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治理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对于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的研究力度,促进其与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发展,改善目前景观设计中的诸多缺陷,能够实现对生态系统稳定系、持续性的有效增强。本文就土地的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国内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化;景观设计;技术
1、 中国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与景观问题
根据有效数字显示,中国在最近十年内对于土地的整治效果显著,耕地面积增加大于建设所占地面积。人们施行对土地的整治工作,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是重要的外界干扰因素,给生态和景观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伴随着认为整治工作的开展,众多行为对于生态系統而言是不可逆的。
人们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在景观设计和土地生态两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工整治之后,一定区域内的经营模式在经营的规模和生产的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提高,而伴随经营模式的变更,该区域内的景观类型呈现单一化、格局重复化的发展趋势,多物种栖息地受到严重的破坏,对于生物的繁殖链造成阻断,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人为整治过程中对于土壤结构的破坏,有效数字显示,黄土高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分析表明,与一般农田相比,整理区土壤容重平均增高1.34倍、紧实度平均增高484倍。
总而言之,在对土地进行人为整治的过程中,存在重视发展数量和规模,轻视质量以及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在整治技术上,存在技术单一、深度不够,不能形成综合性的集成与优化技术体系,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2、土地生态化整治和景觀设计内涵
随着目前环保问题的“国际化”发展,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态稳定、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也将对土地的整治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景观的重要手段,对于土地的整治与生态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研究。
在这种生态发展“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土地生态化整治和景观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第一,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工作,主要针对对整治区域内的土体造成的密实度过高、土壤养分贫瘠、有害物质含量过高等问题,采用现代的生物恢复机理与技术,具体有:筛选、培育整治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与微生物群体,并对其生存空间进行适当的搭配,促使其土壤的结构逐渐的恢复,其养分达到协调发展范围内,目前,国际上针对这种整治手段,努力的发展生物间的有机组合与空间上的相互协调,实现综合集成体系的形成。
第二,进行土地的生态化整治工作中,存在整治后景观类型单一化、格局重复化的问题导致景观生态系统出现衰退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对土地的生态化整治过程中,侧重整治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施工过程中,尽量的减少对于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防治破坏生态平衡,出现生态系统紊乱的现象,并对出现衰退现象的区域采取生态恢复措施。
第三,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会出现大面积裸露土壤、植被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的现象,施行土地的生态化整治,要注重对植被物种多样性发展,控制水土流失,形成完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循环,主要包括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型施工管控技术、利用生物有机体和坡面岩土工程相结合的坡面立体生态恢复技术以及地表凋落物和林下植被保护技术。
3、土地生态化整治和景观设计的关键技术
3.1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地表植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
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有针对性的研究其本土植被系统、土壤动物以及微生物循环系统的特征,运用物种培养技术,恢复其原有生态系统,并且将原有的本土生物种群尽量的利用起来,加之筛选而出的强生存能力物种的引入,尽快的完成对土壤地力的提高,构建整治区地表和地下空间生态系统的循环,并建立合理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对其后期发展进行实时的跟踪调研,保证其持续性发展。
3.2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生态化整治技术
跳出局域生态循环系统的层面,对整治区域实行大方面上的治理措施,比如:农田防护、梯田设计、道路绿化、沟渠绿化、边坡绿化等等,结合地区土质、水文特征,施行不同的治理方案。
3.3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景观设计技术
调查分析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对景观结构与格局的生态影响,研究景观要素配置与地貌重塑的景观设计技术及其藕合性,分析各类景观设计技术的景观生态效应,建立土地整治区景观设计技术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4、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的应用建议
目前,国内进行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工作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之间的融合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全国各地区不同的地质、地貌以及水文状况,缺少比较模式化的整治方案,在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方面有以下几条建议:
4.1研究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推荐指导模式;
4.2修订和完善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标准体系;
4.3优化土地整治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实施监测评价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的生态化整治对于目前国内面的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影响,整治科学合理,对环境问题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同时,景观设计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适当的融入其中,增强其整治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持续循环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土地整治区域内完美的景观设计的融入,还能够增添整治区域的景观观赏价值,间接的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总而言之,土地整治要注重生态因素,景观设计也要注重对生态因素的考虑,在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土地整治和景观设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谷晓坤.土地整理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孟会生,王静,郭建奎,等.黄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549-552.
[3] 李林峰,朱德举,刘黎明,等.土地整理项目对乡村景观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信丰县大塘埠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3):234-237.
[4] 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282-285.
[5] 谷晓坤,陈百明.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2):58-62.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化;景观设计;技术
1、 中国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与景观问题
根据有效数字显示,中国在最近十年内对于土地的整治效果显著,耕地面积增加大于建设所占地面积。人们施行对土地的整治工作,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是重要的外界干扰因素,给生态和景观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伴随着认为整治工作的开展,众多行为对于生态系統而言是不可逆的。
人们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在景观设计和土地生态两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工整治之后,一定区域内的经营模式在经营的规模和生产的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提高,而伴随经营模式的变更,该区域内的景观类型呈现单一化、格局重复化的发展趋势,多物种栖息地受到严重的破坏,对于生物的繁殖链造成阻断,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人为整治过程中对于土壤结构的破坏,有效数字显示,黄土高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分析表明,与一般农田相比,整理区土壤容重平均增高1.34倍、紧实度平均增高484倍。
总而言之,在对土地进行人为整治的过程中,存在重视发展数量和规模,轻视质量以及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在整治技术上,存在技术单一、深度不够,不能形成综合性的集成与优化技术体系,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2、土地生态化整治和景觀设计内涵
随着目前环保问题的“国际化”发展,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态稳定、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也将对土地的整治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景观的重要手段,对于土地的整治与生态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研究。
在这种生态发展“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土地生态化整治和景观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第一,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工作,主要针对对整治区域内的土体造成的密实度过高、土壤养分贫瘠、有害物质含量过高等问题,采用现代的生物恢复机理与技术,具体有:筛选、培育整治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与微生物群体,并对其生存空间进行适当的搭配,促使其土壤的结构逐渐的恢复,其养分达到协调发展范围内,目前,国际上针对这种整治手段,努力的发展生物间的有机组合与空间上的相互协调,实现综合集成体系的形成。
第二,进行土地的生态化整治工作中,存在整治后景观类型单一化、格局重复化的问题导致景观生态系统出现衰退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对土地的生态化整治过程中,侧重整治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施工过程中,尽量的减少对于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防治破坏生态平衡,出现生态系统紊乱的现象,并对出现衰退现象的区域采取生态恢复措施。
第三,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会出现大面积裸露土壤、植被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的现象,施行土地的生态化整治,要注重对植被物种多样性发展,控制水土流失,形成完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循环,主要包括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型施工管控技术、利用生物有机体和坡面岩土工程相结合的坡面立体生态恢复技术以及地表凋落物和林下植被保护技术。
3、土地生态化整治和景观设计的关键技术
3.1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地表植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
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有针对性的研究其本土植被系统、土壤动物以及微生物循环系统的特征,运用物种培养技术,恢复其原有生态系统,并且将原有的本土生物种群尽量的利用起来,加之筛选而出的强生存能力物种的引入,尽快的完成对土壤地力的提高,构建整治区地表和地下空间生态系统的循环,并建立合理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对其后期发展进行实时的跟踪调研,保证其持续性发展。
3.2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生态化整治技术
跳出局域生态循环系统的层面,对整治区域实行大方面上的治理措施,比如:农田防护、梯田设计、道路绿化、沟渠绿化、边坡绿化等等,结合地区土质、水文特征,施行不同的治理方案。
3.3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景观设计技术
调查分析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对景观结构与格局的生态影响,研究景观要素配置与地貌重塑的景观设计技术及其藕合性,分析各类景观设计技术的景观生态效应,建立土地整治区景观设计技术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4、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的应用建议
目前,国内进行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工作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之间的融合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全国各地区不同的地质、地貌以及水文状况,缺少比较模式化的整治方案,在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方面有以下几条建议:
4.1研究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推荐指导模式;
4.2修订和完善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标准体系;
4.3优化土地整治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实施监测评价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的生态化整治对于目前国内面的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影响,整治科学合理,对环境问题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同时,景观设计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适当的融入其中,增强其整治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持续循环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土地整治区域内完美的景观设计的融入,还能够增添整治区域的景观观赏价值,间接的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总而言之,土地整治要注重生态因素,景观设计也要注重对生态因素的考虑,在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土地整治和景观设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谷晓坤.土地整理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孟会生,王静,郭建奎,等.黄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549-552.
[3] 李林峰,朱德举,刘黎明,等.土地整理项目对乡村景观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信丰县大塘埠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3):234-237.
[4] 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282-285.
[5] 谷晓坤,陈百明.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