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思维助力阅读插上思考的翅膀
1. 概括文本需要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概括能力。学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脉络,对于读好文章乃至整本书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提取和筛选、定位与重组信息的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伊始就应当充分重视,它是长文短学、发现文本结构、概括文本的重要方法,有效避免了对文本的肢解和以偏概全。
高度的概括能力需要思维品质的提升。例如,二上《小蝌蚪找妈妈》 《大禹治水》等都是老课文,但在课后习题编排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如《小蝌蚪找妈妈》提供了小蝌蚪长大过程的图片,要求学生按顺序连线;《大禹治水》提供了故事发展的脉络和导图;《曹冲称象》请学生根据第4自然段给句子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难忘的泼水节》给学生们提供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系列关键词;《风娃娃》给出了故事梗概的提示语,让学生讲故事。这些联系都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握关键词,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再通过图文强化,从而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本脉络,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的含量。
2. 探究合作需要思维,儿童需要有思维的教学。“我思故我在”。思维之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唯有充满思维含量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愤悱”“启发”,柳暗花明,拨云见日。“跳一跳摘果子”,说的就是新型学习方式中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目标。例如,统编教材二上《寒号鸟》一文的课后练习: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我要的是葫芦》中问: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狐狸分奶酪》课后练习: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如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创设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必要的具有思维含量的主问题是激发思维、促进表达的重要途径。上述课后练习的这些问题的指向很明确:有指向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指向对文本角色评判的,有指向自我认知的,都具有强烈思辨性的光芒。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讲故事、评价角色,交流碰撞,去分析、综合、比较,在这样的言语实践和情境中形成信息交换、不断统整,形成积极思维、创新思维,从而丰富表达能力。
3. 双线教学需要思维。统编教材一个显著的改革是双线组织教学,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除了按相应主题安排单元教学内容外,还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
以朗读这一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例,统编教材在要求上也是螺旋上升的。例如,一年级上册要求读出“一”的不同读音,到圈出逗号、句号,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再到练习说名词性短语、图文对照读书、认识自然段等。到了二年级下册第25课,就明确在课后练习中注明了对于朗读的要求是学习默读课文,不要指读。二下《羿射九日》课后练习还提供了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表格,让学生有效地提炼故事中要素和发展脉络,为进入中年级学习概括文本提供了思路与架构,同时也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支架,降低难度。
二、思维助推表达插上思想的翅膀
1. 学生说话能力的螺旋上升需要思维。“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缺一不可。善于倾听,学习复述,流畅表达为读写奠定了基础。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复述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很重视思维支架在引导学生讲故事和复述文本时的作用。例如,二下《小毛虫》课后练习第2题:
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画出相关词句,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小毛虫→茧→蝴蝶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说话能力的螺旋上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训练提供的启示就是:小毛虫的蜕变过程,同时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思维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首先,回忆课文内容,思考小毛虫经历的变化,建立初步的复现;继而,回到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强化思维过程;最后,能脱离文本,通过提示的关键词复述小毛虫的变化,真正做到在课文中走了个来回。
2.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需要思维。我们的句子越写越长,话越来越啰唆。文言是最基础的以字为基础的语言,我们惯用短句、成语,讲究对仗与工整。现代白话文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的循序渐进就是思维形成的集中体现,符合学生认知。事实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的语言呈现简单性、单一性、重复性,螺旋上升的空间不足。“学习把句子说具体”这一表达要求就体现了思维的层级性,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二上《葡萄沟》课后练习:
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課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叶圣陶语)这个练习将文中的句子作为范例给出了材料,要求学生们建立在对范例充分分析、统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补全,将生活材料具体化并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过程。
3. 读写的联通与对接需要思维。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打开学生表达的闸门,学会有序表达。二下《蜘蛛开店》课后练习就出示了一幅思维导图。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常用的写话形式,读图能力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统编教材一二年级就有绘本形式的文本呈现,通过图文对照、读图推测、读文猜图或者创编绘本发展儿童思维能力。二下《语文园地四》的写话即是一个很有意趣的绘本写话。这个写话练习不仅在原有单幅图写话的基础上呈现了多图串联,还提供了时间词语,引导学生按顺序读图,学会观察,学习有序表达。在写话过程中,联结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比较与推测。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教体局教研室)
1. 概括文本需要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概括能力。学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脉络,对于读好文章乃至整本书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提取和筛选、定位与重组信息的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伊始就应当充分重视,它是长文短学、发现文本结构、概括文本的重要方法,有效避免了对文本的肢解和以偏概全。
高度的概括能力需要思维品质的提升。例如,二上《小蝌蚪找妈妈》 《大禹治水》等都是老课文,但在课后习题编排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如《小蝌蚪找妈妈》提供了小蝌蚪长大过程的图片,要求学生按顺序连线;《大禹治水》提供了故事发展的脉络和导图;《曹冲称象》请学生根据第4自然段给句子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难忘的泼水节》给学生们提供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系列关键词;《风娃娃》给出了故事梗概的提示语,让学生讲故事。这些联系都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握关键词,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再通过图文强化,从而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本脉络,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的含量。
2. 探究合作需要思维,儿童需要有思维的教学。“我思故我在”。思维之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唯有充满思维含量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愤悱”“启发”,柳暗花明,拨云见日。“跳一跳摘果子”,说的就是新型学习方式中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目标。例如,统编教材二上《寒号鸟》一文的课后练习: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我要的是葫芦》中问: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狐狸分奶酪》课后练习: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如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创设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必要的具有思维含量的主问题是激发思维、促进表达的重要途径。上述课后练习的这些问题的指向很明确:有指向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指向对文本角色评判的,有指向自我认知的,都具有强烈思辨性的光芒。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讲故事、评价角色,交流碰撞,去分析、综合、比较,在这样的言语实践和情境中形成信息交换、不断统整,形成积极思维、创新思维,从而丰富表达能力。
3. 双线教学需要思维。统编教材一个显著的改革是双线组织教学,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除了按相应主题安排单元教学内容外,还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
以朗读这一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例,统编教材在要求上也是螺旋上升的。例如,一年级上册要求读出“一”的不同读音,到圈出逗号、句号,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再到练习说名词性短语、图文对照读书、认识自然段等。到了二年级下册第25课,就明确在课后练习中注明了对于朗读的要求是学习默读课文,不要指读。二下《羿射九日》课后练习还提供了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表格,让学生有效地提炼故事中要素和发展脉络,为进入中年级学习概括文本提供了思路与架构,同时也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支架,降低难度。
二、思维助推表达插上思想的翅膀
1. 学生说话能力的螺旋上升需要思维。“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缺一不可。善于倾听,学习复述,流畅表达为读写奠定了基础。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复述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很重视思维支架在引导学生讲故事和复述文本时的作用。例如,二下《小毛虫》课后练习第2题:
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画出相关词句,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小毛虫→茧→蝴蝶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说话能力的螺旋上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训练提供的启示就是:小毛虫的蜕变过程,同时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思维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首先,回忆课文内容,思考小毛虫经历的变化,建立初步的复现;继而,回到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强化思维过程;最后,能脱离文本,通过提示的关键词复述小毛虫的变化,真正做到在课文中走了个来回。
2.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需要思维。我们的句子越写越长,话越来越啰唆。文言是最基础的以字为基础的语言,我们惯用短句、成语,讲究对仗与工整。现代白话文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的循序渐进就是思维形成的集中体现,符合学生认知。事实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的语言呈现简单性、单一性、重复性,螺旋上升的空间不足。“学习把句子说具体”这一表达要求就体现了思维的层级性,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二上《葡萄沟》课后练习:
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課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叶圣陶语)这个练习将文中的句子作为范例给出了材料,要求学生们建立在对范例充分分析、统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补全,将生活材料具体化并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过程。
3. 读写的联通与对接需要思维。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打开学生表达的闸门,学会有序表达。二下《蜘蛛开店》课后练习就出示了一幅思维导图。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常用的写话形式,读图能力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统编教材一二年级就有绘本形式的文本呈现,通过图文对照、读图推测、读文猜图或者创编绘本发展儿童思维能力。二下《语文园地四》的写话即是一个很有意趣的绘本写话。这个写话练习不仅在原有单幅图写话的基础上呈现了多图串联,还提供了时间词语,引导学生按顺序读图,学会观察,学习有序表达。在写话过程中,联结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比较与推测。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教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