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是食物钟你就未必了解了,那是管理跟吃东西有关的事情的“钟”。
食物钟,调节我们的饮食
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人的大脑、胃、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与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作用的结果;而吃饱了,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该停止吃东西了。在食物钟的调节下,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
近日,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指出,人体有一种叫做PKCγ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协助调控食物钟。研究者分别喂养两组老鼠,一组老鼠有这种基因,另外一组老鼠则没有,喂食时间均比以前推迟几个小时,结果发现,尽管喂食时间变了,但有PKCγ基因的老鼠随时间推移就逐渐适应了喂食时间的变化;而没有这种基因的老鼠就没法适应吃饭时间的变化,到了喂食时间甚至还在睡觉。PKCγ基因是怎么调节食物钟的呢?原来,人体内有一种生物钟蛋白BMAL1,PKCγ基因可以结合BMAL1使其结构更稳定,然后共同结合在该蛋白上,促进周期基因和隐色素基因的节律性转录,由此调节人体内的食物钟,进而管理人们的饮食。
不过,受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我们的作息时间难免会有所变化。作息时间变了,我们吃饭的时间也会随之变化,多亏了食物钟的可调节性,我们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食物钟,打乱之后危害多
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也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病症和肥胖症的风险。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哪些习惯会造成食物钟紊乱呢?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和夜食。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每天早上也不吃早餐。其实,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但还是常常被人们忽视。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比如,每周吃早餐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节食不利于减肥,它通常只会达到短期内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从长期来看,节食减肥会很快反弹甚至使人更胖,这可能与食物钟紊乱有关。节食造成饮食紊乱后,很多人都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食量,导致体重减轻后食量反而增加,更容易发胖。
暴饮暴食主要是指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总会聚餐,节假日里大吃大喝是难免的。研究发现,节假日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最好还是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亲朋好友聚餐时尽量多一些感情的交流,而不是只顾着多吃。
夜食习惯指平时吃饭时间都在临近睡眠的深夜,或大部分进食时间都在晚上或者深夜。对于备考的学生,晚上要动脑复习功课,睡得比较晚,到了10 点钟以后就饥肠辘辘,必须吃东西才行。这样的习惯很容易扰乱食物钟,甚至导致肥胖和糖尿病。
目前关于食物钟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还须要继续深入研究。不过,规律饮食,坚持吃早餐,按时三餐,不暴饮暴食,也不过度节食,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
编辑/ 王一鸣
食物钟,调节我们的饮食
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人的大脑、胃、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与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作用的结果;而吃饱了,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该停止吃东西了。在食物钟的调节下,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
近日,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指出,人体有一种叫做PKCγ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协助调控食物钟。研究者分别喂养两组老鼠,一组老鼠有这种基因,另外一组老鼠则没有,喂食时间均比以前推迟几个小时,结果发现,尽管喂食时间变了,但有PKCγ基因的老鼠随时间推移就逐渐适应了喂食时间的变化;而没有这种基因的老鼠就没法适应吃饭时间的变化,到了喂食时间甚至还在睡觉。PKCγ基因是怎么调节食物钟的呢?原来,人体内有一种生物钟蛋白BMAL1,PKCγ基因可以结合BMAL1使其结构更稳定,然后共同结合在该蛋白上,促进周期基因和隐色素基因的节律性转录,由此调节人体内的食物钟,进而管理人们的饮食。
不过,受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我们的作息时间难免会有所变化。作息时间变了,我们吃饭的时间也会随之变化,多亏了食物钟的可调节性,我们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食物钟,打乱之后危害多
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也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病症和肥胖症的风险。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哪些习惯会造成食物钟紊乱呢?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和夜食。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每天早上也不吃早餐。其实,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但还是常常被人们忽视。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比如,每周吃早餐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节食不利于减肥,它通常只会达到短期内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从长期来看,节食减肥会很快反弹甚至使人更胖,这可能与食物钟紊乱有关。节食造成饮食紊乱后,很多人都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食量,导致体重减轻后食量反而增加,更容易发胖。
暴饮暴食主要是指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总会聚餐,节假日里大吃大喝是难免的。研究发现,节假日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最好还是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亲朋好友聚餐时尽量多一些感情的交流,而不是只顾着多吃。
夜食习惯指平时吃饭时间都在临近睡眠的深夜,或大部分进食时间都在晚上或者深夜。对于备考的学生,晚上要动脑复习功课,睡得比较晚,到了10 点钟以后就饥肠辘辘,必须吃东西才行。这样的习惯很容易扰乱食物钟,甚至导致肥胖和糖尿病。
目前关于食物钟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还须要继续深入研究。不过,规律饮食,坚持吃早餐,按时三餐,不暴饮暴食,也不过度节食,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
编辑/ 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