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灰色模型具有小数据样本的优点,但由于系统冲击扰动的缘故,若直接使用标准GM(1,1)模型对地壳形变进行预测和分析,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变化规律。在对已有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缓冲算子和残差改正方法对地壳运动变化速率数据进行调整,然后用改进的GM(1,1)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利用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单纯使用GM(1,1)模型预测的缺陷,可以大幅修正系统冲击干扰对原始数据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整体预测精度。
关键词:缓冲算子;灰色模型;残差改正;地壳形变
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b)-0000-00
1 引言
地壳运动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很多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会对地壳产生影响,例如地震、城市建筑施工、过量地下水开采等[1-3]。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区域地壳运动研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对区域地壳运动的规律、未来区域地壳运动趋势变化的研究迫在眉睫。利用缓冲算子[4-5]和残差改正模型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计算和调整,再对调整后的数据使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基本原理为:首先对地壳运动速率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缓冲算子进行调整,再根据数据的残差序列做进一步改正,淡化或消除冲击扰动对系统行为序列的影响[5],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
2 改进的GM(1,1)模型
2.1 灰色模型
设某一监测点的原始数据序列为 ,对其进行一次累加生成新的序列 ,其中 ( )。构造灰色模型的基本形式:
(1)
其中, 为模型发展系数, 为灰色作用量。其值可由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求得,即若有:
,
则最小二乘估计参数为 。可以得到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为:
(2)
则GM(1,1)模型的预测序列为:
(3)
2.2 弱缓冲算子
设原始数据序列 ,则缓冲序列为 。其中,
, (4)
当X为单调增长序列、单调衰减序列或振荡序列时,D皆为弱缓冲算子。
2.3 强缓冲算子
设原始数据序列 ,则缓冲序列为 。其中,
, (5)
当X为单调增长序列、单调衰减序列或振荡序列时,D皆为强缓冲算子。
2.4 残差修正
设由残差组成的残差序列为 ,其中 。若存在 ,且 ,则称存在可建模残差尾段,记作 。对 建立GM(1,1)模型,得到 的模拟值 。进而可得到为残差修正后的GM(1,1)模型:
(6)
3 计算与分析
选取陕西GPS网2004年到2011年37个观测点共8期的观测数据作为样本,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之后,分别采用标准GM(1,1)模型和改进后的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两种方案的预测精度见表1,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对比见图1和图2。
表1 预测精度对比(单位:mm)
方案 方案1 方案2
N E N E
最小差值 0.01 0.23 0.06 0
最大差值 7.34 6.22 5.93 -6.34
平均差值 1.04 -2.48 0.64 -0.39
RMS 3.41 4.37 1.6 1.67
图1 北方向速度对比
图2 东方向速度对比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1) 利用改进的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精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东方向和北方向的平均差值分别由1.04mm/a和-2.48mm/a降低到0.64mm/a和-0.39mm/a,均方根差也有了明显减小。
2) 基于缓冲算子和残差改正的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标准GM(1,1)模型,这是因为缓冲算子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减小系统冲击扰动,使数据序列符合真实情况;再通过残差模型对预测值进行修正,可以进一步减小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4 结论
对于小数据样本和信息贫乏系统的预测,GM(1,1)模型有着独有的优势。然而,由于地壳运动速度具有基数较小且变化不稳定的特点,若直接对原始数据使用标准GM(1,1)模型进行预测,会得到与实际偏差较大的结果,无法真实反映系统的变化趋势,失去预测的意义。使用缓冲算子和残差改正的GM(1,1)模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已有的地壳运动速率数据进行调整,减小系统冲击扰动的影响,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可以取得优于标准GM(1,1)模型的预测效果。
参考文献:
[1]祝意青,王庆良,田勤俭,等.关中地区地壳形变综合分析与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26(4):56-62.
[2]程晨健.基于灰色模型和GIS技术的地壳形变预测及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潘志华,卫建东,夏治国,等.动态灰色模型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7,32(4):121-123.
[4]刘思峰.冲击扰动系统预测陷阱与缓冲算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25(1):25-27.
[5]徐君毅,曾安敏.基于缓冲算子的灰色模型在地壳形变预测中的应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29(3):91-94.
关键词:缓冲算子;灰色模型;残差改正;地壳形变
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b)-0000-00
1 引言
地壳运动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很多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会对地壳产生影响,例如地震、城市建筑施工、过量地下水开采等[1-3]。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区域地壳运动研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对区域地壳运动的规律、未来区域地壳运动趋势变化的研究迫在眉睫。利用缓冲算子[4-5]和残差改正模型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计算和调整,再对调整后的数据使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基本原理为:首先对地壳运动速率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缓冲算子进行调整,再根据数据的残差序列做进一步改正,淡化或消除冲击扰动对系统行为序列的影响[5],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
2 改进的GM(1,1)模型
2.1 灰色模型
设某一监测点的原始数据序列为 ,对其进行一次累加生成新的序列 ,其中 ( )。构造灰色模型的基本形式:
(1)
其中, 为模型发展系数, 为灰色作用量。其值可由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求得,即若有:
,
则最小二乘估计参数为 。可以得到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为:
(2)
则GM(1,1)模型的预测序列为:
(3)
2.2 弱缓冲算子
设原始数据序列 ,则缓冲序列为 。其中,
, (4)
当X为单调增长序列、单调衰减序列或振荡序列时,D皆为弱缓冲算子。
2.3 强缓冲算子
设原始数据序列 ,则缓冲序列为 。其中,
, (5)
当X为单调增长序列、单调衰减序列或振荡序列时,D皆为强缓冲算子。
2.4 残差修正
设由残差组成的残差序列为 ,其中 。若存在 ,且 ,则称存在可建模残差尾段,记作 。对 建立GM(1,1)模型,得到 的模拟值 。进而可得到为残差修正后的GM(1,1)模型:
(6)
3 计算与分析
选取陕西GPS网2004年到2011年37个观测点共8期的观测数据作为样本,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之后,分别采用标准GM(1,1)模型和改进后的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两种方案的预测精度见表1,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对比见图1和图2。
表1 预测精度对比(单位:mm)
方案 方案1 方案2
N E N E
最小差值 0.01 0.23 0.06 0
最大差值 7.34 6.22 5.93 -6.34
平均差值 1.04 -2.48 0.64 -0.39
RMS 3.41 4.37 1.6 1.67
图1 北方向速度对比
图2 东方向速度对比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1) 利用改进的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精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东方向和北方向的平均差值分别由1.04mm/a和-2.48mm/a降低到0.64mm/a和-0.39mm/a,均方根差也有了明显减小。
2) 基于缓冲算子和残差改正的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标准GM(1,1)模型,这是因为缓冲算子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减小系统冲击扰动,使数据序列符合真实情况;再通过残差模型对预测值进行修正,可以进一步减小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4 结论
对于小数据样本和信息贫乏系统的预测,GM(1,1)模型有着独有的优势。然而,由于地壳运动速度具有基数较小且变化不稳定的特点,若直接对原始数据使用标准GM(1,1)模型进行预测,会得到与实际偏差较大的结果,无法真实反映系统的变化趋势,失去预测的意义。使用缓冲算子和残差改正的GM(1,1)模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已有的地壳运动速率数据进行调整,减小系统冲击扰动的影响,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可以取得优于标准GM(1,1)模型的预测效果。
参考文献:
[1]祝意青,王庆良,田勤俭,等.关中地区地壳形变综合分析与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26(4):56-62.
[2]程晨健.基于灰色模型和GIS技术的地壳形变预测及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潘志华,卫建东,夏治国,等.动态灰色模型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7,32(4):121-123.
[4]刘思峰.冲击扰动系统预测陷阱与缓冲算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25(1):25-27.
[5]徐君毅,曾安敏.基于缓冲算子的灰色模型在地壳形变预测中的应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29(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