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通苑西二区9号楼地下室曾是天通苑最大的地下群租空间,当时这个不足7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被“黑中介”隔成了47间房对外群租。自去年以来,针对这个问题昌平区委天通苑北街道工委开展了“三大行动”,先后对西二区9号楼进行了4次清理整治,但是每次整治不久就会发生反弹。直到今年7月,街道工委利用“街镇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吹响“三哨”,这个地下空间“顽疾”才得到彻底根治,并建立起了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吹响“共治集结哨” 多方动员造声势
昌平区天通苑地区是“亚洲最大社区”,共有住宅楼800余栋,常住人口约23万人,流动人口10余万人。便利的交通、发达商业、众多的流动人口、旺盛的租住需求以及相对低廉的租金,催生了这个超大型社区畸形的房屋租赁市场,特别是一些“黑中介”“二房东”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把地下室打成隔断,对外进行群租,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居民反应强烈。
如何为群众排忧解难?天通苑北街道工委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成立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把产权单位、物业公司纳入其中,运用“街镇吹哨指南”,吹响“共治集结哨”。具体来说,就是采取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通过政府部门约谈、司法程序等方式,责成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进行自查自清,深入开展地下群租“两断三拆”行动(断水断电,拆除违规隔斷,拆除违规用水用电设施,拆除违规防盗门)。
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工委坚持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落实管理责任,广泛动员机关和社区干部、报到的在职党员、楼门长、物业管理员、居民群众等2000余人参与到地下群租摸排劝导工作中来,发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地下群租综合治理,形成人人参与、合力攻坚的氛围。同时,扎实开展“关注安全隐患,拒绝违法群租”等宣传活动,共排查地下室违规住人房间1730个,建立工作台账,为整治工作奠定基础。
吹响“重点整治哨” 重拳出击治顽疾
天通苑地区最初进行地下群租整治,是发现一处拆除一处,但治理后经常出现反弹,每次断水断电后只能暂时起作用,过段时间租住人员又会回来,陷入了“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原因在于只拆除了房屋,没有查处从业人员,地下群租租赁市场依然活跃。各职能部门针对房地产经纪机构、“二房东”、“黑中介”及地下群租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分别进行查处,但从业人员总是打游击,地下群租始终没得到有效治理。地下群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地下室只规定禁止出租住人,未明确违规行为的治理主体。
针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顽疾痼瘴,街道工委吹响“重点整治哨”,统筹调度区住建委、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支队、区安监局、区综治办等部门在一线办公,开展综合执法、整治清退工作。住建委负责严格控制地下空间使用、禁止出租居住;公安分局和综治办负责严厉打击“黑中介”“二房东”,斩断利益链;消防支队负责地下群租消防安全整治;安监局负责地下群租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实现了综合执法,消除了安全隐患。
区级层面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充分依托和发挥街镇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作用,针对地下群租大力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按照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要求,将区级职能部门执法力量下沉基层,充实配强执法力量,城管、公安、消防、食药、安监、环保等部门常驻1人,其他相关部门明确专人随叫随到。相对固化人员、责任、工作机制和工作场所,做到吹好哨、报好到、办好事。采取“1+5+N”综合执法常态运行和联席会议新模式,在街道工作中的日常管控、重大事项、应急处置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形成城市管理精治、共治、法治的综合执法格局。
吹响“日常监督哨” 健全机制固长效
要真正破解地下群租“顽疾”,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天北街道工委及时抓住“街镇吹哨,部门报到”这个有利契机,不断健全完善组队伍、勤整治、重巡查的常态化督查整治机制,确保地下群租现象不反弹、综合治理见长效。
在街道层面,工委不断完善地下空间管理长效机制,将地下群租专项整治行动升级为街道综合治理突出问题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与惩治违法建设、开墙打洞、无证照经营等重点违法违规行为一并纳入打击整治范围,并建立周例会工作机制,各执法部门每周汇报整治成效、上报整治计划,确保整治行动推进有力、实效突出。在社区层面,建立了一支由社区党员、街道保安、物业秩序维护大队、楼门长等力量组成的监督巡查队,每天日巡夜查,对地下室进行时时管控,一旦发现有住人迹象,立即报告制止。同时,设立举报专线,依托每周六的“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充分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持续开展群租房专题宣传、治理和监督行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借助“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街道工委搭建了区域共治共建共享平台。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齐动员、共宣传、同治理、众监督,彻底解决了天通苑地区长期困扰居民的地下群租顽疾,实现了周边居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双提升。通过多方治理,地下群租问题解决了,小区越来越安全了,居住环境也改善了很多,社区居民都说“整治后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下一步,昌平区将进一步探索研究“回天地区”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模式,将已腾退的地下空间打造成共享储物间、文化活动室、便民菜站等场所,为居民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责任编辑:丁兆丹)
吹响“共治集结哨” 多方动员造声势
昌平区天通苑地区是“亚洲最大社区”,共有住宅楼800余栋,常住人口约23万人,流动人口10余万人。便利的交通、发达商业、众多的流动人口、旺盛的租住需求以及相对低廉的租金,催生了这个超大型社区畸形的房屋租赁市场,特别是一些“黑中介”“二房东”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把地下室打成隔断,对外进行群租,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居民反应强烈。
如何为群众排忧解难?天通苑北街道工委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成立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把产权单位、物业公司纳入其中,运用“街镇吹哨指南”,吹响“共治集结哨”。具体来说,就是采取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通过政府部门约谈、司法程序等方式,责成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进行自查自清,深入开展地下群租“两断三拆”行动(断水断电,拆除违规隔斷,拆除违规用水用电设施,拆除违规防盗门)。
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工委坚持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落实管理责任,广泛动员机关和社区干部、报到的在职党员、楼门长、物业管理员、居民群众等2000余人参与到地下群租摸排劝导工作中来,发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地下群租综合治理,形成人人参与、合力攻坚的氛围。同时,扎实开展“关注安全隐患,拒绝违法群租”等宣传活动,共排查地下室违规住人房间1730个,建立工作台账,为整治工作奠定基础。
吹响“重点整治哨” 重拳出击治顽疾
天通苑地区最初进行地下群租整治,是发现一处拆除一处,但治理后经常出现反弹,每次断水断电后只能暂时起作用,过段时间租住人员又会回来,陷入了“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原因在于只拆除了房屋,没有查处从业人员,地下群租租赁市场依然活跃。各职能部门针对房地产经纪机构、“二房东”、“黑中介”及地下群租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分别进行查处,但从业人员总是打游击,地下群租始终没得到有效治理。地下群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地下室只规定禁止出租住人,未明确违规行为的治理主体。
针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顽疾痼瘴,街道工委吹响“重点整治哨”,统筹调度区住建委、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支队、区安监局、区综治办等部门在一线办公,开展综合执法、整治清退工作。住建委负责严格控制地下空间使用、禁止出租居住;公安分局和综治办负责严厉打击“黑中介”“二房东”,斩断利益链;消防支队负责地下群租消防安全整治;安监局负责地下群租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实现了综合执法,消除了安全隐患。
区级层面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充分依托和发挥街镇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作用,针对地下群租大力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按照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要求,将区级职能部门执法力量下沉基层,充实配强执法力量,城管、公安、消防、食药、安监、环保等部门常驻1人,其他相关部门明确专人随叫随到。相对固化人员、责任、工作机制和工作场所,做到吹好哨、报好到、办好事。采取“1+5+N”综合执法常态运行和联席会议新模式,在街道工作中的日常管控、重大事项、应急处置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形成城市管理精治、共治、法治的综合执法格局。
吹响“日常监督哨” 健全机制固长效
要真正破解地下群租“顽疾”,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天北街道工委及时抓住“街镇吹哨,部门报到”这个有利契机,不断健全完善组队伍、勤整治、重巡查的常态化督查整治机制,确保地下群租现象不反弹、综合治理见长效。
在街道层面,工委不断完善地下空间管理长效机制,将地下群租专项整治行动升级为街道综合治理突出问题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与惩治违法建设、开墙打洞、无证照经营等重点违法违规行为一并纳入打击整治范围,并建立周例会工作机制,各执法部门每周汇报整治成效、上报整治计划,确保整治行动推进有力、实效突出。在社区层面,建立了一支由社区党员、街道保安、物业秩序维护大队、楼门长等力量组成的监督巡查队,每天日巡夜查,对地下室进行时时管控,一旦发现有住人迹象,立即报告制止。同时,设立举报专线,依托每周六的“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充分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持续开展群租房专题宣传、治理和监督行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借助“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街道工委搭建了区域共治共建共享平台。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齐动员、共宣传、同治理、众监督,彻底解决了天通苑地区长期困扰居民的地下群租顽疾,实现了周边居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双提升。通过多方治理,地下群租问题解决了,小区越来越安全了,居住环境也改善了很多,社区居民都说“整治后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下一步,昌平区将进一步探索研究“回天地区”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模式,将已腾退的地下空间打造成共享储物间、文化活动室、便民菜站等场所,为居民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责任编辑: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