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场所,课堂上的教学直接决定了教学效率。本文围绕课堂教学中有关提问教学的问题以及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25
在众多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名者曰:創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下面,笔者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个教学环节和几种有效做法: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正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地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 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 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
3. 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能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 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做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 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 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倍加呵护、鼓励。对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暂时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746000)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25
在众多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名者曰:創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下面,笔者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个教学环节和几种有效做法: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正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地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 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 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
3. 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能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 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做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 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 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倍加呵护、鼓励。对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暂时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