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双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职技高师院校所特有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合格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又具备较扎实的行业知识及过硬的行业实践能力,并使之在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过程中达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融合。
近几年, 为提升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对计算机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以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了许多计算机专业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及国际化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结合我国计算机人才的社会需求,确立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具备从师任教的能力,能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学生毕业后可在进行软件规划、设计与开发及应用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等从事计算机软件规划、咨询、监理、生产、软件技术研发、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等方面技术工作。
通过上述培养目标的确立,我们确定了计算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强化师范性特色,突出师范教育职业技能培养。
三、构建适用于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为此,我院制订了详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具体内容及特色如下:
(一)科学分解计算机专业双师型人才的素质指标,组建取向明确、科学分布的模块化课程群
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素质指标可分解为思想品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师范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并以此组建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课程群、基本能力素质课程群、师范素质课程群和专业技能素质课程群。具体素质课程群、包含主干课程及总学时、总学分(如表一所示)。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
为此2006年我院创办了“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方向, 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与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包含软件需求 、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10个知识领域;网络工程方向主要包含网络基本应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程序开发4个知识领域,因此,所制定的课程计划要体现并突出与这些核心能力相关的知识领域。
我们围绕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来设置课程,考虑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性,将主干课程分为方向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其中方向必修课主要是反映各专业方向核心能力的课程,方向选修课是为了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变化设置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来进行选修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详见表二)。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
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制定,需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与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对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或实训,突出课程的综合技能培养;同时增加了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针对教学技能训练则开设了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
四、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我院计算机专业全体教师的努力下, 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成果已在我校2006—2009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得以应用,并且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幅提高,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能够到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就业,或者到省内外一些中职院校担任学校的骨干教学力量。
(王锐,1976年生,吉林省德惠人,硕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栏目策划、编辑:张振)
“双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职技高师院校所特有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合格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又具备较扎实的行业知识及过硬的行业实践能力,并使之在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过程中达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融合。
近几年, 为提升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对计算机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以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了许多计算机专业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及国际化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结合我国计算机人才的社会需求,确立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具备从师任教的能力,能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学生毕业后可在进行软件规划、设计与开发及应用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等从事计算机软件规划、咨询、监理、生产、软件技术研发、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等方面技术工作。
通过上述培养目标的确立,我们确定了计算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强化师范性特色,突出师范教育职业技能培养。
三、构建适用于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为此,我院制订了详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具体内容及特色如下:
(一)科学分解计算机专业双师型人才的素质指标,组建取向明确、科学分布的模块化课程群
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素质指标可分解为思想品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师范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并以此组建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课程群、基本能力素质课程群、师范素质课程群和专业技能素质课程群。具体素质课程群、包含主干课程及总学时、总学分(如表一所示)。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
为此2006年我院创办了“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方向, 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与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包含软件需求 、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10个知识领域;网络工程方向主要包含网络基本应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程序开发4个知识领域,因此,所制定的课程计划要体现并突出与这些核心能力相关的知识领域。
我们围绕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来设置课程,考虑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性,将主干课程分为方向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其中方向必修课主要是反映各专业方向核心能力的课程,方向选修课是为了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变化设置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来进行选修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详见表二)。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
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制定,需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与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对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或实训,突出课程的综合技能培养;同时增加了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针对教学技能训练则开设了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
四、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我院计算机专业全体教师的努力下, 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成果已在我校2006—2009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得以应用,并且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幅提高,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能够到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就业,或者到省内外一些中职院校担任学校的骨干教学力量。
(王锐,1976年生,吉林省德惠人,硕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栏目策划、编辑: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