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拾荒人员生存现状及校园环境整治的探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拾荒者这特殊一群体迅速壮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对拾荒者研究较多,但对校园内的拾荒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调研小组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拾荒者群体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和发现校园拾荒者的生存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对拾荒者的看法和拾荒者对校园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学校提供相关资料与数据,推出有关措施,促进对拾荒者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缓解校园矛盾,为建设和谐美丽校园提供助力。
  关键词:大学校园;拾荒者;生存现状;校园环境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5-0070-02
  作者简介:严富成(1994-),男,汉族,甘肃庆阳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张彤(1997-),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王子玮(1998-),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马天娥(1996-),女,汉族,甘肃静宁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周兰婷(1998-),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通讯作者:徐兵(1983-),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甘肃农业大学,讲师。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拾荒者这一特殊群体数量不断扩大。而在大学校园中常住人口多,而且学生的消费水平也较高,所以成为了许多拾荒者首选之地,他们经常出现在学校宿舍的垃圾箱附近,以捡垃圾为生。拾荒者是以捡拾废弃物或废旧物资为生的人员,是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逐步被边缘化的典型群体。这种边缘人与“社会人”生活背景的差异,主要是源于相关社会管理的缺失。拾荒者的生存现状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社会不以公正的视角以及相关制度的保障以及约束,就极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地、辩证地对待他们。
  一、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拾荒者”社会管理问题研究》将“拾荒者”的定义为:俗称的捡垃圾、拾破烂的,靠自己在路上捡来的可回收物维持生计。拾荒者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回收再利用事业得以开展并运作。
  同理而言,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校园拾荒者也具有以上特征,只是他们将活动的区域限定为大学校园内。课题小组将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拾荒群体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和发现拾荒者在日常生活和拾荒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探索甘肃农业大学校园拾荒者生存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新的政策法规,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便于可以将拾荒者更好地管理安置,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校园提供助力。由于垃圾桶里的垃圾没有进行很好地分类处理,学生也没有这种分类的意识,所以在拾荒者翻找有用垃圾的同时,就造成了垃圾箱附近十分脏乱,影响校园环境与大学校园形象。所以期望可以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为校园垃圾分类、美化校园环境、建设美好和谐大学校园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我们以甘肃农业大学校园拾荒人员的生存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非随机选取研究人员,进行观察和无结构访问,从而深入了解校园拾荒人员的具体情况。通过结构访问法中的当面访谈法,采访甘肃农业大学内校园拾荒人员,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工作内容,具体收入,了解甘肃农业大学校园拾荒人员的生存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校园的大学生群体对拾荒人员的看法与态度;分析影响,提出建议,构建美好和谐校园环境。
  二、甘肃农业大学拾荒人员生存现状
  构成: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拾荒者主要以女性为主,其中主要是在40-70岁年龄段中,男性只有少数几个,年龄是在50岁左右。她们大多是失业者,因为年龄较大,大多岗位都不招聘她们。同时,她们的家庭收入微薄,为了分担儿女的经济压力,她们只能选择在居住地附近进行拾荒。她们几乎都是外来人员,随着儿女来到城市,替儿女们看护孙子,之前大多都是农民,所以她们没有收入来源,只能进行拾荒来贴补家用。
  以下是我们调查的人员的实际情况:
  调研者A:70岁,女性拾荒者。她在学校拾荒的原因是由于年龄较大,许多打杂、扫洗的活动都不聘请她,又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并且她得帮助儿子照顾孙子,所以只能来到校园来拾荒,以贴补家用。每天早上十点就会来到校园各处拾捡垃圾,一直到晚上八点多。同时在周末时由于要照顾孩子,又要拾捡垃圾,所以带着孙子来拾捡垃圾。
  调研者B:年龄54岁,女性,主要的工作是在校园拾荒,同时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旅馆当清洁工,每天四点多到旅馆进行清洁工作,下午和晚上在学校中拾捡垃圾,居住在学校附近的村庄。因为常年拾捡垃圾,接触到许多污染物所以身体不是很好。同时对于社会态度方面,调研者B认为社会上普遍对他们这些拾荒人员的成见较大,但在学校中学生对他们的态度还比较好,经常会将喝完的水瓶积攒起来并拿给他们。所以在学校拾荒一是因为学生众多,每天产生的可回收垃圾较多,二是学生们对他们的态度较好,三是场所固定离居住的地方较近,便利性大。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他们没有固定的回收地点以及工作方式。
  三、拾荒人员总体现状
  校园拾荒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情况:有超过一半的人主要是通过翻找垃圾桶来获取有价值的物品,接近40%的以捡拾垃圾为主,还有10%以露宿和游走的方式维持生计,无论是以上那种方式,都表明了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方式与地点。
  根据拾荒人员的工作年龄、工作分布地点及学生对这一群体的态度,从拾荒人员和学生两个调查对象中,通过调查采访的方式,了解这一群体在校园内存在的现状,进一步分析拾荒人员出现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
  四、拾荒者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拾荒人员将校园的可回收垃圾及时回收,为校园垃圾回收提供了免费的劳动力,有利于校园环境的清洁工作。
  (二)消极影响
  不利于学校的管理,由于拾荒人员没有资历背景都不清楚,居住地不固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从学生群体到拾荒者,普遍存在环保意识的淡薄。学生没有垃圾分类意识,并且宿舍楼下并未设置分类垃圾桶,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全部堆积,集中投入到垃圾桶,给拾荒人员的回收造成了一定难度,既不利于有效的回收,同时拾荒者在翻捡废品的时候,将大量的垃圾又翻捡抖落出来,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
  五、对校园拾荒人员的关注及校园环境整治的建议
  (一)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对校园环境的薄弱区进行及时的整治和规划,对部分陈旧老化的垃圾桶及时更换;合理利用闲置的资源。
  (二)加强拾荒人员的管理,以学校的名义给予拾荒人员聘任制,对校园拾荒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加强业务训练,每月补贴一定的工资,让他们成为学校垃圾回收做出贡献,要求他们在拾捡完垃圾之后,打扫干净所回收地区的卫生。
  (三)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制度化管理,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对垃圾桶安置点进行规划,根据宿舍楼容纳人数的多少安放垃圾桶数量,并设置分类垃圾桶,以便于拾荒者及时收集、变卖废品,并对拾荒者加强督促引导,以减少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六、结语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的研究发现,拾荒人员与校园环境整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拾荒者群体存在明显的流动性和分散性,一般以个体为单位,不利于规范化,制度化,组织化的管理,使这一群体成为边缘化的职业形式。校园里的拾荒人员主要通过回收有价值的物品获取利益,维持生计,对校园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垃圾大量堆放,分類不到位,无法进行及时高效的垃圾分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 参 考 文 献 ]
  [1]赵泽洪,宋赟,刘琼.重庆拾荒者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5,11(4).
  [2]夏明涛.“拾荒者”社会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4).
  [3]冯新转.城市拾荒者社会融入状况研究——以“南京地区”为例[D].2013.05.
  [4]周云朝.城市“拾荒者”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5]蒋亦凡,丰景.拾荒者:这些年被忽视的"垃圾分类专家"[J].科学之友,2018.
  [6]孙旭辰,刘福强.校园垃圾回收利用的意义与推进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
  [7]宋婧,陈锦龙,张净,管超,张天丽,杨晓君.高校校园垃圾回收利用的调查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即是高校的目标也是高校的任务,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高校的培养。“三进两联一交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首次在全疆教育系统提出并开展的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为学校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背景,更加关心关爱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做好学生工作夯实基础,同时也是高校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渠道。本文以新疆大学“三进两联一交友”模式为例,论述了
期刊
【内容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农作物和饲料,是我国受益最广、带动能力强、效益高的农业产业。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案件在甘肃境内发生较多。本文立足于甘肃省植物新品种侵权审判实际,对品种权侵权相关问题进行考察。  【关 键 词】植物新品种侵权;存在问题;意见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
期刊
【内容摘要】事业单位是国家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窗口,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除存在事业编制人员外,还存在大量非在编员工。以我国高校为例,分析了劳动争议产生的背景,发挥工会职能,运用柔性管理策略,探索适用的劳动争议解决对策。  【关 键 词】事业单位;高校;非在编;劳动争议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14-0199-02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明确责任、狠抓实效。近些年,虽然贫困地区与帮扶队员的协作配合,总体情况良好,但部分貧困地区也存在对帮扶队员支持不够、配合不好等人为因素,最终导致了一些工作无法落地推进,本文拟分析贫困地区与帮扶队员的配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对策。  关键词:贫困地区;帮扶队员;协作;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3.
期刊
【内容摘要】为有效遏制电信诈骗案件及交通事故的多发势头,不断提升辖区群众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本文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探讨。首先探讨电信网络诈骗内涵及现状,其次提出了防范电信诈骗的措施,主要包括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增强电诈宣传力量、创新电诈宣传渠道、调整电诈宣教内容、重视相关影视剧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希望能够通过分析提供借鉴意义。  【
期刊
本刊于2019年2月(上)第4期第209頁刊登作者 杨茜茜 撰写的《 电子证据运用的困境与对策 》一文,补充刊登此文项目基金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资助(项目号:Yxm2018038)。”
期刊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下中国的一次“新的伟大长征”。[1]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刑法修正案(八)》和新《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社区矫正”进行了崭新的规定。社区矫正制度虽非我国首创,但在刑罚领域仍属一重大革新之举。由于缺乏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全国各地设计和创新不免显得随意和杂乱,在运行中也出现了林林总总的问题,如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矫正;检视
期刊
摘 要:于2015年11月1日生效实施《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受贿罪的判决需“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并处”意味着一旦适用此条,则必须对罪犯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基于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适用可能会受制于上诉不加刑原则和从旧兼从轻原则。在此情况下,《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条需割裂适用。  关键词:受贿罪;上诉不加刑;从旧兼从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内容摘要】《民法总则》修订新增了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的法律条文,但规定较为原则,对意定监护合同具体如何实施并未做详细规定,缺乏相配套的程序性规范。因此,明确意定监护合同原则,进一步完善意定监护合同构建问题,有助于健全意定监护的制度发展。  【关 键 词】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民法总则;意定监护合同  中图分类号:D9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
期刊
【内容摘要】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的司法适用主要集中于机动车交通事故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之中,焦点问题在于危险显著增加的认定,尤其是对机动车用途的改变的认定,一方面存在相同情形下“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忽略适用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的前提条件的问题,建议统一认定机动车用途改变的尺度、准确把握公平原则、论证保险人是否尽到说明义务。  【关 键 词】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网约车;危险显著增加的认定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