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顺应时势,确立德育工作新原则,树立新观念,建立新机制,探究新内容,探索新方法,寓德育于基本规律、各学科教学、活动实践,现代化教育手段之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使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效应,与时俱进。
【关键词】学校 德育 新思路
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相应地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新变化,这就极需学校德育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率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创新。
一、确立德育工作的新世界原则
德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保障。德育工作的创新必须遵循以下新原则: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学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强国富民为落脚点。3、坚持赋予时代新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街委会、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树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德育工作的全民意识和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道德氖围。4、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5、坚持从市场经济建设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勇于追求科学、追求高尚、追求真善美,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加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现代性和实效性。
二、树立德育工作的新观念
德育工作现代化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一是,人类的生存不仅是追求知识与技术,而是寻求意义的存在;人类必须在健康健全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之中,寻求人生的真谛。教育是为完善人性、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新世纪教育必然向“整体教育”转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要融合,其特征是“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科学”与“创造”的和谐统一。二是,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伦理、法纪教育和个性、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等组成的完整德育体系。要强化整体意识,培养、提高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和现代科学竞争意识,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并有专长的合格人才,弥补过去伦理、法制教育的不足和个性心理、创新素质教育的空缺,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现代终身教育观念,一言以蔽之,要开创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技教育等相组合的“整体教育”的现代化新观念。三是,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为根本任务。应以增强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调控能力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创新实践能力及创业发展能力为重点,不断地塑造各种优良品德和完善的道德人格。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和管理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优秀素质,促进学生向个性化发展、有所特长。四是,当前德育工作必须克服重为个人奋斗、轻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眼前物质刺激、轻长远的精神激励;重表扬、轻批评;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倾向性的问题和极端功利主义应试教育价值观。一些技校从抓专业教学到技能培训,有的为了应试技能鉴定,而放松了其他工作,行政部门也往往以是否通过技能鉴定考核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至于如何适应德育领域拓宽和创新,如何强化新世纪人才培养,如何实施新世纪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如何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身价值,怎样开拓进取等却考虑得很少,这无疑是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好的新课题。
三、建立德育工作的新机制
新世纪德育工作以适应求发展,以改革求加强,以开拓求进取,不断拓宽思路,创立和健全现代科学和德育工作的新机制。
首先,建立和健全学校全员育人机制。建立以校党总支(党委)为核心,以党办、校办、工会、团委、学生科、教务科、总务科等部门为主体,以政工干部、政治老师、班主任和党员教师为骨干,以全校教职员工为主力军,同心协力,树立学校全员育人意识,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兼职相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实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充分调动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真正地把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管理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创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网络,营造科学化、文明化、规范化的先进文化教育氛围,使之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造就一个培养新世纪“四有”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育工作新机制。
其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传统封闭的德育模式,建立民主开放的管理体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机关教育、企事业单位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五结合”的最大教育合力。从而把师生的德育工作从课堂引向市场,从校园引向社会,从单向教育变为多向教育,从理论教育转向实践教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道德教育的深化,逐步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相补充,促进德育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的建立。
再就是,要强化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功能,尽快建立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和有效的督导机制以及多种类、多渠道、多层次的竞争机制。创造环境美、展现人格美、追求方法美,造就人人育人育己,个个求学求真的新局面,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四、探索德育工作新内容
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德育作为一种思想信息传播活动的内容,应随着信息内容的更新和传播渠道的发展而创新。内容如下: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真理性,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大力提倡改革开放的科学创新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新世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
2、坚持实践“三个代表”,以实际行动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结跨越式发展实践新经验;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一切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实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公民道德教育。
3、坚持“三个面向”、发扬“五种精神”,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求知与适应;学会关心与交往;学会审美与健身;学会创新与生存。正确地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坚定社会主义立场、明辨是非,加强“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道德法纪教育。
4、坚持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强调人格的塑造,着力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公民道德素质,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心和职业良心、职业情感,自觉遵守职业纪律,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努力掌握职业技能和多种智能,树立自力自主的创业意识与团结协作的无私奉献精神,并且增加艰苦奋斗的挫折教育,使学生能适应和克服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利因素,在逆境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言行。
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畅通性;只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才能扩展、引伸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进一步培养学生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才能适应新世纪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的要求。
五、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为了适应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探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既要防止继承与创新的对立,又要避免借鉴与创新的等同,更需注意学习、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来创新德育现代化的工作方式、方法。
1、寓德育于基本规律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不断探索基本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必须做到九个统一:坚持抓规律、找共性与抓典型、树榜样相统一;抓有形、促无形与抓时机、借东风相统一;高度一体化和多元化相统一;外部灌输与内部开发相统一;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日常管理、个别教育与目标管理、集中教育相统一;事先教育与事中、事后教育相统一;说理、情感教育与形象、法纪教育相统一;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二是,必须做到十个相结合: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严格要求管理相结合;言教与身教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与反对和引导与约束相结合;先进性要求、重点提高与泛性要求、全面普及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与抓中间促两头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激励相结合;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与开展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与群众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相结合。三是,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物质、精神因素与政治、社交因素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加强与改进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抓环节与灵活多样的关系;市场经济教育与伦理教育的关系。
2、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知识经济时代各学科发展的重大趋势是跨学科整合,德育工作方法论也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其理论创新,应将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化德育方法体系,不断加强学科教育的德育渗透,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功能,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义务、职责、道德、法学、人文素质等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当开设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文艺课程和心理健康、行为学、方法论、计算机应用新技术等理论实践课,注意情感教育与法纪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德育工作的实践,必须以学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从“远、空、浮、”向“近、实、深”转变,变模糊教育管理为量化教育管理,制定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积分评价标准和方法,使之科学化、具体化,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校园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习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教育者因势利导,寓教于管、寓教于知、寓教于美、寓教于情,转化为学生自觉行动要靠真理的力量、真诚的情感,灵活的方式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使德育工作既讲科学性、原则性又讲艺术性、实用性,更应具有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强隐形课教育,开展各种受学生欢迎的艺术、体育、文化、知识性的兴趣活动;举办各类拓宽学生视野的讲座和报告会;组织多种多样的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比赛、演讲、辩论赛;还可以开展“希望工程”、“志愿者”、“春雷计划”等公益活动和走向社会实践考察学习活动。从而拓展学生需求空间,激发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成长,使其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
4、寓德育于现代化教育手段之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弃旧更新,卫星通讯、信息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趋向现代化。加快载体的技术更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VCD、放像机、微机、计算机网络优势,使科学信息的收集、反馈、分析和处理逐步量化、数码化、标准化、网络化,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育人功能,创建网上德育论坛,探索运用网络实施德育工作方法的新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网络教育的高科技手段增强德育融透性、魅力性、民主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创建新型的教育模式。
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科技世界、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要用自身改革、创新去适应、参与和服务。要把握时代脉搏,就必须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是,具有基本素质: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教育者具有政治理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修养;要具有高尚人格、以身立教、情真务实、廉洁公正、无私奉献等优良品德,要具有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和较高的“三德”及正确的“三观”。2、有广博的业务素质。有渊博知识和专业功底及现代化合理的知识结构,懂得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艺术及服务能力,有较好的宣传、组织、协调和教育指导能力,具备优良的心理健康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敢想、敢闯、敢于超越别人和自我,坚持德育新原则,树立德育新观念,具有求实、求是、开放、系统、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思维方式,持续学习、勤于思索、敢于实践,不但要学会一把“钥匙”开启一把“锁”的新思路,并且具有终身研究学习进取和现代终身教育的精神。三是,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组织和指导学生创新思维活动,学会选择教育战略,发挥丰富的观察、分析、想象能力和科学的研究、创新、教育活动能力,能熟练使用电脑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努力争取做一名“开放型”、“复合型”的教育专家,“双师型”、“研究型”的德育工作研究学者,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学校 德育 新思路
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相应地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新变化,这就极需学校德育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率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创新。
一、确立德育工作的新世界原则
德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保障。德育工作的创新必须遵循以下新原则: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学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强国富民为落脚点。3、坚持赋予时代新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街委会、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树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德育工作的全民意识和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道德氖围。4、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5、坚持从市场经济建设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勇于追求科学、追求高尚、追求真善美,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加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现代性和实效性。
二、树立德育工作的新观念
德育工作现代化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一是,人类的生存不仅是追求知识与技术,而是寻求意义的存在;人类必须在健康健全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之中,寻求人生的真谛。教育是为完善人性、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新世纪教育必然向“整体教育”转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要融合,其特征是“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科学”与“创造”的和谐统一。二是,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伦理、法纪教育和个性、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等组成的完整德育体系。要强化整体意识,培养、提高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和现代科学竞争意识,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并有专长的合格人才,弥补过去伦理、法制教育的不足和个性心理、创新素质教育的空缺,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现代终身教育观念,一言以蔽之,要开创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技教育等相组合的“整体教育”的现代化新观念。三是,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为根本任务。应以增强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调控能力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创新实践能力及创业发展能力为重点,不断地塑造各种优良品德和完善的道德人格。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和管理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优秀素质,促进学生向个性化发展、有所特长。四是,当前德育工作必须克服重为个人奋斗、轻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眼前物质刺激、轻长远的精神激励;重表扬、轻批评;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倾向性的问题和极端功利主义应试教育价值观。一些技校从抓专业教学到技能培训,有的为了应试技能鉴定,而放松了其他工作,行政部门也往往以是否通过技能鉴定考核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至于如何适应德育领域拓宽和创新,如何强化新世纪人才培养,如何实施新世纪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如何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身价值,怎样开拓进取等却考虑得很少,这无疑是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好的新课题。
三、建立德育工作的新机制
新世纪德育工作以适应求发展,以改革求加强,以开拓求进取,不断拓宽思路,创立和健全现代科学和德育工作的新机制。
首先,建立和健全学校全员育人机制。建立以校党总支(党委)为核心,以党办、校办、工会、团委、学生科、教务科、总务科等部门为主体,以政工干部、政治老师、班主任和党员教师为骨干,以全校教职员工为主力军,同心协力,树立学校全员育人意识,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兼职相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实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充分调动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真正地把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管理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创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网络,营造科学化、文明化、规范化的先进文化教育氛围,使之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造就一个培养新世纪“四有”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育工作新机制。
其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传统封闭的德育模式,建立民主开放的管理体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机关教育、企事业单位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五结合”的最大教育合力。从而把师生的德育工作从课堂引向市场,从校园引向社会,从单向教育变为多向教育,从理论教育转向实践教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道德教育的深化,逐步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相补充,促进德育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的建立。
再就是,要强化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功能,尽快建立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和有效的督导机制以及多种类、多渠道、多层次的竞争机制。创造环境美、展现人格美、追求方法美,造就人人育人育己,个个求学求真的新局面,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四、探索德育工作新内容
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德育作为一种思想信息传播活动的内容,应随着信息内容的更新和传播渠道的发展而创新。内容如下: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真理性,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大力提倡改革开放的科学创新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新世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
2、坚持实践“三个代表”,以实际行动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结跨越式发展实践新经验;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一切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实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公民道德教育。
3、坚持“三个面向”、发扬“五种精神”,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求知与适应;学会关心与交往;学会审美与健身;学会创新与生存。正确地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坚定社会主义立场、明辨是非,加强“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道德法纪教育。
4、坚持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强调人格的塑造,着力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公民道德素质,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心和职业良心、职业情感,自觉遵守职业纪律,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努力掌握职业技能和多种智能,树立自力自主的创业意识与团结协作的无私奉献精神,并且增加艰苦奋斗的挫折教育,使学生能适应和克服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利因素,在逆境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言行。
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畅通性;只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才能扩展、引伸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进一步培养学生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才能适应新世纪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的要求。
五、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为了适应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探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既要防止继承与创新的对立,又要避免借鉴与创新的等同,更需注意学习、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来创新德育现代化的工作方式、方法。
1、寓德育于基本规律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不断探索基本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必须做到九个统一:坚持抓规律、找共性与抓典型、树榜样相统一;抓有形、促无形与抓时机、借东风相统一;高度一体化和多元化相统一;外部灌输与内部开发相统一;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日常管理、个别教育与目标管理、集中教育相统一;事先教育与事中、事后教育相统一;说理、情感教育与形象、法纪教育相统一;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二是,必须做到十个相结合: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严格要求管理相结合;言教与身教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与反对和引导与约束相结合;先进性要求、重点提高与泛性要求、全面普及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与抓中间促两头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激励相结合;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与开展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与群众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相结合。三是,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物质、精神因素与政治、社交因素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加强与改进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抓环节与灵活多样的关系;市场经济教育与伦理教育的关系。
2、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知识经济时代各学科发展的重大趋势是跨学科整合,德育工作方法论也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其理论创新,应将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化德育方法体系,不断加强学科教育的德育渗透,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功能,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义务、职责、道德、法学、人文素质等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当开设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文艺课程和心理健康、行为学、方法论、计算机应用新技术等理论实践课,注意情感教育与法纪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德育工作的实践,必须以学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从“远、空、浮、”向“近、实、深”转变,变模糊教育管理为量化教育管理,制定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积分评价标准和方法,使之科学化、具体化,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校园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习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教育者因势利导,寓教于管、寓教于知、寓教于美、寓教于情,转化为学生自觉行动要靠真理的力量、真诚的情感,灵活的方式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使德育工作既讲科学性、原则性又讲艺术性、实用性,更应具有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强隐形课教育,开展各种受学生欢迎的艺术、体育、文化、知识性的兴趣活动;举办各类拓宽学生视野的讲座和报告会;组织多种多样的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比赛、演讲、辩论赛;还可以开展“希望工程”、“志愿者”、“春雷计划”等公益活动和走向社会实践考察学习活动。从而拓展学生需求空间,激发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成长,使其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
4、寓德育于现代化教育手段之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弃旧更新,卫星通讯、信息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趋向现代化。加快载体的技术更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VCD、放像机、微机、计算机网络优势,使科学信息的收集、反馈、分析和处理逐步量化、数码化、标准化、网络化,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育人功能,创建网上德育论坛,探索运用网络实施德育工作方法的新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网络教育的高科技手段增强德育融透性、魅力性、民主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创建新型的教育模式。
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科技世界、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要用自身改革、创新去适应、参与和服务。要把握时代脉搏,就必须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是,具有基本素质: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教育者具有政治理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修养;要具有高尚人格、以身立教、情真务实、廉洁公正、无私奉献等优良品德,要具有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和较高的“三德”及正确的“三观”。2、有广博的业务素质。有渊博知识和专业功底及现代化合理的知识结构,懂得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艺术及服务能力,有较好的宣传、组织、协调和教育指导能力,具备优良的心理健康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敢想、敢闯、敢于超越别人和自我,坚持德育新原则,树立德育新观念,具有求实、求是、开放、系统、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思维方式,持续学习、勤于思索、敢于实践,不但要学会一把“钥匙”开启一把“锁”的新思路,并且具有终身研究学习进取和现代终身教育的精神。三是,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组织和指导学生创新思维活动,学会选择教育战略,发挥丰富的观察、分析、想象能力和科学的研究、创新、教育活动能力,能熟练使用电脑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努力争取做一名“开放型”、“复合型”的教育专家,“双师型”、“研究型”的德育工作研究学者,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探索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