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本文浅谈如何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 体育课堂;个性;发展 ;差异;创新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那么什么是"个性"呢?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它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个性并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产物,而是人类在掌握社会经验和周围现实的活动中,通过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内部世界体现出来的。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对个性下了定义:“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在体育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培养儿童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就不能离开活动”。体育课中,儿童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竞赛,他们的个性即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来。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发展个性与全面发展也是不相矛盾的。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是有差别的,因而不能要求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一样的发展,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等。由于参加体育活动的自发性和反复性,所以给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那么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发展学生的
个性呢?怎样能更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在课堂中认识学生的个性,并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体育课堂中首先做的是辨认学生们的个性。中学生的个性常常隐藏在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背后。首先就是发现他
们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识别他们的不同个性。然后加以引导和教育。
在教学中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其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每个学生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在教学中可多组织比赛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加激烈性
和趣味性,刺激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这一行列中。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而更多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因此教师首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真正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学生,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三、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手段、方法、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许多认识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 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鼓励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当然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的教学。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我们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
关键词 体育课堂;个性;发展 ;差异;创新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那么什么是"个性"呢?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它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个性并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产物,而是人类在掌握社会经验和周围现实的活动中,通过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内部世界体现出来的。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对个性下了定义:“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在体育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培养儿童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就不能离开活动”。体育课中,儿童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竞赛,他们的个性即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来。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发展个性与全面发展也是不相矛盾的。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是有差别的,因而不能要求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一样的发展,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等。由于参加体育活动的自发性和反复性,所以给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那么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发展学生的
个性呢?怎样能更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在课堂中认识学生的个性,并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体育课堂中首先做的是辨认学生们的个性。中学生的个性常常隐藏在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背后。首先就是发现他
们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识别他们的不同个性。然后加以引导和教育。
在教学中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其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每个学生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在教学中可多组织比赛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加激烈性
和趣味性,刺激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这一行列中。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而更多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因此教师首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真正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学生,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三、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手段、方法、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许多认识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 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鼓励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当然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的教学。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我们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