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支护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切眼断面跨度大、顶煤强度低、围岩稳定性差,巷道支护难度大。本文针对汪家寨煤矿P41102综放工作面切眼的实际条件,分析了厚煤层综放开采切眼围岩破坏原因,确定巷道采用矿工钢棚 + 锚索 + 单体柱联合支护技术,探讨了巷道支护参数,同时进行矿压观测掌握支护效果,现场支护效果良好,为工作面顺利安装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开切眼;联合支护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8-0027-0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井产能、开采强度、开采深度、机械化程度等不断加大,巷道断面和采掘机械逐渐向大型化转变。综放开采是目前厚煤层最为普遍的开采方式之一,但其切眼存在跨度大、顶煤强度低、围岩稳定性差、支护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关文献针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切眼支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理论及针对性的支护技术,但由于巷道赋存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巷道支护技术不尽相同。本文以汪家寨煤矿P41102综放工作面切眼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作面切眼实际条件确定巷道采用矿工钢棚+锚索+单体柱联合支护技术,并进行矿压观测掌握支护效果,为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大跨度切眼支护积累了经验。
  1 试验巷道概况
  平四采区41102综放工作面切眼从P41102外回巷6#导线点往北50m为开门中。按114°(真)方位掘进,总工程量约98m,该巷道位于平四采区北翼,上限标高+1696m,下限标高+1668m,西至P41102外回巷,东至P41102外运巷,煤层倾角16°,该巷道主要受F18断层及裂隙小构造发育影响,伴生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及产状变化较大。
  该巷道倾斜上方为小煤窑采空区、顶部C601、C504均未布置工作面、倾斜下方为未布置工作面、倾斜北面50米为福安煤矿采空区;地表为山坡耕地,无建筑物,地表标高为1957.4m~1915m,与地表最小高差为220m,最大高差为245m。
  该巷道处于软岩煤层中,围岩松散破碎、断面大、离层、难支护,容易发生顶板冒落,常规的单一架棚或锚网支护已不再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巷道支护方式及参数进行研究,维护巷道的稳定。
  2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切眼破坏原因
  经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影响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切眼失稳破坏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断面跨度大。随着矿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厚煤层综放开采设备日趋大型化,切眼断面尺寸越来越大,切眼跨度一般6~8m左右,甚至一些工作面达到9m、10m。切眼跨度的增加造成巷道顶板弯曲下沉严重,加速其破坏,成为影响大断面切眼围岩稳定的主控因素。
  (2)围岩稳定性差。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切眼一般沿煤层底板布置,巷道上方为厚度数米的托顶煤,局部区域达到10m,加之泥岩、页岩等软弱顶板,煤岩物理力学性质差,裂隙发育,围岩塑性区、破坏范围增加,极易导致顶板离层、垮落等现象,甚至产生冒顶事故。
  (3)支护效果差。对于厚煤层大断面切眼而言,架棚支护虽然能够及时护帮护顶,往往因其支护强度不足造成垮架现象;锚网支护具有高强度、高预紧力、较好围岩适应性,但对围岩条件依赖性高,尤其对于松散破碎围岩,支护体与围岩适应性差,其护表性能不佳、锚固力不足、锚杆失效破断,难以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
  3 工作面支护设计
  基于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切眼破坏原因,针对P41102综放工作面切眼的具体条件,结合类似巷道的成功经验,确定巷道采取矿工钢棚+锚索+单体柱联合支护技术。
  (1)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梯形断面,规格:上净宽5.2m,下净宽6.48m,净高2.3m,净断面13.4m2,掘进断面15.3m2。巷道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为梯形断面,规格:上净宽2.4m,下净宽3.68m,净高2.3m,净断面7.0m2,掘进断面8.1m2;第二次断面扩大施工为平行四边形断面,净宽2.8m,净高2.3m,净断面6.4m2,毛斷面7.2m2。
  (2)巷道主体采用吊挂式前探梁作临时支护。前探梁为∏型梁,长度3.6m,共2根,间距800~1000mm;每根前探梁吊卡不少于2个,同根前探梁上的吊卡间距1200~1800mm,且前端吊卡距迎头距离不大于1800mm。
  (3)巷道主体采用11号矿工钢棚支护,棚距600mm,柱窝深度200mm,相邻支架顶梁与顶梁、柱腿与柱腿之间采用连接板固定,矩形钢网、菱形钢网、钢丝绳罩顶,塑网、矩形钢网罩帮。钢丝绳直径不小于15.5mm,间距700mm,距巷道左边300mm,右边200mm;矩形钢网规格:长×宽=2300mm×700mm;塑网规格:长×宽=2300mm×700mm;钢网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采用14号镀锌铁丝双边三花连接。
  (4)巷道顶部采用Φ18.9mm×8000mm的钢绞线锚索,间排距1400mm×1200mm,五花眼布置(相邻两排错开),外露长度150~200mm,托盘规格:长×宽×厚=300mm×300mm×15mm,预紧力不小于100kN,每根锚索使用2卷Z2335(在里)和2卷M2335树脂锚固剂;巷道回采侧帮部采用木锚杆支护,Φ30mm,长度2.0m,木托盘规格:长×宽×厚=300mm×200mm×35mm,间排距750mm×600mm,距巷道顶、底板各400mm,锚固力不低于30kN;锚索及锚杆滞后迎头不大于6m。
  (5)巷道第二次施工时在两梁铰接处各打一根单体柱加强支护,间距800mm,距两梁铰接处各400mm,初撑力不小于3MPa,每根单体柱必须穿木柱鞋及悬挂防倒链。
  4 现场应用效果
  为检验巷道支护效果及矿压规律,对巷道进行矿压观测,主要观测指标有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顶板离层量、锚索拉拔力等,分别在巷道中点及上下各40m处布置一组测点,共布置3组,观测周期为60天。
  (1)巷道顶底板和两帮位移监测表明,顶底板和两帮主要表现为整体收敛变形,移近量逐渐增加,变形速率逐渐降低,并慢慢趋于稳定(40天后);顶底板移近量平均70mm,变形速率最大为6.5mm/d;两帮移近量平均58mm,变形速率最大为5.8mm/d。
  (2)顶板离层观测主要有深孔和浅孔2种,观测点在40天左右趋于稳定。顶板离层主要分布在浅部围岩(0~3m),最大离层值为8mm,深部围岩基本没有离层(3~8m),离层值约为1mm,围岩整体较为稳定。
  (3)每组测点各有4根锚索进行拉拔力实验,锚索锚固力均在36MPa以上,全部达到设计要求,锚固效果良好。
  (4)目前该切眼内综采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并进行回采,巷道断面能够满足要求,整个支护体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钱鸣高,石平五,许家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炎光,陆士良.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这些跨国公司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在我国很多行业形成限制竞争,攫取高额利润,扰乱我国的市场秩序。尤其是跨
县域金融机构现有的金融功能不能满足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县域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构筑比较完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人民银行的会计内控是银行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求我们的会计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人民银行会计内控存在的基本风险和风险的形式,以便查找这些风险的根源,在查到到根源的
介绍了环境监理概念及输变电工程环境监理意义,并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期及施工交工阶段论述了输变电工程各阶段环境监理实施要点。输变电工程普遍存在施工现场范围大、工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