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在85个国家拥有740个成员组织的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最新公布的2017-2020年换届选举结果,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总裁仲刚当选新一届UFI亚太区主席,并即将于11月初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UFI全球大会上正式履职。这不仅是对仲刚本人的认可,也是国际展览业界对中国市场表现的认可,更意味着国际上对中国会展新模式的愈加关注和肯定。作为第四位担任UFI亚太区主席的中国人,仲刚将如何借助UFI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步伐、创造更好更新的会展业中国模式?本刊记者日前专程采访了仲刚先生。
对国际化的三重理解
仲刚认为,展会国际化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国际公司“走进来”,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举办国际展览会。在这方面,过去20年,中国的国际化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上、广、北这些一线城市,有了一批在世界知名展览会中排在前列的,或者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到世界顶级的展会,这与我国会展业的行业地位相适应。仲刚认为这方面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在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二,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参展、办展。仲刚认为这方面的发展不太理想,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国外办展,普遍存在水平低下、缺乏监管等问题,比较突出的案例就是出境展的补贴政策催生出的一些乱象。他举例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各地对到沿线国家办展的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包括资金补贴。一些展览公司在海外办展就获得了这样的补贴,而部分企业也会冲着这些补贴而愿意参展,但往往由于展会运营水平不足、缺乏当地专业买家等展览相关资源,展会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与此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参加一些知名展会的情况稍好些,但恰恰在这些知名大展上,由于价格竞争、技术壁垒、品牌保护等问题,中国展商往往很难争取到理想的展台位置,再加上很多中国企业采用了缺乏亮点的展示方式,即搭建9平米的标准展台而很少有亮点鲜明的特装展示,无法体现出中国相关产业的真实发展水平。
第三,真正的“国际化”是展会专业化运营的必然结果。仲刚认为,不管是在中国办展还是在国外办展,展览的实质是推广品牌、推动贸易,如果一场展会能真正实现这个目的,不用冠以“国际”二字,国际客商也会纷至沓来。“国际化是一个过程,也是展会专业化运营的结果。”他补充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回归展览的本质进行思考,继而付出行动,并最终以突出的展会实效去吸引全球各地的展商和客商,这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同时还提到在万耀企龙一贯坚持的展会专业化运营管理中,往往会采用严格的展商及观众资质审核机制,来提升专业观众的质量及展会的整体品质,哪怕有时会牺牲公司的经济利益。“或许当我们认真做好本分,不再刻意追求展会的国际化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展会就离得不远了。”
UFI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UFI是全球最权威的、历史最悠久的行业组织,全球领先的世界展览组织者和展览中心运营商协会,UFI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球展览业的举办水平,促进跨国界的展览业交流与合作,核心任务是对国际性展览会的认证。已为全球950多个优秀的国际贸易展览会认证颁发了UFI的评估标签,自1988年至今已有超过60个中国展会通过了UFI的认证,数量位居全球第三。
UFI对展会的评估体系是一个相对公平、专业的考评体系。UFI的标准和流程是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积累,用欧美科学的方法积累形成的,仲刚认为这是目前全球展览行业认可度最高的一个行业标准,用这个标准去判定一个展览会是科学的,也是最接近真实业态的。
“我觉得我有这个历史责任,去推动更多的展览业企业和展会利用好UFI这个国际化的大平台,提升中国展览业的运营水平。”仲刚说。
做好三件事
在仲刚看来, 未来十年,中国的会展行业一定会更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实质是专业化。为推动中国会展业的专业化,仲刚在UFI亚太区主席任上计划做三件事情:
第一,加强和深化亚太区会展行业的更好沟通和互动,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会展和亚洲会展融入全球的专业标准和合作圈。仲刚指出,中国会展业在专业性上应该更多地学习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会展是特别需要合作的,仲刚希望通过UFI的平台影响力推动和赋能中国的会展行业跟亚太区其他市场的企业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同时也推动相互合作、协同发展。
第二,解决会展业人才短缺尤其中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的痛点,促进行业人才专业化和国际化。仲刚认为,要让中国会展行业变得更专业,急需教育先行,急需从三类人着手:教育工作者、政府决策者和新一代的从业者。尤其是未来十年,行业精英90后一代将走上行业舞台并成为主流角色,如果这些年轻人能够更专业地理解会展业的发展,对行业的发展将十分有利。会展专业化的本质是人才的专业化国际化,因此他希望利用自身和UFI的行业资源,汇聚国内外最顶尖的专家、企业家和教育资源,整合打造行业中高端专业教育平台,推动解决行业中高端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痛点。
第三,整合全球资源共同推动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模式的崛起。过去的会展业是欧洲时代和美国时代,未来将会是中国时代,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现在中国会展业还处在一个量的积累阶段,过去三十年里,我们实现了全国的会展体量跻身全球前三,但是从专业化、整合度方面我们还没有成为世界的模板。”仲刚指出,中国会展业能否在未来十年像中国高铁那样引领潮流,成为全球学习的榜样,这是他本人要联合中国会展业产学研各方面甚至跨界的优秀人才共同探讨的和未来的历史责任。
搞清楚两个关系
仲刚认为,在展会本身的发展历史方面,与德国等行业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专业化程度和历史积淀上。国内展览项目的发展起落很大,还没进入稳定期。德国的很多展览已经举办几十年了,中国的展会时间长的一般也才二三十年。在向国际会展强国借鉴的过程中,他表示,当下中国会展业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一是会展和产业的关系,第二是会展和资本的关系。
资本方面,仲刚认为,国内的展览企业距离上市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还有差距。在国外,上市的展览企业非常少,而UBM等公司最初都不是以展览业务上市的。产业方面,跟美国比,国内的展览跟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美国的展览大都是協会组织的,跟产业的联合度很高,产业基金对会展项目的并购也很普遍,而这在中国目前还非常鲜见。
整体而言,仲刚认为,国际化是不需要宣之于口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更是一项需要有计划分步骤持续完成的系统工作。采访中,记者得知,作为国内最早赢得外资青睐的展览主办企业之一,万耀企龙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布局,在北美设立了分公司,也计划在荷兰打造新的展会项目,并收购了国际知名主办方的水族展等。这个自创品牌展最多、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展会落地中国最多的展览公司,正在以专业的态度全力打造着中国会展业国际化的一个又一个标杆。用仲刚自己的话说,要成为会展行业中国模式的持续领跑者,首先需要国际化,对于这点行业内已经呼吁多年,作为UFI亚太区主席理应有一种历史使命感,推动更多业内企业真正达成知行合一!
古往今来,有力量有智慧的人更应有担当,未来三年的任期内,仲刚与中国会展行业的有志之士任重道远!
对国际化的三重理解
仲刚认为,展会国际化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国际公司“走进来”,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举办国际展览会。在这方面,过去20年,中国的国际化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上、广、北这些一线城市,有了一批在世界知名展览会中排在前列的,或者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到世界顶级的展会,这与我国会展业的行业地位相适应。仲刚认为这方面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在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二,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参展、办展。仲刚认为这方面的发展不太理想,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国外办展,普遍存在水平低下、缺乏监管等问题,比较突出的案例就是出境展的补贴政策催生出的一些乱象。他举例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各地对到沿线国家办展的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包括资金补贴。一些展览公司在海外办展就获得了这样的补贴,而部分企业也会冲着这些补贴而愿意参展,但往往由于展会运营水平不足、缺乏当地专业买家等展览相关资源,展会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与此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参加一些知名展会的情况稍好些,但恰恰在这些知名大展上,由于价格竞争、技术壁垒、品牌保护等问题,中国展商往往很难争取到理想的展台位置,再加上很多中国企业采用了缺乏亮点的展示方式,即搭建9平米的标准展台而很少有亮点鲜明的特装展示,无法体现出中国相关产业的真实发展水平。
第三,真正的“国际化”是展会专业化运营的必然结果。仲刚认为,不管是在中国办展还是在国外办展,展览的实质是推广品牌、推动贸易,如果一场展会能真正实现这个目的,不用冠以“国际”二字,国际客商也会纷至沓来。“国际化是一个过程,也是展会专业化运营的结果。”他补充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回归展览的本质进行思考,继而付出行动,并最终以突出的展会实效去吸引全球各地的展商和客商,这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同时还提到在万耀企龙一贯坚持的展会专业化运营管理中,往往会采用严格的展商及观众资质审核机制,来提升专业观众的质量及展会的整体品质,哪怕有时会牺牲公司的经济利益。“或许当我们认真做好本分,不再刻意追求展会的国际化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展会就离得不远了。”
UFI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UFI是全球最权威的、历史最悠久的行业组织,全球领先的世界展览组织者和展览中心运营商协会,UFI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球展览业的举办水平,促进跨国界的展览业交流与合作,核心任务是对国际性展览会的认证。已为全球950多个优秀的国际贸易展览会认证颁发了UFI的评估标签,自1988年至今已有超过60个中国展会通过了UFI的认证,数量位居全球第三。
UFI对展会的评估体系是一个相对公平、专业的考评体系。UFI的标准和流程是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积累,用欧美科学的方法积累形成的,仲刚认为这是目前全球展览行业认可度最高的一个行业标准,用这个标准去判定一个展览会是科学的,也是最接近真实业态的。
“我觉得我有这个历史责任,去推动更多的展览业企业和展会利用好UFI这个国际化的大平台,提升中国展览业的运营水平。”仲刚说。
做好三件事
在仲刚看来, 未来十年,中国的会展行业一定会更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实质是专业化。为推动中国会展业的专业化,仲刚在UFI亚太区主席任上计划做三件事情:
第一,加强和深化亚太区会展行业的更好沟通和互动,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会展和亚洲会展融入全球的专业标准和合作圈。仲刚指出,中国会展业在专业性上应该更多地学习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会展是特别需要合作的,仲刚希望通过UFI的平台影响力推动和赋能中国的会展行业跟亚太区其他市场的企业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同时也推动相互合作、协同发展。
第二,解决会展业人才短缺尤其中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的痛点,促进行业人才专业化和国际化。仲刚认为,要让中国会展行业变得更专业,急需教育先行,急需从三类人着手:教育工作者、政府决策者和新一代的从业者。尤其是未来十年,行业精英90后一代将走上行业舞台并成为主流角色,如果这些年轻人能够更专业地理解会展业的发展,对行业的发展将十分有利。会展专业化的本质是人才的专业化国际化,因此他希望利用自身和UFI的行业资源,汇聚国内外最顶尖的专家、企业家和教育资源,整合打造行业中高端专业教育平台,推动解决行业中高端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痛点。
第三,整合全球资源共同推动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模式的崛起。过去的会展业是欧洲时代和美国时代,未来将会是中国时代,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现在中国会展业还处在一个量的积累阶段,过去三十年里,我们实现了全国的会展体量跻身全球前三,但是从专业化、整合度方面我们还没有成为世界的模板。”仲刚指出,中国会展业能否在未来十年像中国高铁那样引领潮流,成为全球学习的榜样,这是他本人要联合中国会展业产学研各方面甚至跨界的优秀人才共同探讨的和未来的历史责任。
搞清楚两个关系
仲刚认为,在展会本身的发展历史方面,与德国等行业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专业化程度和历史积淀上。国内展览项目的发展起落很大,还没进入稳定期。德国的很多展览已经举办几十年了,中国的展会时间长的一般也才二三十年。在向国际会展强国借鉴的过程中,他表示,当下中国会展业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一是会展和产业的关系,第二是会展和资本的关系。
资本方面,仲刚认为,国内的展览企业距离上市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还有差距。在国外,上市的展览企业非常少,而UBM等公司最初都不是以展览业务上市的。产业方面,跟美国比,国内的展览跟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美国的展览大都是協会组织的,跟产业的联合度很高,产业基金对会展项目的并购也很普遍,而这在中国目前还非常鲜见。
整体而言,仲刚认为,国际化是不需要宣之于口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更是一项需要有计划分步骤持续完成的系统工作。采访中,记者得知,作为国内最早赢得外资青睐的展览主办企业之一,万耀企龙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布局,在北美设立了分公司,也计划在荷兰打造新的展会项目,并收购了国际知名主办方的水族展等。这个自创品牌展最多、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展会落地中国最多的展览公司,正在以专业的态度全力打造着中国会展业国际化的一个又一个标杆。用仲刚自己的话说,要成为会展行业中国模式的持续领跑者,首先需要国际化,对于这点行业内已经呼吁多年,作为UFI亚太区主席理应有一种历史使命感,推动更多业内企业真正达成知行合一!
古往今来,有力量有智慧的人更应有担当,未来三年的任期内,仲刚与中国会展行业的有志之士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