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绿地系统慢行步道的应用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以城市绿地慢行步道的概念及国内外的具体应用为着手点,通过分析国内绿道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将其在建设过程中应用的透水渗水理念和植物景观构建来论证,并以金科路开放绿地改造工程中慢行步道施工为案例进行剖析。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慢行步道 绿道 透水 渗水
  【前言】上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居民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得人们追求生态,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城市绿地中绿道的建设,不仅能够为城市生态提供一定的改善,增添了市民在业余生活中锻炼身体、休闲游憩的场所。城市绿地中慢行步道的产生与市民力求改善生活品质,丰富精神文明的需求不谋而合。
  1 、城市绿地慢行步道概述
  1.1 城市绿地慢行步道概念
  城市绿地慢行步道通常被简称为城市绿道,其一般是指在城市绿地中建设的人行步道体系,以城市绿地系统内各类自然生态及人文资源为重要节点,以滨河绿地、市政道路附属绿地等为纽带,从而形成的一道具有良好景观性的开放空间。城市绿带的建设理念就是利用城市中原本分散、孤立、破碎的绿色空间,将其进行有效的组织,最终形成一个各项功能及设施完善、同时免受城市交通干扰的城市慢行系统。
  1.2 城市绿道的特点
  城市绿道由于所处的区域主要是人口密度较为大的中心城区,其往往通过与城区景观道路、林荫小道、防护林带、城市公园、各类开放绿地等相结合。城市绿道具有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健身锻炼等多种功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通过串联区内水系空间、绿地空间、人文空间、商业空间,构建集自然链接、生态康养、文化探寻、绿色科创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网络。
  城市绿道作为连接城市公园、街道绿地、城郊自然空间的绿色廊道,其具有生态、休闲、健身等多项功能,完整的城市绿道体系让市民能够沿着绿道网络拥抱大自然。
  1.3 国外城市绿道的发展情况
  美国城市绿道规划建设随着20世纪户外开放空间的不断兴起,将绿道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1987年首次引入了“绿道”一词。
  欧洲的城市绿道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受到世人的关注,大致可分为两类观点,东欧学者们认为绿道是用以保护和连接自然,而西欧的学者们则侧重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
  亚洲国家中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和新加坡在绿道建设上最为突出,在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道是龟户绿道公园及大岛绿道公园,而在新加坡,绿道被称为“公园连接网络”,连接着城市公园、自然开放空间、街头绿地等绿色空间。
  1.4 国内绿道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绿道建设首先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开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反思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活空间的产物。2008年国内第一条绿道在广州建成,成为市民的健康休闲之道。随后,我国城市绿道建设进入了遍地开花的局面,但我国城市绿道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在各地推进绿道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问题。
  1.4.1 系统性问题
  在对我国现今的绿道建设进行总结中,发现个别地区将绿道建设片面地理解为“建设一条步道”,而真正的绿道不是通过突击建设出来的,而是利用城市中现有的绿地资源,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最终确定一条合理的线路。例如,在某些城市中公共绿地的连通性较好,那就不需要画蛇添足般地再添加一条慢步道从中强行穿过,既造成了空间连续性的分散破坏,又浪费了公共资源。另外,对于部分用地空间紧张、景观效果较差的公共绿地,也不需要特意设置绿道来达到贯通的效果,尤其是在部分地区将绿道直接设在狭窄的人行道上,只是把原来的人行道铺装换成彩色混凝土,根本未系统性地考虑整个城市或者局部区域内的绿道设置规划
  1.4.2人性化问题
  部分城市由于绿道线路选择不合理,所建设的绿道未能做好与城市道路的隔离工作,同时绿道的设置也需要和城市的公共交通保持紧密的联系,为前来游览的市民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交通可达到性。另外,在线路的选择上应当尽量选择景观性好、安全度高、可达到性强的路线,并且充分考虑各类游览设施布局的合理性问题,从而体现绿道的人性化设置,为市民创造舒适、安全的慢行空间。
  1.4.3 地域性问题
  一个城市的绿道能很好地体现这座城市的地域性,如:人文风俗、历史沉淀等。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绿道往往只重视图纸效果,片面追求新、奇、特,忽视了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不能反映当地自然风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2 、上海城市绿地慢行步道规划及现状
  2.1 上海市绿地慢行系统总体规划
  上海市绿道规划工作始于2015年,《上海绿道专项规划(2040年)》明确了各区绿道建设指引,提出了市级绿道为“三环一带、三纵三横”,区级绿道提倡“一区一環”的建设目标,项目具体实施阶段截止2016年底共计完成203公里绿道的建设任务。据悉在2020年上海市将完成1000公里的绿道建设,届时四通八达的城市绿带将串联起一片片原本孤立的城市绿地,真正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城市生态休闲区。
  2.2 上海市绿道建设现状
  2016年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启动了城市绿道建设,与普通的慢行步道、健身步道相比,绿道最大的不同是被绿荫环抱,建在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廊系统里,比如绿地、林带。
  2015年起上海各区建造了多条各具特色的绿道,如闵行区的1号绿道、宝山区的城市绿色步道、普陀区的杨家桥滨河绿道、徐汇区的徐家汇公园绿道、浦东新区的环世纪公园慢行步道等。
  宝山区市、区、街镇三级绿道网络将以环状步道网络为主,长约144公里。2016年宝山城市绿色步道示范段一期工程,将罗店、顾村、杨行等多个街镇绿地串联起来,长约60公里。   闵行区主要为“一带一网”的绿道整体格局布局体系,率先建设的3.8公里沪闵路1号绿道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优美舒适的慢步健身环境,后期将建成总长37公里的闵行绿道系统。
  2016年普陀区在外环和沪嘉高速沿线林带绿地内建设5公里绿道,获得市民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提高市民对绿地的利用率,2017年计划集中建设金鼎、外环、槎浦公园等3条绿道。
  浦东新区将整合现有城市公园、开放式绿地、防护林带、市政道路附属绿地、河道绿带等公共绿化空间,按世纪公园慢行步道模式,在张家浜河道沿岸绿地、川杨河北岸绿地、陆家嘴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三林地区等将建成多条高标准慢行步道,让市民在河岸边、商业区、居民区都能在绿色的慢步道呼吸自然的气息。
  现阶段,上海市政府正大力推进黄浦江滨江两岸公共空间45公里岸线的全线贯通开放工作,其中重要的一个系统工程就是建设跑步道、滨江亲水道、骑行道三线并行的慢行步道系统。
  2.3 专项设计与应用
  2.3.1 植物景观
  城市绿地慢行步道按其人流量和地域性的区分,分布于中心城区城市公园和街道绿地、城郊大型绿地和林带空间等,针对不同区域步道两侧植物景观应有针对性的设计。
  2.3.1.1 中心城区慢行步道植物景观配置
  中心城区城市公园和街道绿地中,往往周边为城市主要道路、商业设施集中,且是连接贯通各城市绿地空间的主要通道,人们可以从绿道直接走到地铁站、走进商场和大型绿地。同时在绿道内布设休息座椅、夜间照明系统,并增设富有趣味性的木栈道及木平台,完善其绿地功能,有条件的可增设公共饮水设施和公共卫生间,为居民提供一个行走、骑行等休闲、锻炼活动的场所,自由穿梭于这天然氧吧。
  在部分线形较为平直的区域通常选择规则性植物群落,种植以观花乔木打造主要景观,并且使用花灌木作为林下空间的搭配,从而达到丰富景观的目。当步道对面有造型美观的城市建筑时,采用具有浓密枝条的植物品种,密植于步道两侧从而形成绿色的长廊,让市民在其下穿行,最后在出口处豁然开朗地欣赏到该建筑物,通过这个方式形成建筑主景与步道景观的强烈对比。
  在局部线路较为曲折的步道中,步道两侧不宜规则地种植植物,而应当采用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式,步道沿线的景观应当富有层次感,植物群落疏密有间、高低错落。
  同时在步道两侧加入地形变化,让步道产生一种起伏感,并搭配自然式植物群落最能产生景观性。可采用银杏、榉树、朴树、白玉兰、樱花等作为中上层植物,用杜鹃、南天竺、熊掌木等作为下层植物,用络石、沿阶草、兰花三七、常春藤或石蒜等作为底层景观植物,使得市民在林下步行时能与各色花卉植物擦肩而过,感觉无比美妙。
  2.3.1.2 城郊大型绿地和林带空间慢行步道植物景观配置
  城郊大型绿地和林带空间,特别是林带可利用林带内简易养护道改造成为慢行步道,同时提升绿地功能,增加休憩节点,有水面条件的可充分利用水体优势,适当移植苗木、开放绿化。原先相对封闭的防护林林带中,已有养护多年的乔木和各类地被植物,植株浓密,只需将步道两侧乔灌木空间打开抽稀,局部点缀樱花、海棠、青枫、红枫等观花观叶植物,重点布置两侧地被植物景观的应用,通过种植部分耐阴的开花地被植物、草本花卉或攀爬类植物,即能够形成富有层次感的景观空间,又便于步道日常的养护管理。如闵行防护林带内,经过多年的生长,夹竹桃枝干已在顶部互相连接,为绿道增添了一条遮天蔽日的天然廊道。
  2.3.1.3 特殊区段植物景观配置
  在城市慢行步道路线中,经常会出现滨水步道,如遇水面或对岸有景,就要在绿道景观配置时路边沿水面一侧要留出足够的透视线,在地形上还需稍加处理。如可以在顺水面方向略向下倾斜,岸边种植黄菖蒲、千屈菜、金鱼草等观赏性水生植物,将水面与步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行人感受水环境亲和力并欣赏对岸的美丽景致。
  在部分狭窄绿地内,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在绿道周边植被的布局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地形的限制,由于场地狭窄,不易布置多种植物时,可集中种植单一观花或观叶植物,比如林带狭窄时,可因地制宜沿着步道两侧集中种植垂丝海棠、腊梅等品种,市民可在不同季节绿道漫步时观赏多种景观风情。
  绿道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将会经过居民住宅小区,此时应充分考虑布置景观节点,将小区居民吸引到绿道中来。如闵行在建设1号绿道时路经银桥花园,充分考虑原有植物、精心营造地形,打造了百米长梦幻般紫藤长廊;同时解决了长期困扰小区居民春季杨树漫天飞絮的问题,通过迁移杨树,种植具有净化雨水作用的水生植物,为银桥花园居民量身定制了一座具有环保理念的雨水花园。
  2.3.2透水材料的灵活应用
  由于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由于大量人工构筑物的建设使得自然土壤与植被的可渗透属性发生了改变。城市环境质量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條件,在追求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今社会,城市绿道系统线路长、面积大,难免会对系统周边的城市雨洪管理体系产生额外的影响,因此在绿道建设过程中应使用具有透水能力的各式铺装材质。
  在现有的绿道建设中透水材料主要有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植草砖等铺装材质,分别应用于绿道中各功能性场所。绿道建设中大量采用透水材质,可以有效减少区域内地表径流的产生,据有关机构测算上海绿道系统通过海绵城市化建设将截流区域内总降雨量的35%至45%。绿道系统所吸收和渗透的降水量大大提升了周边土壤的含水量,使得在平时用于灌溉绿地的自来水需求量有着大幅度的下降,也涵养了地下水资源,可谓一举多得。同时由于绿带周围土壤中含水量的提高进一步改善了绿地对空气中湿度的调节能力,改善了绿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生态效益。
  2.4 现有慢行步道建设中存在问题
  2.4.1 规划选址问题   城市绿道建设中,要考虑到人流量的因素:在中心城区建设步道时,应避开上下班高峰时人流量集中区域,且必须与原有人行道进行有效分割,否则会达不到慢行步道的预期功能。如浦东泾南公园周边慢行步道,周边居民小区集中,上下班高峰时,行人、自行车、电动车等纷纷拥入慢行步道,失去了慢行步道的功能。
  人员稀少的偏远区域也不适宜建设慢行步道,由于少有居民进入步道,配套的各类灯光、座椅等设施受到人为损坏,植被缺少合理养护,整个环境脏乱差,反而可能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2.4.2 配套服务设施问题
  在现有的城市慢行步道建设中,配套服务设施大都只是休息坐凳、标识系统、夜间照明灯具等,随着慢行步道长度不断增加,涉及区域面积不断扩大以及越来越多的市民进入慢行步道进行锻炼健身,由此引申出来的公共饮水设备、公共厕所配備、安全设备、夜间安全巡视人员以及其他便民服务设施的短缺问题愈加明显,由此对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设主管部门为城市绿地慢行步道的建设配备更多便民服务举措和设施。
  2.4.3 设计、施工时透水材料问题
  慢行步道透水材料必须做到面层与混凝土基础统一,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设计单位由于疏忽,面层设计为透水沥青,但是混凝土基层却设计为常规混凝土,并未标注透水混凝土。
  亦或是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在施工时使用普通沥青或混凝土来替代透水材料,施工后表面相差无几,但是雨后特别是达到大雨程度时渗水效果极差,路面积水,雨水不能及时渗透排除。
  原有道路改建成慢行步道时,建设单位为减少投资,仅拆除面层重新铺设透水面,但是原有混凝土基础并未拆除换为透水混凝土基层,仅仅在原混凝土基层上钻孔作为渗水基层。
  以上任何原因都会对慢行步道的透水渗水造成影响,甚至影响慢行步道的功能使用与寿命,工程参与各方均应认真对待建好每一米步道,服务于市民大众。
  3、 绿地改造慢行步道工程案例分析
  本人有幸于2016年9月至12月以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身份全程参与了金科路开放绿地改造工程,施工班组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施工建造了慢行步道,但在在过程中及自检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通过仔细分析研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最终确保了工程竣工验收顺利通过,现就这些问题及措施阐述如下:
  3.1 工程概况
  金科路开放绿地改造工程,包括苗木调整、绿化种植、土方造型、慢行步道等,改造路段为李时珍路至高科中路,全长约2KM,绿地改造面积13602平方米。其中慢行步道设计为透水混凝土道路,长度约1400米,道路结构为100mm厚级配碎石垫层、150mm厚C20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图一)。
  3.2 慢行步道施工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2.1 人为脚印、轮胎痕迹等破坏路面平整度
  部分路段有大量脚印和非机动车轮胎痕迹,尤其在金科路祖冲之路路口两侧尤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步道路面的平整度和美观性。经现场分析,金科路沿线为张江高科技园区,有众多企事业单位,且该路口两侧分布着两座大型商业广场,人流量巨大。在透水混凝土浇筑养护期内,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标准要求时,大量行人、共享单车、外卖快递电瓶车私自进入慢行步道行走、骑行,留下了处处“伤疤”。
  这些脚印、胎痕大小形状以及深度各不相同,且凹陷处存留有垃圾尘埃,我们采取的补救措施为,沿痕迹边缘外扩3-5cm,垂直往下切割深度约5cm,且底部进行凿毛处理,增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粘合力。先前施工时透水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填补时混凝土数量较少,只能采取现场拌和,我们严格按厂拌配合比进行拌和,确保两批次混凝土保持特性的相对一致。凿毛面清洗后保持无积水且湿润状态下,快速将自拌混凝土填充并充分压实。为避免再次出现人为破坏,混凝土填补后,及时在该路段设置隔离栏封闭,并加强巡视,覆土工膜保湿养护。在养护期结束之际,在填补区域周边进行打磨处理,尽量将色差减至最小。
  3.2.2 龟裂现象
  本工程为原有绿地改造项目,金科路两侧原有绿地地势平坦,为营造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部分路段增加土方造型。慢行步道依地势而建,路幅宽度仅为2米,作为景观园路其走向蜿蜒曲折(图二),道路两侧尚有保留苗木区域,故大型压路机无施工作业面,路基压实由小型压路机结合人工小型机械实施(图三),导致部分区域压实度未达到设计标准,加之土方沉降原因,由此产生了沉降龟裂问题
  另外本次绿化改造工程施工工序为苗木移植、慢行步道施工、新增苗木种植,步道施工处在中间阶段,后期现场调整新增苗木种植时,绿化施工班组为节省人力、机械成本,在慢行步道内临时安排运输车辆及挖掘机等机械通行,这也是步道产生龟裂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保证整体施工质量,我们将龟裂不合格路面拆除,同时一并清理路基,重新夯实路基,达到设计要求夯实度后再次进行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在拆除段与两头保留路基搭接处铺设土工格栅,做好搭接与接缝工作。针对施工车辆机械驶入未经验收通过的情况,我们及时加强施工班组管理,规范现场车辆机械的行驶轨迹,尽量利用金科路市政道路;对于必须使用步道的,采取车辆减重措施,将对路面的损坏减到最小程度。同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减少步道与苗木种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
  3.2.3 积水现象
  雨后部分路面出现积水现象,主要集中在堆土造型与原地形相对低洼的接坡处。由于堆土造型,慢行步道顺势而下,特别是在雨量较大时,步道内一部分雨水未及时往下渗,直接在路面形成径流由高处径直流向低处,从而造成积水现象。
  为解决积水现象,我们在慢行步道两侧设置类似与排水明沟的植草沟,不但具有排水和渗透能力,同时也具备景观和生态功能。植草沟内种植便于管理和耐水淹的湿生植物,例如花叶芦竹、石菖蒲、金叶苔草、细叶莎草、美人蕉等植物。植草沟沟底标高低于步道路面30cm,并在易积水区域沟底增加铺设排水盲沟,增强排水。在提升景观性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日常蒸发量。
  而且我们在此后的施工中适当加大高地形处横向坡度的设置,在既保证行人舒适及安全的前提下,又能分流一部分来不及下渗的雨水,使其向步道两侧的植草浅沟中定向排放。
  结语
  城市绿道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其在景观性与生态性上的优势在不断尝试中逐渐得到体现。绿道体系具有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维系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纽带,并且在观念和认识上进行调整,积极地面对城市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减少人类行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以上海城市绿道建设为案例,将其绿道的植物景观建设、透水材料运用以及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郑琳,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初探[D],东北农业大学 , 2013;
  [2]周恬,游步道植物配置设计研究——以上海世纪公园为例[D],东华大学,2014;
  [3]余帆,上海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界面特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2015 , 33 (5) :60-67
  作者简介:姓名:蒋远理(1977.07--);性别:男,籍贯:上海,学历:本科,毕业于上海农学院;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
其他文献
【摘要】园林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应积极做好园林的建设,充分园林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人文价值。施工和养护作为园林绿色建设的重要的两个施工环节,将二者充分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园林建设水平。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管理;结合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园林绿色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能够达到良好的空气净化效果,而且园林绿化还可以供市民进
期刊
【摘要】:随着环境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园林绿化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如何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是我国相关工作者应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作用;植保新技术  园林绿化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我国现代文明城市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加强园林绿化水平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的植保新技术,对此应将其合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施工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所以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细节处理,以此提高园林建设水平。  【关键词】园林;施工规划;施工细节;处理  园林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园林施工能够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城市,为城市文明、繁荣发展
期刊
【摘要】:在现代园林绿化施工中,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反季节种植已经能有有效的改善园林绿化的发展以及园林绿湖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反季节种植技术的使用对植物来说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进行反季节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施工技术,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在完成反季节的种植后,一定要对苗木进行合理的养护,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苗木的生长。另外,为了能有效的提高园林苗木的成活率,在园林施工反季节种植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效,以及重要作用的发挥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对于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受到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效较差,追溯其根本原因就是施工管理不到位。本文就是对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相关人员有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园林绿化建设,优化绿化施工对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优化景观园林绿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队当前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不合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设计;问题;措施  【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规律促进了园林景观的发展,合理的园林绿化效果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园林景观工程受到
期刊
【摘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交匯处,处于现代黄河与黄河故道的夹角地带。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7℃,极端最高温为43.7℃,极端最低温-20.6℃。年无霜期一般为200~215天,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6~123.6千卡/cm2,其中光合有效辐射为57.2~60.5千卡/cm2,平均日照时数为2467.8
期刊
【摘要】: 在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园林绿化项目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工程项目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确保园林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技术,其对于工程的整体效果和功能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施工的中,我们要意识到确保栽培养护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性,全面有效地控制,切实提升绿化施工效果。本文就对于园林项目中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討。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分析探
期刊
【摘要】:什么是海绵城市,如果一个城市能够成为我们所设想的“海绵”一样,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气候时,能够拥有良好的“弹性”,更加适应不同的环境气候状态,这就是一个我们所设想的完善的海绵城市模板。在降水较多的季节,整个城市拥有渗透、吸附作用,同时集聚净化雨水,减少污染物渗透至地下深处,同时还可以将长期渗透至地下的水源在需要时再次利用。通过住建部在2014年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中我们发现,生态优先肯定是
期刊
【摘要】:果树园艺概念是一种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于生产果实、种子及其衍生物。在目前的生产中,果树基本上被用作水果生产,忽视了自己的观赏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化景观的要求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在景观规划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物种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也被列为重要的需求。这使得果树作为越来越多的绿化树种被应用到园林规划中,观赏果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的研究部门也逐渐受到重视。和观赏果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