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它呼唤全社会尊师重教,也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面对新局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善,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课题。但是,我想,不管未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展到何种程度,加强师德建设永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中之重。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变化无穷的课堂和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脑袋,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也时常和同事讨论有关课改问题。待我整理出一些“体会”时,忽然发现,我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某些具体场景。一堂课抑或一句师生对话都可能给人一种顿悟,而当我们带着这种顿悟再去审视课改的有关问题时,那些看起来有些枯燥的理论似乎就变得很具体、很生动。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人格。
如今我開始任教一年级的新课程,当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时,我总是毫不吝啬地把微笑和赞扬送给他们,当学生有不足和过失,我也微笑着鼓励他们,哪怕是批评也争取做到“忠言不逆耳”。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体,今天我们播种的是微笑与尊重,明天我们收获的就是高尚的人格。总之,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二、以生为本,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而要着眼于学生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自从认识到这点,我总是乐于对每一位孩子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他们。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潜能,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我们师德素质的新要求。
三、以身示范,利用情感育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们有着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我们知道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
这不禁使我想起一位美国教育家的话:赞许犹如阳光!是的,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们的关注与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的春日阳光,特别是后进生。我想如果每一个老师都不以先入为主的印象给班级成员定性,那么在我们施教过程中,就回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将均衡地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随着教改步伐的加快,我们教师确实需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标准》的三位一体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比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更为重要。是的,有情有趣才是真正的教育。应当使课堂温馨宜人,热情洋溢,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应当从冷面要求变为真诚激励,从强调苦学变为热情鼓舞,从一味指责变为千方百计唤醒进取之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品尝成功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以身示范,真正做到情感育人。
四、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那么,新时期的服务观是宽广的而不是狭窄的。我们提倡的宽广的服务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我们在听他人上课的时候,时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说:“请这节课没被我抽到过的同学举起手来,下面的问题可以由你们来回答。”我觉得这些老师是高明的,因为他明白要照顾全体,服务学生。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也要求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由此出发,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权重于服务育人。
“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之师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教师自身的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可如果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人格做基础,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反作用。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如果对学生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他就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不好学生。新课程改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多多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品格能够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变化无穷的课堂和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脑袋,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也时常和同事讨论有关课改问题。待我整理出一些“体会”时,忽然发现,我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某些具体场景。一堂课抑或一句师生对话都可能给人一种顿悟,而当我们带着这种顿悟再去审视课改的有关问题时,那些看起来有些枯燥的理论似乎就变得很具体、很生动。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人格。
如今我開始任教一年级的新课程,当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时,我总是毫不吝啬地把微笑和赞扬送给他们,当学生有不足和过失,我也微笑着鼓励他们,哪怕是批评也争取做到“忠言不逆耳”。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体,今天我们播种的是微笑与尊重,明天我们收获的就是高尚的人格。总之,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二、以生为本,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而要着眼于学生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自从认识到这点,我总是乐于对每一位孩子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他们。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潜能,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我们师德素质的新要求。
三、以身示范,利用情感育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们有着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我们知道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
这不禁使我想起一位美国教育家的话:赞许犹如阳光!是的,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们的关注与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的春日阳光,特别是后进生。我想如果每一个老师都不以先入为主的印象给班级成员定性,那么在我们施教过程中,就回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将均衡地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随着教改步伐的加快,我们教师确实需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标准》的三位一体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比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更为重要。是的,有情有趣才是真正的教育。应当使课堂温馨宜人,热情洋溢,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应当从冷面要求变为真诚激励,从强调苦学变为热情鼓舞,从一味指责变为千方百计唤醒进取之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品尝成功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以身示范,真正做到情感育人。
四、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那么,新时期的服务观是宽广的而不是狭窄的。我们提倡的宽广的服务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我们在听他人上课的时候,时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说:“请这节课没被我抽到过的同学举起手来,下面的问题可以由你们来回答。”我觉得这些老师是高明的,因为他明白要照顾全体,服务学生。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也要求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由此出发,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权重于服务育人。
“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之师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教师自身的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可如果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人格做基础,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反作用。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如果对学生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他就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不好学生。新课程改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多多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品格能够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