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问题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留守儿童;行为习惯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他们就是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不断扩大。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对教育的影响很大。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整体性薄弱和生源少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质量、师资力量、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程度等方面和城镇学校相比较仍然有很多很显而易见的差距。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更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
一、留守儿童主要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无心向学。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我在平时测试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至6分。
2、行为习惯欠佳。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在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大约25%,中等占大约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3、情感教育的不足。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4、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约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5、安全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责任,而且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留守儿童在校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自由人”。同时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这些孩子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据了解,留守儿童在全国被拐卖儿童群体中居第二位。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受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尤其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除了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于是,他们就会离家出走,想去城里找父母但却走失,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
孩子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養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
3、学校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4、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和娱乐会所,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问题的建议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2、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父母不在身边,使他们缺少了管教,普遍行为散漫,无心向学,经常违反纪律。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思想方面,最终都会落实到儿童的行为上。
3、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除了上课,完成课外作?业,留守儿童课?余还有很多?时间无法打?发,如果不加以?引导、安排、他们就会沉?迷于上网、玩游戏。学校可开展?诸如书画兴?趣班、音乐特长班?、勤工俭学等?一些有益的?活动,以解决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的空虚、无聊,又可培养他?们广泛的爱?好和兴趣。
5、随时保持家校联系
教师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家庭走访,用耐心唤起家长的责任。经常和他们的父母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多和自己的子女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殷殷期盼。
参考文献:
[1]韦志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
[3]张乐群、徐剑虹《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关鸿羽《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5]让爱随性——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赵玮
[6]學生体质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之我见.张方青(新课程.下)中学生
[7]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扬平、朱海(期刊《教育实践与研究》)
[8]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史玉丁(西南大学)
(作者单位:邵东市仙槎桥镇第一完全小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留守儿童;行为习惯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他们就是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不断扩大。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对教育的影响很大。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整体性薄弱和生源少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质量、师资力量、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程度等方面和城镇学校相比较仍然有很多很显而易见的差距。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更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
一、留守儿童主要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无心向学。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我在平时测试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至6分。
2、行为习惯欠佳。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在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大约25%,中等占大约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3、情感教育的不足。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4、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约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5、安全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责任,而且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留守儿童在校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自由人”。同时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这些孩子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据了解,留守儿童在全国被拐卖儿童群体中居第二位。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受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尤其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除了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于是,他们就会离家出走,想去城里找父母但却走失,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
孩子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養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
3、学校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4、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和娱乐会所,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问题的建议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2、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父母不在身边,使他们缺少了管教,普遍行为散漫,无心向学,经常违反纪律。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思想方面,最终都会落实到儿童的行为上。
3、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除了上课,完成课外作?业,留守儿童课?余还有很多?时间无法打?发,如果不加以?引导、安排、他们就会沉?迷于上网、玩游戏。学校可开展?诸如书画兴?趣班、音乐特长班?、勤工俭学等?一些有益的?活动,以解决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的空虚、无聊,又可培养他?们广泛的爱?好和兴趣。
5、随时保持家校联系
教师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家庭走访,用耐心唤起家长的责任。经常和他们的父母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多和自己的子女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殷殷期盼。
参考文献:
[1]韦志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
[3]张乐群、徐剑虹《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关鸿羽《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5]让爱随性——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赵玮
[6]學生体质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之我见.张方青(新课程.下)中学生
[7]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扬平、朱海(期刊《教育实践与研究》)
[8]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史玉丁(西南大学)
(作者单位:邵东市仙槎桥镇第一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