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关键能力。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发展,同时还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政府社会、高校和教师应该多方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动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080-02
   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信息网络、卫星等为依托,利用数字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不同形态的信息传播形态。随着信息传播环境的开放化和成熟化、信息发布平台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信息传播越来越复杂和多变,公众容易限于新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中而茫然失措。因此,在现代社会,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而作为有别于一般受众、身负教书育人重任的高校教师,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新媒介素养,才能适应这日益变化的传播环境的新要求。
   一、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的内涵
   1933年,英国文学批评家利维斯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这一概念,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所普及的流行文化是在推销“低水平的满足”,会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以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介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而随着传播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媒介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媒介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新媒介素养”这一概念。《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前主编雷恩尼和加拿大社会学家威尔曼在《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提出了新媒介素养的要求,内容具体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1]。芮必峰认为新媒介素养应该具有正确认识新技术条件下的信息生产、掌握新媒体使用技能、具有理性交往能力等;蔡骐和李玲则认为主要指筛选、甄别和审核信息的能力[2]。新媒介素养是以传统的媒介素养为前提,对受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新媒介素养的定义和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即高校教师处理更新媒介关系的能力,应包含个人素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对新媒介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甄别与使用能力、质疑与批判能力以及利用各种新媒介进行教学教育的能力和素质。
   二、提升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作为高等教育的施教主体,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高校教师的新媒介素养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新媒介素养和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明辨信息真伪,评判信息价值,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且做好大学生的信息“把关人”。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新媒介素养,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
   首先,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可以在信息社会环境下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助力。由于高校教师身居教育教学第一线,新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和水平。而且,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介素养能使身负教书育人重任的高校教师更好地洞穿“拟态环境”的屏障,有效利用新媒介为自身成长、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高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新媒体接触和使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新媒介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媒介技术,才会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尊重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和人生的指引。同时,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媒介素养,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对媒体中的虚假、低俗、良莠混杂的信息缺乏识别力和抵抗力。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去了解媒介特性,去伪存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媒介如微信、微博等,因为其独特的优势给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辟了更多的渠道,搭建了更好的平台。新媒介的发展动摇了传统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权威主导地位,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学习掌握并运用新媒体技术多渠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新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特点,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沟通交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和灌输模式,形成平等和谐的双向互动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担负知识和价值观传播重要角色的高校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新媒介素养水平的重要性,也有着一定的新媒介素养水平,但是还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介的优势,各项新媒介素养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一)新媒介使用能力不高
   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还不够。虽然高校教师接触新媒体的时间普遍比较长,新媒体的使用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普遍还是将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获取和沟通互动的平台,利用新媒介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还不够。而且,在新媒体对教育教学的渗透过程中,教师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还远远不够。目前,多数停留在新媒体的信息检索功能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课、MOOC等新兴平台与学生互动较少,将新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制作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他们尚未从知识获取型角色转化为知识传播者角色。
   (二)新媒介批判能力不高
   新媒体带来信息获取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的信息干扰和被分散的注意力。媒介批判能力成为高校教师的明显短板。有调查显示,有过半的高校教师曾转发过“假新闻”。面对纷繁復杂的信息,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取舍,甚至没有质疑过信息的真实性。他们仅有的媒介常识都是通过个人直觉,并没有主动地去学习过媒介的相关常识。作为直接影响学生的“意见领袖”,高校教师对媒介本质的认识、批判和使用程度,将对学生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所以,如果自身的新媒介素养不够,没有更高层次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专注力,就不能做好媒介传播的把关人,也就不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四、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提升途径
   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教师多方共同采取有效措施。
   (一)教师自身要与时俱进,提升新媒介素养培育的自觉意识
   首先,教师作为新媒体的受众,要提高新媒介的接受使用和解读批判能力。要利用新媒介自主学习和更新知识,养成媒介素养持续性终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个人的全方位、可持续成长提供助力。要及时并随时有针对性地参与相关培训,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媒介技术和新课堂。要能分清“媒介事实”和“社会事实”,保持清醒头脑。同时,作为媒介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和制造者,高校教师要提高新媒介素养的传授教育能力。高校教师不应只成为新媒介信息的追随者,而应努力成为新媒介信息的引领者。要善于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服务于教育教学,如将课件等放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与学生进行互动反馈,通过积极使用新媒介、筛选整合媒介资源等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
   (二)学校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教师新媒介素养
   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新闻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等专业教师和教学资源优势,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完善系统的教育理论,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新媒介素养培育队伍。其次,加强新媒介素养的学习培训。聘请新媒介从业人员和新媒介素养培育的专家学者,通过学术报告、论坛讲座等形式介绍前沿知识和信息。将新媒介素养作为新教师上岗的必修课程,鼓励新媒介素养相关课题的学术研究,培养出具有较高媒介素养水平的教师。最后,打造新媒介素养实践平台。新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依靠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平时的实践积累。学校要在软硬件上予以有力支持,如完善教学设备条件,利用校园网、学校官微等营造新媒介素养培育氛围,多开展微课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
   (三)社会各界要积极引领,营造优良的环境
   首先,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规范,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指导。在媒介素养培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媒介素养的推广和实践都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所以,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新媒介素养培育的开展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如对教师新媒介素养考核纳入职称评定等。建立专业的新媒介素养培训机构和平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其次,新媒介要提升社会责任意识。要以身作则,做好社会守望者和信息把关人。要主动开放,将自身平台作为教师新媒介素养培育的实践平台,给他们提供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要通过自身的传播,推广新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促使大家认识到提升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立丹.提升媒介素养[J].东南传播,2017(8):33-35.
   [2]杨宁.大数据时代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2):89-92.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是每一个成长发育的必经阶段,为后续人生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能够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领
期刊
小学的教育是学生求学生涯中的基础阶段,在学生这一阶段的教育中,学校要给学生进行基础巩固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过去的教学因为技术、资源的限制,教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即独立操作的能力,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评,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像那源头,只有不断地输送活水,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更吸引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辐射了周边乡村,这导致城乡之间的过渡地带形成了“城乡接合部”,该区域的许多人进城务工,将孩子留守在家中,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高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高职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指导教师力量薄弱、选题陈旧、时间安排不当、成果和评价系统单一等问题。通过结合实际,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跨学期教学设置、指导教师聘任模式、成果多元化和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职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改革,提升毕业(
学习美术方面的知识,需要有发散性的思考方式和无穷的想象空间,所以,小学的美术教授课程中作为授业人首当其冲的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带着他们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