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学科。抓住这一特点,利用好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活生生的举例适当的精讲一点理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带有目标的实际操作训练上,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5-01
初中信息技術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基础上的发展,又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但是,由于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不但效果差,学生也不愿意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就着眼于我们自己的现实,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借鉴别人的先进方法,大胆尝试;同时,我们还要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中的六大模块及其与初中信息技术课之间的内存联系,做到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会发生断层现象。在六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本人也作了一些尝试,现把自己的经验提出来供各位同仁批评斧正。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一定要把握好“目标”,也就是“度”的问题。
通过“目标”,把握好“度”,对教材内容作一定的“取舍”,从而降低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是“目标的确定”。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能力。注意这里两个“能力”的提法,重点落在“应用”。也有人把这个目标解释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样说好象更具体、通俗些。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性的应用型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课教学看作是“教会学生一种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这样,目标的确定就变得简单了:我们只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个工具,而不是让学生理解它的制作原理;再进一步我们只要让学生能够开发这个“工具”的新用途就可以了。其次是“度”的确定。这里的“度”是指教师讲课内容的各方面“程度”。
受课堂时间的影响,每节课所讲的内容有限,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详略得当”。如我们在讲《信息技术简介》这一章时,“信息”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也是这一章的重点所在,要通过举例法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讲文本处理方面的知识时,应重在讲“汉字输入”的方法、段落布局的设置(包括字体的选择、字的大小设定),而版式的设计、美观修饰则应略讲,这校学生接受较快,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越学越有意思”了。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目标”确定以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也十分关键,因为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顺利接受要学习的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还激发学习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气氛的创设。借鉴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景”教学法,通过环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营造一个好的课堂学习小环境。如在讲《信息技术简介》这一章时, “信息”这个概念,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上课前我们让学生做一个“对暗号”的游戏(让学生进入角色):两名学生站在教室前左右两边间隔一定的距离,一名学生手中拿有写着自己用的书名的纸条,只要这位同学做一个简单“手势”,站在另一边的学生马上就能说出这个书名来。“游戏”做完以后,让学生总结“猜对”的秘诀在哪儿。通过总结说明:这两个同学之间在传递某种东西——信息。然后让同学们举例说明“信息”的存在。大到卫星,小到教师的目光,远到“狼烟四起”,近到“实况转播”,让学生在举例中了解“信息”的各种特征,理解我们现在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2.学习欲望的激发。在其它文化课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来看,它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信息处理、交流信息、过程,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我们在讲《电子表格——Microsoft Excel》这一章时,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或合作完成。提出班级的成绩表的设计与美化,首先是制作本班考试成绩登计表,接下来是制作本班的统计表(表中已给出每位同学各科的成绩),要求总分要设计公式让电脑自动算出,最后按总分排序(降序),给出名次,在表的下面分析出各科的及格率、优秀率(电脑自动算出)——完成单元格的引用、公式的设计、函数的应用。第三任务是修饰表格样式,让表格更美观,包括文字、线框、背景色、表格斜线等,页面设置。等到学生设计出五颜六色的表格时,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动力被激发出来。
3.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更是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模仿——理解——改进——创新”思维模式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特别是应用软件,种类繁多,功能独特,在教学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的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创新应用的目的。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对某种软件的升级版本使用时,认识其优点,和原来相比,改进了哪些功能,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走向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既有许多共性也有其特殊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联系。教学中要注意吸取其它学科的在教学上的优点,又要紧紧抓住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因此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本学科的最根本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5-01
初中信息技術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基础上的发展,又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但是,由于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不但效果差,学生也不愿意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就着眼于我们自己的现实,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借鉴别人的先进方法,大胆尝试;同时,我们还要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中的六大模块及其与初中信息技术课之间的内存联系,做到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会发生断层现象。在六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本人也作了一些尝试,现把自己的经验提出来供各位同仁批评斧正。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一定要把握好“目标”,也就是“度”的问题。
通过“目标”,把握好“度”,对教材内容作一定的“取舍”,从而降低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是“目标的确定”。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能力。注意这里两个“能力”的提法,重点落在“应用”。也有人把这个目标解释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样说好象更具体、通俗些。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性的应用型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课教学看作是“教会学生一种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这样,目标的确定就变得简单了:我们只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个工具,而不是让学生理解它的制作原理;再进一步我们只要让学生能够开发这个“工具”的新用途就可以了。其次是“度”的确定。这里的“度”是指教师讲课内容的各方面“程度”。
受课堂时间的影响,每节课所讲的内容有限,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详略得当”。如我们在讲《信息技术简介》这一章时,“信息”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也是这一章的重点所在,要通过举例法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讲文本处理方面的知识时,应重在讲“汉字输入”的方法、段落布局的设置(包括字体的选择、字的大小设定),而版式的设计、美观修饰则应略讲,这校学生接受较快,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越学越有意思”了。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目标”确定以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也十分关键,因为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顺利接受要学习的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还激发学习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气氛的创设。借鉴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景”教学法,通过环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营造一个好的课堂学习小环境。如在讲《信息技术简介》这一章时, “信息”这个概念,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上课前我们让学生做一个“对暗号”的游戏(让学生进入角色):两名学生站在教室前左右两边间隔一定的距离,一名学生手中拿有写着自己用的书名的纸条,只要这位同学做一个简单“手势”,站在另一边的学生马上就能说出这个书名来。“游戏”做完以后,让学生总结“猜对”的秘诀在哪儿。通过总结说明:这两个同学之间在传递某种东西——信息。然后让同学们举例说明“信息”的存在。大到卫星,小到教师的目光,远到“狼烟四起”,近到“实况转播”,让学生在举例中了解“信息”的各种特征,理解我们现在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2.学习欲望的激发。在其它文化课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来看,它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信息处理、交流信息、过程,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我们在讲《电子表格——Microsoft Excel》这一章时,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或合作完成。提出班级的成绩表的设计与美化,首先是制作本班考试成绩登计表,接下来是制作本班的统计表(表中已给出每位同学各科的成绩),要求总分要设计公式让电脑自动算出,最后按总分排序(降序),给出名次,在表的下面分析出各科的及格率、优秀率(电脑自动算出)——完成单元格的引用、公式的设计、函数的应用。第三任务是修饰表格样式,让表格更美观,包括文字、线框、背景色、表格斜线等,页面设置。等到学生设计出五颜六色的表格时,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动力被激发出来。
3.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更是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模仿——理解——改进——创新”思维模式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特别是应用软件,种类繁多,功能独特,在教学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的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创新应用的目的。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对某种软件的升级版本使用时,认识其优点,和原来相比,改进了哪些功能,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走向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既有许多共性也有其特殊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联系。教学中要注意吸取其它学科的在教学上的优点,又要紧紧抓住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因此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本学科的最根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