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谈及中学生作文问题时曾说过:“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最高级别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它离不开相当程度的阅读。”教育改革家黎锦熙关于“作文与读法教学联络”的论述,引发了我的深刻思考。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写作是重中之重,阅读与写作有紧密关系,但“相当程度”是指怎样的程度呢?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当实实在在地用好教科书,以课文为例子,将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现结合我的作文教学积累,谈谈我如何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材料、结构要素,在自己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的作文。
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写作的例子来教。教科书中有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以强化语言实践,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立足于教材,作文所需要的素材尽在其中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是名篇佳作,满溢作者的智慧才情,语文课本中典范的文章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精妙的构思,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点:
(一)利用语文教材积累间接经验。教材中有古圣贤的伟岸人格值得我们为之称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教材中也有着一个诗情画意的趣味生活让我们向往不已:寒雪日,谢安一家其乐融融会集一室谈诗论文;月明之夜,苏轼被贬荒郊野外旷达自适寻友赏月;黄昏之际,李清照郊游误入藕花深处情急摆渡。教材中还有多彩的四季:朱自清绘就的春;梁横描摹的夏;何其芳歌咏的秋天;老舍爱恋的济南的冬天……
总之,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体的世界,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材进而升华为经验。对学生来说这虽然是间接感受,但教材里的丰富内容仍然可以作为学生的参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自我创作。这样,在作文时就不会有“无米之炊”的感觉了。
(二)利用语文教材增加直接体验。其实,看看我们的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以成长回忆为内容,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够加以利用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在周末期间,我以家访的方式带着部分学生走访了近三十位学生的家庭,再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文能力,在作文课上边讲边练,谈了童年的事情,有些许烦恼不解,有些许幼稚可爱,学生不再说——唉,怎么每年都写童年趣事啊,而是说——回忆真是美好啊!
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链接,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等。没有丰富的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的技法,学生还是感觉无米下炊,下笔作文时还是感觉生涩不已。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课文素材,还要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生活丰富多彩,体验五味俱全,作文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了。刘国正先生说过“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密切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的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作文更加具有生活的色彩,摒弃往昔闭门造车的尴尬。
二、扎实做好短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更浓厚
夏丏尊说过:“作文也不是一桩特殊的事情,作文正同说话一样,是被包在生活里的一个项目。你若把作文看作特殊的事情,又想从不知什么地方去寻取作文的材料,那就只好永久搁笔了。你若已经有了这样的癖性,想要纠正过来,养成容易作文的习惯,最好从试作小品文入手。”也就是说,小品文写作能使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放松感。夏丏尊所说的小品文,其实是指字数二三百乃至千字以内的短文,内容是自由的,可以叙事、议论、抒情、写景。语文教材在短文的写作方面提供了许多的话题,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将短文写作作为长篇作文的准备,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的作文兴趣能够更浓厚。
(一)模仿诗句,树立作文的信心。“模仿”与“创新”似乎距离很远,其实它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创作的训练效果。如,我在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后,让学生模仿写一写。学生套用“假如”的形式,将诗歌创作发挥得相当出色。模仿写作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训练,树立起对作文的自信,自然进步很快。从教学理论上而言,对于初学者,就相当于书法的描红,起到一个塑型的作用。
(二)拓展想象,积累人生的体验。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作文训练提供了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上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后,我就尝试了让学生写孩子的心理活动。甚至给他们在教室里,单脚站着,闭上眼睛,体会危险地段上下两难的感觉。
(三)续编故事,激发叙事的欲望。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教学《木兰诗》时,经典的作文方式就是结合原文续编故事,至于《皇帝的新装》,更是可以天马行空想象一番。可以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骗子被抓后的情况,孩子们驰骋着自己的想象,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的精彩的故事结局。
(四)说写结合,抒发生活的感受。人们常说“我手写我口”。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说写结合。对于教学岁月里的感动,我记忆深刻的《背影》,如果只是将文本上完,学生也体会了父爱,似乎成功了。而我觉得应该给学生更深沉的感动。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一边写一边讲。学生深深地感动着父辈经历的苦难,回味着自己与父亲的血肉真情。如有学生写道:我的父亲是个兽医,风里雨里走过了十多年,几乎跑遍了我们这个乡镇的每个村落。每当我想起父亲要钻进那肮脏的猪圈里给猪打针,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地流下来……还有学生这样写:我爸爸有点耳背,行动也不方便。家里又只有他一个人,每次接我的电话,我一句都还没有说,他就不断地说“好的,我知道,你放心吧,爸爸在呢”。他是想宽慰我,怕我担心,而我每次打电话不是要钱就是因为打架闹事请他来学校,我真是对不起我亲爱的爸爸呀……这样的作文,不仅感动了自己,也征服了读者。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短文训练的方法还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表达训练,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夏丏尊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
2.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写作的例子来教。教科书中有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以强化语言实践,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立足于教材,作文所需要的素材尽在其中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是名篇佳作,满溢作者的智慧才情,语文课本中典范的文章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精妙的构思,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点:
(一)利用语文教材积累间接经验。教材中有古圣贤的伟岸人格值得我们为之称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教材中也有着一个诗情画意的趣味生活让我们向往不已:寒雪日,谢安一家其乐融融会集一室谈诗论文;月明之夜,苏轼被贬荒郊野外旷达自适寻友赏月;黄昏之际,李清照郊游误入藕花深处情急摆渡。教材中还有多彩的四季:朱自清绘就的春;梁横描摹的夏;何其芳歌咏的秋天;老舍爱恋的济南的冬天……
总之,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体的世界,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材进而升华为经验。对学生来说这虽然是间接感受,但教材里的丰富内容仍然可以作为学生的参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自我创作。这样,在作文时就不会有“无米之炊”的感觉了。
(二)利用语文教材增加直接体验。其实,看看我们的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以成长回忆为内容,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够加以利用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在周末期间,我以家访的方式带着部分学生走访了近三十位学生的家庭,再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文能力,在作文课上边讲边练,谈了童年的事情,有些许烦恼不解,有些许幼稚可爱,学生不再说——唉,怎么每年都写童年趣事啊,而是说——回忆真是美好啊!
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链接,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等。没有丰富的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的技法,学生还是感觉无米下炊,下笔作文时还是感觉生涩不已。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课文素材,还要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生活丰富多彩,体验五味俱全,作文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了。刘国正先生说过“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密切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的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作文更加具有生活的色彩,摒弃往昔闭门造车的尴尬。
二、扎实做好短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更浓厚
夏丏尊说过:“作文也不是一桩特殊的事情,作文正同说话一样,是被包在生活里的一个项目。你若把作文看作特殊的事情,又想从不知什么地方去寻取作文的材料,那就只好永久搁笔了。你若已经有了这样的癖性,想要纠正过来,养成容易作文的习惯,最好从试作小品文入手。”也就是说,小品文写作能使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放松感。夏丏尊所说的小品文,其实是指字数二三百乃至千字以内的短文,内容是自由的,可以叙事、议论、抒情、写景。语文教材在短文的写作方面提供了许多的话题,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将短文写作作为长篇作文的准备,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的作文兴趣能够更浓厚。
(一)模仿诗句,树立作文的信心。“模仿”与“创新”似乎距离很远,其实它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创作的训练效果。如,我在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后,让学生模仿写一写。学生套用“假如”的形式,将诗歌创作发挥得相当出色。模仿写作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训练,树立起对作文的自信,自然进步很快。从教学理论上而言,对于初学者,就相当于书法的描红,起到一个塑型的作用。
(二)拓展想象,积累人生的体验。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作文训练提供了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上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后,我就尝试了让学生写孩子的心理活动。甚至给他们在教室里,单脚站着,闭上眼睛,体会危险地段上下两难的感觉。
(三)续编故事,激发叙事的欲望。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教学《木兰诗》时,经典的作文方式就是结合原文续编故事,至于《皇帝的新装》,更是可以天马行空想象一番。可以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骗子被抓后的情况,孩子们驰骋着自己的想象,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的精彩的故事结局。
(四)说写结合,抒发生活的感受。人们常说“我手写我口”。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说写结合。对于教学岁月里的感动,我记忆深刻的《背影》,如果只是将文本上完,学生也体会了父爱,似乎成功了。而我觉得应该给学生更深沉的感动。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一边写一边讲。学生深深地感动着父辈经历的苦难,回味着自己与父亲的血肉真情。如有学生写道:我的父亲是个兽医,风里雨里走过了十多年,几乎跑遍了我们这个乡镇的每个村落。每当我想起父亲要钻进那肮脏的猪圈里给猪打针,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地流下来……还有学生这样写:我爸爸有点耳背,行动也不方便。家里又只有他一个人,每次接我的电话,我一句都还没有说,他就不断地说“好的,我知道,你放心吧,爸爸在呢”。他是想宽慰我,怕我担心,而我每次打电话不是要钱就是因为打架闹事请他来学校,我真是对不起我亲爱的爸爸呀……这样的作文,不仅感动了自己,也征服了读者。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短文训练的方法还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表达训练,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夏丏尊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
2.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