝有点顾手不顾脚,不过他很快就能协调四肢动作,来表达节奏了。
拍滚皮球
父母可以准备两段儿歌,一段快一段慢。间隔着哼唱,慢的部分和宝宝滚球,快的部分和宝宝有节奏地拍球。球是这个年龄段宝宝最喜欢的玩具之一,用来激发他们的节奏感可以事半功倍。
宝宝已经能说单词和短句,可以鼓励他们用说唱儿歌的方式来表达节奏。
麦克风说唱
和宝宝一起学说唱,妈妈边用手掌击出节奏边说:“我喜欢苹果我喜欢梨,我喜欢大橘子跟我做。”然后比出橘子的大小,让宝宝用相同的节奏边拍手边说:“我喜欢××(两个字)我喜欢×(一个字),我喜欢×××(三个字)跟我做。”其中所喜欢的东西不能一样,最后比划的动作也不一样。这个游戏节奏明快,富于变化,孩子的积极性会很高,你可以把麦克风拿出来鼓励他学说唱。让宝宝建立音乐和语言表达的自信。
揉面大王
让宝宝帮忙揉面团,在有节奏的揉面过程中,父母可以编儿歌来强调做包子做馒头的制作过程,让宝宝边揉面边感受到说话的节奏,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和手臂、手腕、手指动作的微妙节奏。
宝宝控制肌肉关节的能力都已经不错了,可以跟得上节奏的变化。
变速儿歌
家庭成员坐成一圈,父母唱儿歌,大家跟随着节奏传递一个玩偶,歌唱得快,玩偶就要传得快;歌唱得慢,玩偶就要传得慢,反应不过来的要罚表演节目。这个游戏帮助宝宝感受节奏变化,还培养他专心一意的品质。
动物阅兵
挑选一些动感十足的古典音乐,如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陪宝宝感受曲子里有节奏对比的部分,如大象军团出场了,节奏沉重缓慢;斑马军团出场了,节奏飞奔欢快;袋鼠军团出场了,节奏的跳跃性很强;羚羊军团和兔子军团出场了,节奏非常伶俐机警。爸妈可引导孩子扮演各种动物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再次感受音乐的节奏,看宝宝是否会跟着节奏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
宝宝对节奏的理解加深,身体肌肉和关节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已经可以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器。
打击乐大王
摆放几样乐器在中间,父母和宝宝绕着乐器走。选择有节奏对比的歌曲播放,慢的部分走圈,挑战宝宝的大肌肉控制;快的部分到圆圈中间拿起三角铁、响板、铃鼓及串铃等小乐器,在爸妈的指挥下用这些乐器敲打出一拍、二分之一拍、四分之一及八分之一拍的节奏。
交响乐队
录制纯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穿插在一起,教宝宝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动作,宝宝模仿上台演奏动作的同时,爸妈在一边加入跺脚、拍腿、拍手及捻指等动作。连续地做下来,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高低音的不同。最后配合像《土耳其进行曲》一类的音乐,让宝宝用身体动作尽情地体现出节奏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变化。这样一来,宝宝就有望成为音乐会的合格小听众。
节奏感是宝宝一种重要的音乐潜力,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说:“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节奏感需要通过外界的刺激来慢慢培养。从逐渐感知到节奏的存在,到最终准确表达对节奏的认识,并为之情绪欢快,宝宝不仅培养了音乐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有益的发展。
游戏中发展节奏的妙处:节奏感从音乐理论上来说,是对声音的时长和强弱周期性变化的感觉,比如儿歌有长短音或是轻重音的感觉,是蛮专业和枯燥的东西,但宝宝完全可以通过手上摇动的玩具和跺脚、敲击等全身性的活动,来感受、期待节奏,不由自主表达对节奏的配合。
从游戏出发,由易到难地掌握节奏感,有助于宝宝调整情绪,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建立自身的韵律感与和谐感。
这阶段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灵敏度都处于快速发育中,已经懂得感知吸收外部节奏。
说唱拍打
把宝宝抱在怀里,妈妈和宝宝说话或是唱儿歌的时候,在宝宝身上打出话语的稳定节奏,就和平时哄宝宝睡觉相似,可以视宝宝的情绪变化拍打出不同的节奏,让宝宝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和节奏的可变性。通过这样的训练,宝宝将来学习诗歌,对唐诗宋词的节奏掌握得很快。
摇摇乐器
将小石头、黄豆、米、粗沙子分别装进小塑料瓶子里,不要装得太满,装2/3就够了,拧紧瓶盖并用透明胶封口。父母在宝宝耳边有节奏地摇晃小塑料瓶,嘴里也可打拍子一样模拟摇晃瓶子的声音。也可以用手摇鼓来晃出可爱的节奏,嘴里唱单一的音节来促进宝宝感受节奏。
宝宝在这个年龄段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探索开始增强,当发现自己能通过动作“制造”节拍时会非常兴奋。
“软硬兼施”
宝宝靠着妈妈坐在床上或者草地上,周围摆放可以通过敲击发出脆声的东西,如带盖的茶叶罐子,奶粉桶、塑料桶、小木碗等,也可以放一些小鼓、冰枕等稍微软和些的东西,给宝宝一根木质汤匙,引导宝宝敲击硬度高的金属罐子,木碗等,让宝宝能感受到快节奏;再引导宝宝敲击软和的表面,由于宝宝力道不够,动作会稍慢,从而被动地体验慢节奏。这个游戏可让宝宝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体验和表达节奏的快慢。
随乐起舞
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宝宝感受节奏,爸妈用手臂圈拢宝宝,就像带着舞伴一样带着宝宝舞动身体。等宝宝腿力增强且开始自己有韵律感的时候,父母可以尝试放开孩子,让他单独摇摆身体,只要在一旁陪同孩子,保证他的安全就够了。宝宝通过身体来感受轻快的节奏,同时开始尝试用身体的摇摆、手臂的晃动来表达节奏,可以让身心愉悦,大大增强乐感和自信心。
18个月以后宝宝就走得稳了,所以脚步也可以加入到节奏感的锻炼中。你会发现节奏感得到锻炼的孩子,走和跑的平衡感得到加强,很少像没经过训练的宝宝一样趔趔趄趄。
舞动小扇
给宝宝一把小纸扇,让他手拿扇柄随意舞动,父母可以拍手来引导宝宝舞动的节奏。原地舞动掌握节奏后,引导宝宝开始边走边舞,再搭配上节奏感十足的音乐。你会发现一开始,刚加入脚上的动作后,宝宝有点顾手不顾脚,不过他很快就能协调四肢动作,来表达节奏了。
拍滚皮球
父母可以准备两段儿歌,一段快一段慢。间隔着哼唱,慢的部分和宝宝滚球,快的部分和宝宝有节奏地拍球。球是这个年龄段宝宝最喜欢的玩具之一,用来激发他们的节奏感可以事半功倍。
宝宝已经能说单词和短句,可以鼓励他们用说唱儿歌的方式来表达节奏。
麦克风说唱
和宝宝一起学说唱,妈妈边用手掌击出节奏边说:“我喜欢苹果我喜欢梨,我喜欢大橘子跟我做。”然后比出橘子的大小,让宝宝用相同的节奏边拍手边说:“我喜欢××(两个字)我喜欢×(一个字),我喜欢×××(三个字)跟我做。”其中所喜欢的东西不能一样,最后比划的动作也不一样。这个游戏节奏明快,富于变化,孩子的积极性会很高,你可以把麦克风拿出来鼓励他学说唱。让宝宝建立音乐和语言表达的自信。
揉面大王
让宝宝帮忙揉面团,在有节奏的揉面过程中,父母可以编儿歌来强调做包子做馒头的制作过程,让宝宝边揉面边感受到说话的节奏,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和手臂、手腕、手指动作的微妙节奏。
宝宝控制肌肉关节的能力都已经不错了,可以跟得上节奏的变化。
变速儿歌
家庭成员坐成一圈,父母唱儿歌,大家跟随着节奏传递一个玩偶,歌唱得快,玩偶就要传得快;歌唱得慢,玩偶就要传得慢,反应不过来的要罚表演节目。这个游戏帮助宝宝感受节奏变化,还培养他专心一意的品质。
动物阅兵
挑选一些动感十足的古典音乐,如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陪宝宝感受曲子里有节奏对比的部分,如大象军团出场了,节奏沉重缓慢;斑马军团出场了,节奏飞奔欢快;袋鼠军团出场了,节奏的跳跃性很强;羚羊军团和兔子军团出场了,节奏非常伶俐机警。爸妈可引导孩子扮演各种动物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再次感受音乐的节奏,看宝宝是否会跟着节奏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
宝宝对节奏的理解加深,身体肌肉和关节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已经可以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器。
打击乐大王
摆放几样乐器在中间,父母和宝宝绕着乐器走。选择有节奏对比的歌曲播放,慢的部分走圈,挑战宝宝的大肌肉控制;快的部分到圆圈中间拿起三角铁、响板、铃鼓及串铃等小乐器,在爸妈的指挥下用这些乐器敲打出一拍、二分之一拍、四分之一及八分之一拍的节奏。
交响乐队
录制纯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穿插在一起,教宝宝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动作,宝宝模仿上台演奏动作的同时,爸妈在一边加入跺脚、拍腿、拍手及捻指等动作。连续地做下来,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高低音的不同。最后配合像《土耳其进行曲》一类的音乐,让宝宝用身体动作尽情地体现出节奏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变化。这样一来,宝宝就有望成为音乐会的合格小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