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学习基本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外,其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应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的融入,必将会使学生更深地理解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激发兴趣 积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充分挖掘教材中渗透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经验相结合,使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能在学习小学语文基础的同时,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汉语拼音到识字再到课文教学,乃至综合性练习,都设计配上了色彩鲜艳、内容有趣的情境图,教师们在教学中就充分运用这些情境图,为学生创设情境,入境悟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特别是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更为现代教学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媒体直接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学习“黄河入海流”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观察到的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图、文、声立体输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又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并配以优美舒缓的乐曲帮助欣赏,让学生大饱眼福和耳福,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然而然由所见桂林山水的秀美,想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二、在充分发挥想象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去?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例如《长城》第三段?写“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但古代劳动人民如何修筑的呢?课文没有叙述。教师可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深切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修筑长城的艰辛。
三、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
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情景,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必要手段。例如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们可以绘制一些精美的西沙风景彩画,录制了配乐朗诵。让学生一边听着配乐朗诵一边观赏西沙风光。在声、乐、图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热爱祖国宝岛的感情油然而生,长大后建设祖国愿望也在潜滋暗长。这些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启动,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再如表演体验的方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动学生情感的方法。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噙满了眼泪,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总之,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段兰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J].林区教学. 2005(01).
[2]周芬芬.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培养[J].教学周刊(小学学术研究版).2005(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激发兴趣 积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充分挖掘教材中渗透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经验相结合,使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能在学习小学语文基础的同时,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汉语拼音到识字再到课文教学,乃至综合性练习,都设计配上了色彩鲜艳、内容有趣的情境图,教师们在教学中就充分运用这些情境图,为学生创设情境,入境悟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特别是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更为现代教学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媒体直接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学习“黄河入海流”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观察到的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图、文、声立体输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又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并配以优美舒缓的乐曲帮助欣赏,让学生大饱眼福和耳福,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然而然由所见桂林山水的秀美,想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二、在充分发挥想象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去?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例如《长城》第三段?写“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但古代劳动人民如何修筑的呢?课文没有叙述。教师可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深切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修筑长城的艰辛。
三、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
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情景,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必要手段。例如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们可以绘制一些精美的西沙风景彩画,录制了配乐朗诵。让学生一边听着配乐朗诵一边观赏西沙风光。在声、乐、图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热爱祖国宝岛的感情油然而生,长大后建设祖国愿望也在潜滋暗长。这些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启动,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再如表演体验的方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动学生情感的方法。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噙满了眼泪,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总之,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段兰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J].林区教学. 2005(01).
[2]周芬芬.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培养[J].教学周刊(小学学术研究版).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