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专业有很多唱法,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等。民族特色鲜明,通俗浅显易懂,美声庄重优雅,业内人士区分更加详细,中国式美声唱法、西洋式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等。每个唱法都有独特魅力,但我们不能被唱派禁锢,要学会各个派别的融汇和贯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我个人认为原生态唱好了好听,西洋歌剧唱好了好听,不管用什么方法,好听就是目的。
[关键词]唱派 歌剧从业人员 民族音乐从业人员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45-01
很多学习者在学习中经常问到我这个问题,老师,我学习的属于什么唱法?我个人认为声乐的教学有独特性,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声音条件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所以只要是科学的,自己唱得舒服,不费力,就是好的唱法,是适合自己的唱法,是属于你的唯一的唱法。各种派别和唱法都是好的,只要是好听,听众能够接受,原生态唱好了好听,西洋歌剧唱好了好听,好听就是目的,管他是哪个派别。唱得好听都有理,唱得不好听,说下大天也是白费。整天争论美声好还是民族好,现代民族是什么,我觉得这些都是融合和贯通,相互借鉴的。可是难道西洋美声就不是借鉴?京剧是借鉴来的,昆曲是融汇得来的,歌剧也是借鉴来的,现代民族唱法和土生土长派都是所谓的“借鉴”。如果不是“融汇和贯通”,社会也早就退化消亡了。南北朝的时候女人以瘦为美,故有赵飞燕,大唐以胖为美,故有杨玉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和需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所以不可能不融合,不可能不互换,不可能不相互拿来借鉴,既然大家都在抄袭,谁笑话谁?美声现在貌似也是大不如从前了。四百年前的bel canto是什么?是阉人唱女声,四百年前的昆曲是女人唱男声。现在让我们听,相信也不会有人爱听。八百年前的十字军东征,为了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这个问题,杀得血流成河,搞得瘟疫横行黑死病鼠疫肆虐西亚和欧洲大陆,真是荒唐。所以,不必争论什么唱法好,什么唱法适合自己,不要把自己框在条条框框里,这样会束缚自己的发展。
所谓的美声伴随着歌剧起源于意大利。但是如今和意大利还有多少关系呢?没有了,四百年下来,它早就成了全世界的了,德国人拿去,照自己的口味改一改,法国人拿去,也照自己口味改一改,英国人美国人莫不如是,中国人拿来就不能改?如同火药起源于中国,可现在还是中国人的吗?还姓中吗?有人说,京剧是中国的有别国发展了吗?所以,别忘了,歌剧之所以流行于西方世界,是因为基督教,因为罗马教廷,因为文艺复兴,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是有它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而这些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没有,所以京剧是独特的。难道我们没注意到,歌剧连同所谓美声唱法的最初传播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区吗?还有一个很实际的原因,也是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因为教廷与贵族的扶持,美声、歌剧的从业者,收入丰厚地位崇高,受到良好的教育,生活优裕,所以总结留下了他们歌唱文化中的大多数合理成分。可是我们民族早年的声乐从业人员,是下九流,是社会的最底层,有很多都是文盲,无法总结保留历史发展长河中那些珍贵的东西,口传心授的办法倒是保留了很多糟粕。尽管如此,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也足够我们回味深思的了,吃透了这些只言片语,就受用不尽,足以毫无愧色地面对全世界的同行。一个是蓝皮尔蒂,他是西方世界至今为止成就最高的声乐教育家,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歌唱的声音在头中,靠骨盆里的气息供养它。一个是中国古籍里留下的只言片语,我简化归纳为这样一句:气,沉于丹田,行于背;声,灌于顶,旋于百会。有心者玩味下,这两者之间,是多么有趣多么心意相通啊。蓝皮尔蒂大师说这话是在一百年前多一点,可是我们古籍中这种只言片语,在一千年前就有了。谁聪明呢?谁声乐文化发达?
总结就是一句话,又唱得好听,又不费嗓子,能常保艺术青春到六七十岁,就是好。至于是什么方法,谁会“融汇、借鉴、贯通”就是谁的了。
[关键词]唱派 歌剧从业人员 民族音乐从业人员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45-01
很多学习者在学习中经常问到我这个问题,老师,我学习的属于什么唱法?我个人认为声乐的教学有独特性,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声音条件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所以只要是科学的,自己唱得舒服,不费力,就是好的唱法,是适合自己的唱法,是属于你的唯一的唱法。各种派别和唱法都是好的,只要是好听,听众能够接受,原生态唱好了好听,西洋歌剧唱好了好听,好听就是目的,管他是哪个派别。唱得好听都有理,唱得不好听,说下大天也是白费。整天争论美声好还是民族好,现代民族是什么,我觉得这些都是融合和贯通,相互借鉴的。可是难道西洋美声就不是借鉴?京剧是借鉴来的,昆曲是融汇得来的,歌剧也是借鉴来的,现代民族唱法和土生土长派都是所谓的“借鉴”。如果不是“融汇和贯通”,社会也早就退化消亡了。南北朝的时候女人以瘦为美,故有赵飞燕,大唐以胖为美,故有杨玉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和需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所以不可能不融合,不可能不互换,不可能不相互拿来借鉴,既然大家都在抄袭,谁笑话谁?美声现在貌似也是大不如从前了。四百年前的bel canto是什么?是阉人唱女声,四百年前的昆曲是女人唱男声。现在让我们听,相信也不会有人爱听。八百年前的十字军东征,为了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这个问题,杀得血流成河,搞得瘟疫横行黑死病鼠疫肆虐西亚和欧洲大陆,真是荒唐。所以,不必争论什么唱法好,什么唱法适合自己,不要把自己框在条条框框里,这样会束缚自己的发展。
所谓的美声伴随着歌剧起源于意大利。但是如今和意大利还有多少关系呢?没有了,四百年下来,它早就成了全世界的了,德国人拿去,照自己的口味改一改,法国人拿去,也照自己口味改一改,英国人美国人莫不如是,中国人拿来就不能改?如同火药起源于中国,可现在还是中国人的吗?还姓中吗?有人说,京剧是中国的有别国发展了吗?所以,别忘了,歌剧之所以流行于西方世界,是因为基督教,因为罗马教廷,因为文艺复兴,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是有它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而这些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没有,所以京剧是独特的。难道我们没注意到,歌剧连同所谓美声唱法的最初传播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区吗?还有一个很实际的原因,也是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因为教廷与贵族的扶持,美声、歌剧的从业者,收入丰厚地位崇高,受到良好的教育,生活优裕,所以总结留下了他们歌唱文化中的大多数合理成分。可是我们民族早年的声乐从业人员,是下九流,是社会的最底层,有很多都是文盲,无法总结保留历史发展长河中那些珍贵的东西,口传心授的办法倒是保留了很多糟粕。尽管如此,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也足够我们回味深思的了,吃透了这些只言片语,就受用不尽,足以毫无愧色地面对全世界的同行。一个是蓝皮尔蒂,他是西方世界至今为止成就最高的声乐教育家,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歌唱的声音在头中,靠骨盆里的气息供养它。一个是中国古籍里留下的只言片语,我简化归纳为这样一句:气,沉于丹田,行于背;声,灌于顶,旋于百会。有心者玩味下,这两者之间,是多么有趣多么心意相通啊。蓝皮尔蒂大师说这话是在一百年前多一点,可是我们古籍中这种只言片语,在一千年前就有了。谁聪明呢?谁声乐文化发达?
总结就是一句话,又唱得好听,又不费嗓子,能常保艺术青春到六七十岁,就是好。至于是什么方法,谁会“融汇、借鉴、贯通”就是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