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的升级与创新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s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法学实务的变动,也为法学教育的升级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托,能够为高质量法学教育体系的升级探索提供支持,并通过对法学教育的趋势与升级创新策略进行系统的探索,提出调整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突出服务与指导作用、推动个性化学习模式实施等策略,旨在为高校法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 法学教育 个性化学习模式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虽然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也对传统社会中的伦理、法律等问题造成了影响。国内学者从时代背景下出发,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行业的变动以及创新策略进行探讨,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与各行各业的快速融合。从国际领域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应用始于2016年,进入2018年以后形成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探索的高潮。2017年,国务院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要能够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升级创新的探索中,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的体系,为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升级提供新兴智能技术支持。2018年,中共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两部门联合提出,要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高校法学教育中的作用,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法学教育中的融合应用。面对新的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目标以及发展的理念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关的变动,各个高校法学专业如何在把握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发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作用,促进法学教育创新升级,已经成为需要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工作的开展本身就有时代的特征,不仅体现在时代内容变动引导教育内容调整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新兴时代技术对传统教育工作升级探索的着力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高校法学教育中,对传统法学教育的内容、目标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在融合过程中焕发法学的新活力,推动法学新发展趋势的形成。
  (一)发展理念协同化
  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法学教育的融合体现了新的教育特色,但是由于具体背景与内容的不一致,也导致两者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着不一致性。从本质上来看,人工智能下法学教育的理念是对传统法学教育理念的集成与发展,同时也是育人核心下法学教育理念的协同与融合化发展,因此这种不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新与旧的交融,弥补传统法学教育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推动了法学教育理念协同化发展的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这种理念协同教育发展的趋势已经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与法学教育的协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部分教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专业教学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智能整理与分析,并结合三维可视化等方式,将相应内容展现出来,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其次,基于教师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协作教学的实践已经初步开展,基于学生情况的智能收集、反馈与分析,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的智能制定等,已经在部分高校法学教育中得到应用。
  (二)教育模式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術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也为法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注入了动力,推动法学教学模式的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法学教学的目标已经逐步成为现实。一方面,随着教育主体中心的不断转移,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突出,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型为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在此过程中,相关智能设备和信息化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形成基于线下教学、线上自学的混合式、智能化和精准化教学模式体系;另一方面,在智能化法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也不断提升,通过教学资源的系统整合,实时开放的智能学习平台已经初步建立,传统的标准化教学已经形成以学生需求为主体的定制化教学,互联网中蕴含的碎片知识内容在智能技术与可视化平台的支持下,得到有效的集中与分类,进一步为智能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支持。
  (三)教育资源动态开放
  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学教育已经逐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依托信息化媒介进行资源的整合,形成基于在线教育平台的资源动态开发,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撑。学生通过借助在线教学平台,不仅能够弥补自身线下学习中的不足、巩固线下学习的成果,同时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偏好对相关知识进行获取,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教育资源的动态开放也打破了传统法学教学的课堂纪律、教学目标限制。依靠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发展需求,教师只是借助智能设备体系将相应的资源内容进行供给,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教育关键环节实施的重点依托则是学生个人。此外,教育资源的动态开放也进一步解决了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能够将整个国际法学教育中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集聚,打破传统法学教育时期优质课程资源垄断的屏障。
  (四)人才培养复合化
  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学的应用也体现出融合性的特征,法学教学也逐步打破单一的专业体系,探索与计算机、经济学等学科的融合,这就需求各个高校法学教学中形成“人工智能法学教育+X”的培养体系,促进人才综合能力和复合能力的培养,确保人才后续就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适应能力。一方面,法学教育人才的培养要能够以行业人才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相符合,中国当前法律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呈现以传统法学业务体系为基础的延伸化发展,如法务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的结合等,这就需要在实际育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学科之间的通联性,培养学生的多学科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时代下,大数据等技术体系逐步应用到教育等行业领域中,法律工作者也要能够充分借助新兴技术为自身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这也需要高校法学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将相关技术应用引入课堂中,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的创新与升级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学教育创新与升级的探索要能够形成从基础到内核的循序渐进发展体系,做好基础性内容的创新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法学教育的深层次升级。各个高校法学院要能够以各个课程和专业为依托,结合人才培养发展的多元需求、行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以及智能化技术体系的应用与融合,立足于育人工作的智能化与融合化升级,对人才培养体系与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提升,确保法学教育开展与社会需求相符合、法学教育创新探索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   (一)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变动,调整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
  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是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重要引领,只有确保理念、目标与整个时代发展相符合,才能够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人工智能时代下,各个高校法学教育的开展要能够结合行业内容新发展、需求变动,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进行调整,这也是确保法学教育优化和创新探索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各个高校法学院要能够明确多元人才、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的开展探索“人工智能+法学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专业延伸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出法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并非固定不变的内容,而是要能够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对理念与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尤其是在信息科技与法学实践结合发展的过程中,法律行业本身的变动速度不断提升,如行业与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融合的深度和范围等,都会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二)以“新文科”为背景,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的开展也要能够逐步打破自身孤立发展的束缚,形成与整个教育体系内部元素之间的融合,推动法学教育的文理通融和专业共进等发展,最大化地促进法学教育效果的提升。而人工智能下法学教育的这一需求也与“新文科”发展的理念相一致,这就要求各个高校法学专业要能够立足于国家“新文科”发展的背景,对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为法学教育优化与创新探索的过程提供多元内容的支持。当前的法学课程主要是由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通识课程构成,其中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大,但是,由于相关教材、专业实践实习与人工智能等科目结合的程度相对较低,这就导致教学开展的依托与融合育人的趋势不适应,影响到法学教育的优化与创新探索。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各个高校法学教学要能够从两个方面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首先,在原有法学课程体系中增设人工智能等课程,重点对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趋势与方法进行传授,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如在法学实践课程中,增设人工智能司法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对大数据检索、案件智能分析等进行应用,促进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其次,要能够结合学生培养方向的细分以及个人偏好,进行个性化教学内容的供给,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互联网等方式,搭建“自主学习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相关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偏好与需求进行智能课程的推荐,并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情况进行智能总结与反馈。
  (三)推动教师角色转型,突出服务与指导作用
  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学教育优化与创新探索过程中,教师本身的作用与角色也发生了相应变动,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型为学生培养的指导者与服务者。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法学教学开展过程中知识来源单一化的现状,形成虚拟教师与传统教师两大教学主体。其中,傳统教师主要负责线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开展的引导以及核心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虚拟教师则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因此,法学教师要能够结合这种需求,把握住教学开展过程中自身的变动性与不变性,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积极明确自身的角色,并在相应角色下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优化。
  (四)构建“人工智能+法学”教学模式体系,推动个性化学习模式实施
  个性化学习是当前整个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最大化突出学生在教育开展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关键。因此,各个高校法学教学优化与创新探索的过程中,要能够构建“人工智能+法学”的教学模式体系,为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实施提供支撑。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学教育要能够在法学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依托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资源的集聚,最大化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专业化成长。一方面,要能够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实现“课内课外互动”的个性化学习体系,在课内知识教学结束以后,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偏好设计学生课外线上自主学习室,由专业教师担任各个群体与自习室的组长,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获取的能力,为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自学知识理解效果的优化;另一方面,要能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融合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环节进行调整,如实施团队合作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小组化的个性自主学习与展示,并对组内或者个人思考的成果进行共同探讨,进一步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空间。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法学教育的创新探索与优化要能够结合业界变动、学界创新理论成果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等内容,对自身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以及课程教学体系等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促进法学教育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体系的融合,以教学体系中各项元素的优化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要充分发挥传统法学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同时也要结合新兴智能技术体系弥补现有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法学专业育人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蔡伟,陈侣霓.人工智能对法学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法治论坛,2020(1).
  [2]周婧.人工智能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评论,2019(2).
  [3]古丽米拉·艾尼.人工智能时代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缘由、困境及对策[J].法学教育研究,2020(1).
  [4]刘蓓,王媛.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的升级与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9(36).
  [5]王渊,吴双全.“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变革研究[J].高教探索,2019(7).
  [6]梁洪霞,杨自意.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J].高等教育评论,2019(1).
  [7]纵博.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发展方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8]左倪娜,李冬青.“人工智能+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
  【作者简介】李雪菁(1983—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和宪法学。
其他文献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是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为了探究SAMS在红花逆境胁迫方面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红花转录组数据从红花品种豫红花1号克隆得到1个SAMS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tSAMS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表达特性分析及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诱导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花CtSAM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173 bp,编码390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质量为42.7 kDa,蛋白保守区预测表明CtSAMS1具有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属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家族
为解析谷子黄叶色突变体高光合特性机理,以野生型豫谷1号为对照,分析了谷子全生育期黄叶色突变体ylm-1和ylm-2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气孔特性、荧光参数、光合关键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为野生型豫谷1号的50%~60%,强光下突变体光合速率(Pn)较野生型显著提高,且无明显的“午休睡眠现象”;ylm-1和ylm-2气孔导度(Gs)显著增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光能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明显增加,光合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明显降低,而
本文以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图像信息加工处理”教学设计为例,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对教材教学设计进行单元整合设计,对“以学定教”的单元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教学策略:对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分析学习对象,围绕教学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依据教学重点,增减学习内容,活用教材作为指导;根据学业要求,设计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既有资源。
本刊讯2020年12月29日,全区高校人才工作会议在广西医科大学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加强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陈川,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勇齐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准确把握高校人才工作的前进方向,重点把握好核心任务、基本环节、关键举措。
【摘 要】本文阐述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促进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步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意义,认为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教学内容的互补性是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切入点,并从构建融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多方面资源提升融合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师团队的思政教育素质水平三方面提出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校 体育课程 思
本文以沪科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为例,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因及课时内容,阐述教学过程,诠释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提供参考。
本文论述数字智能时代网店商品拍摄与后期制作技巧,认为网店商品拍摄需要表现商品形态特点、传递商品功能特征、拍摄画面构成简洁、充分表明商品细节,建议通过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数字剪辑技术、数字抠像技术,对商品拍摄进行后期制作,以完整表达商品特点,提振消费者购买欲望。
【摘 要】本文基于“元认知”策略,对“元认知”理念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提出“元认知”理念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即阅读教学前的计划策略、阅读教学中的监控策略和阅读教学后的评估策略,以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元认知”理念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本文阐述立德树人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功能,提出高职英语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的路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指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锻造职业精神为宗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原则,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 立德树人 爱国主义教育 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
科技金融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既拥有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随着消费者需求日趋多元化,科技金融进而得到了大幅度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最大限度上利用科技金融,推动商业银行发展转型。文章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基于科技金融视域下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对策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推动国内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