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作是讲述生活故事的一种方式,它以记录真实的生活、以表达真挚的情感为初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写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习作教学 真实 真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次习作以《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为主题。从口语交际开始,学生交流的内容都是“5·12”汶川地震或青海玉树地震中的救援故事,翻阅学生的习作也以这些内容为主。相似的故事、程式化的语言让人不免感到枯燥。试想假若学生们没有经历这些灾难,他们的习作会写些什么呢?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这样看来,习作就是讲述生活故事的一种方式,可细想这次习作,学生们的素材与自己真实体验和感受的生活并无太大关系,这种通过阅读、新闻观看获得的习作素材未尝不可,可回忆自己的生活:家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离别的不舍、孤单时的安慰……有多少可值得记录的生动片段啊!只是学生们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于是表达的内容是一般化的,缺乏自己的个性。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习作的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三个学段的习作要求都引导学生说真话、写自己获得的真实感受。正如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必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说自己经历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真切情感。
1 求“真实”——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
地震救援中涌现出的故事的确动人,书本中的讲述也让人忍不住动容流泪,可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后,我们该指导学生写些什么?妈妈不厌其烦的叮咛嘱咐;爸爸严厉中却饱含慈爱的责备;爷爷、奶奶关怀备至的呵护;好朋友默默地鼓励与支持……这些看似平淡却温暖过我们心灵的记忆都是那么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作文不是创造好听、好玩的故事,以记录真实的生活、以表达真挚的情感这是习作的初衷。
2 诉“真情”——写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这既是文章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这样情景交融的习作要求对学生来说存在困难,难免又限于对风景的介绍或历史的赘述。于是转换写作点,将家乡的某处景物缩小到孩子们生活了五年的校园,这样熟悉的生活应该更能写出真实的状态。《校园一角》的练笔在课堂上开始了,一节课后周记本收上来了,阅读着孩子们的周记,我惊叹于他们如此精妙的文笔。
校园里最令人喜爱的爬山虎在刘家璇笔中那么细致:“小小的叶子就像一只只小精灵,弯弯曲曲犹如丝绸之路的叶脉布满整个叶片,细而短的叶柄长在长长的茎上,叶片皱皱巴巴的,也许是太嫩的原因吧。”
郭子豪的习作充满哲思:“每个季节我们都快活的过着,虽然反反复复,可我们并没感到乏味。”他眼中的校园是这样的:“冬天,北风呼啸,下起了鹅毛大雪,树叶已全部掉光。树,睡了。尽管没了那漂亮的景色,没了那油绿的树叶,没了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可这并不扫兴,别忘了,还有披着白衣的小精灵陪着我们。”
那么普通的丁香是装扮了整整一个冬天才悄悄露面的,爬上四楼的爬山虎原来躲在教室外获取了关于自己柔嫩脚丫的故事……蕴藏在文字中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深思妙笔,更是心底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眷恋和热爱。他们有十一岁孩子的生命哲学,他们总能在沮丧中品尝生活的诗意。
对比两次习作教学,不难发现不是孩子们不会写而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是孩子们没有真切的感受而是没有找到表达自己情感的激发点,让习作回归本质——讲述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诉说生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习作教学 真实 真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次习作以《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为主题。从口语交际开始,学生交流的内容都是“5·12”汶川地震或青海玉树地震中的救援故事,翻阅学生的习作也以这些内容为主。相似的故事、程式化的语言让人不免感到枯燥。试想假若学生们没有经历这些灾难,他们的习作会写些什么呢?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这样看来,习作就是讲述生活故事的一种方式,可细想这次习作,学生们的素材与自己真实体验和感受的生活并无太大关系,这种通过阅读、新闻观看获得的习作素材未尝不可,可回忆自己的生活:家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离别的不舍、孤单时的安慰……有多少可值得记录的生动片段啊!只是学生们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于是表达的内容是一般化的,缺乏自己的个性。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习作的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三个学段的习作要求都引导学生说真话、写自己获得的真实感受。正如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必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说自己经历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真切情感。
1 求“真实”——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
地震救援中涌现出的故事的确动人,书本中的讲述也让人忍不住动容流泪,可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后,我们该指导学生写些什么?妈妈不厌其烦的叮咛嘱咐;爸爸严厉中却饱含慈爱的责备;爷爷、奶奶关怀备至的呵护;好朋友默默地鼓励与支持……这些看似平淡却温暖过我们心灵的记忆都是那么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作文不是创造好听、好玩的故事,以记录真实的生活、以表达真挚的情感这是习作的初衷。
2 诉“真情”——写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这既是文章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这样情景交融的习作要求对学生来说存在困难,难免又限于对风景的介绍或历史的赘述。于是转换写作点,将家乡的某处景物缩小到孩子们生活了五年的校园,这样熟悉的生活应该更能写出真实的状态。《校园一角》的练笔在课堂上开始了,一节课后周记本收上来了,阅读着孩子们的周记,我惊叹于他们如此精妙的文笔。
校园里最令人喜爱的爬山虎在刘家璇笔中那么细致:“小小的叶子就像一只只小精灵,弯弯曲曲犹如丝绸之路的叶脉布满整个叶片,细而短的叶柄长在长长的茎上,叶片皱皱巴巴的,也许是太嫩的原因吧。”
郭子豪的习作充满哲思:“每个季节我们都快活的过着,虽然反反复复,可我们并没感到乏味。”他眼中的校园是这样的:“冬天,北风呼啸,下起了鹅毛大雪,树叶已全部掉光。树,睡了。尽管没了那漂亮的景色,没了那油绿的树叶,没了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可这并不扫兴,别忘了,还有披着白衣的小精灵陪着我们。”
那么普通的丁香是装扮了整整一个冬天才悄悄露面的,爬上四楼的爬山虎原来躲在教室外获取了关于自己柔嫩脚丫的故事……蕴藏在文字中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深思妙笔,更是心底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眷恋和热爱。他们有十一岁孩子的生命哲学,他们总能在沮丧中品尝生活的诗意。
对比两次习作教学,不难发现不是孩子们不会写而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是孩子们没有真切的感受而是没有找到表达自己情感的激发点,让习作回归本质——讲述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诉说生命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