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COPD患者气道高反应性(AHR)。方法:所有患者干预前后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W1)、高峰呼气流速(PEF)。结果:92例哮喘患者护理干预前FVC基本属正常,进行护理干预后FVC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护理干预后FVC增加(P<0.05);FEVl和PEF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对上呼吸道免疫功能的综合干预,有效降低了上呼吸道对冷刺激及其他不良刺激的敏感性,使炎症介质释放减少,有效降低了气道高反应性。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 的特征性病变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病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这两种原因所占的比例不同。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4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均有典型病史、体征及X线表现,年龄在55~79岁,平均年龄67岁,男性占65.6%,女性占34.4%。所有病人的诊断和分期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确诊为COPD[1]。
干预前测定FVC、FEW1、PEF。护理干预期间每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发作次数减少与否。干预后再测定FVC、FEV1、PEF。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用U检验作干预前后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差异的显著性测定。
护理干预措施:①详细的入院评估: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其中包括呼吸道、气体交换,有无潜在并发症,重点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习惯、不良嗜好、营养状况、文化程度等;②控制不良因素对呼吸道的刺激,不吸烟,做好呼吸锻炼,坚持有效排痰,凉水洗脸增加上呼吸道抵抗力,增加饮食营养,减少负氮平衡,降低睡眠型态紊乱,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肺通气;③对吸烟患者的行为干预: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戒烟措施,由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反复指导,所有护士都有机会通过短暂地劝告或小小地干预协助患者戒烟;④指导正确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吸入剂;⑤随访:长期与患者保持联系,制定随访计划,关心病人治疗效果及巩固评价健康教育成果,动员患者参与我们组织的“健康向上”学习班,患者之间可以相互介绍接受健康教育的受益情况,反映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结果
92例哮喘患者护理干预前FVC基本属正常,进行护理干预后FVC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护理干预后FVC增加(P<0.05);FEVl和PEF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提示气道高反应性与COPD发生显著相关[2],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气道对外界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的过早或(和)过强烈的反应,表现为气道平滑肌收缩、管腔分泌物增加、管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和气体流速受限。几项前瞻性研究提示,AHR显著影响肺功能下降速度和COPD的发病[3~5],通过对我院住院COPD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COPD患者AHR。
AHR的因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多种原因均可导致AHR。AHR时气管支气管树处于一种异常敏感状态,因而对于各种刺激表现出一种非特异性的超常反应,气管口径变小,阻力增大。吸烟和空气质量下降,长期以来认为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AHR,引起AHR的机制主要由于管腔狭窄及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且常合并感染引起气道黏膜上皮破坏,对非特异性刺激增强,因此通过对上呼吸道免疫功能的综合干预,有效降低了上呼吸道对冷刺激及其他不良刺激的敏感性,使炎症介质释放减少,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上呼吸道感染率下降,避免了诱发支气管痉挛及其他诱发气短的因素。
小剂量激素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而且所需剂量较小。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后药物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以长期使用。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气道炎症。
因此,应重视吸人装置和吸入技术对疗效的影响,尽量选择那些对吸气压力要求较低、对患者吸人技术要求较为简单的吸人装置。临床医护人员应通过反复演示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谢高强,程显声,等.6年间气道高反应性对重度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影响.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5,10:713-716.
3O,Connor G T,Sparrow D,Weiss S T.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hacholine air way responsiveness as a predictor of pulmonary-function decline: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87-92.
4Villar A,DowL,Coggon D,et al.Thein fluence of increased bronchial responsiveness,atopy,and serum IgE on decline in FEVl:a longitudinal study in the eldedy.Am JRe 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656-662.
5Rijcken B,Schouten J P,Xu X,et al.Air way hyperresponsiveness to histamine associated with accelerated decline in FEV1.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1377-1382.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 的特征性病变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病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这两种原因所占的比例不同。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4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均有典型病史、体征及X线表现,年龄在55~79岁,平均年龄67岁,男性占65.6%,女性占34.4%。所有病人的诊断和分期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确诊为COPD[1]。
干预前测定FVC、FEW1、PEF。护理干预期间每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发作次数减少与否。干预后再测定FVC、FEV1、PEF。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用U检验作干预前后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差异的显著性测定。
护理干预措施:①详细的入院评估: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其中包括呼吸道、气体交换,有无潜在并发症,重点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习惯、不良嗜好、营养状况、文化程度等;②控制不良因素对呼吸道的刺激,不吸烟,做好呼吸锻炼,坚持有效排痰,凉水洗脸增加上呼吸道抵抗力,增加饮食营养,减少负氮平衡,降低睡眠型态紊乱,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肺通气;③对吸烟患者的行为干预: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戒烟措施,由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反复指导,所有护士都有机会通过短暂地劝告或小小地干预协助患者戒烟;④指导正确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吸入剂;⑤随访:长期与患者保持联系,制定随访计划,关心病人治疗效果及巩固评价健康教育成果,动员患者参与我们组织的“健康向上”学习班,患者之间可以相互介绍接受健康教育的受益情况,反映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结果
92例哮喘患者护理干预前FVC基本属正常,进行护理干预后FVC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护理干预后FVC增加(P<0.05);FEVl和PEF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提示气道高反应性与COPD发生显著相关[2],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气道对外界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的过早或(和)过强烈的反应,表现为气道平滑肌收缩、管腔分泌物增加、管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和气体流速受限。几项前瞻性研究提示,AHR显著影响肺功能下降速度和COPD的发病[3~5],通过对我院住院COPD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COPD患者AHR。
AHR的因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多种原因均可导致AHR。AHR时气管支气管树处于一种异常敏感状态,因而对于各种刺激表现出一种非特异性的超常反应,气管口径变小,阻力增大。吸烟和空气质量下降,长期以来认为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AHR,引起AHR的机制主要由于管腔狭窄及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且常合并感染引起气道黏膜上皮破坏,对非特异性刺激增强,因此通过对上呼吸道免疫功能的综合干预,有效降低了上呼吸道对冷刺激及其他不良刺激的敏感性,使炎症介质释放减少,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上呼吸道感染率下降,避免了诱发支气管痉挛及其他诱发气短的因素。
小剂量激素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而且所需剂量较小。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后药物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以长期使用。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气道炎症。
因此,应重视吸人装置和吸入技术对疗效的影响,尽量选择那些对吸气压力要求较低、对患者吸人技术要求较为简单的吸人装置。临床医护人员应通过反复演示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谢高强,程显声,等.6年间气道高反应性对重度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影响.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5,10:713-716.
3O,Connor G T,Sparrow D,Weiss S T.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hacholine air way responsiveness as a predictor of pulmonary-function decline: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87-92.
4Villar A,DowL,Coggon D,et al.Thein fluence of increased bronchial responsiveness,atopy,and serum IgE on decline in FEVl:a longitudinal study in the eldedy.Am JRe 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656-662.
5Rijcken B,Schouten J P,Xu X,et al.Air way hyperresponsiveness to histamine associated with accelerated decline in FEV1.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1377-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