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湿地保护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鄱阳湖为例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是解决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环境管理工具.在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湿地保护意愿和行为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在传统计划行为理论中加入了生态补偿政策变量,以鄱阳湖湿地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和心理因素对农户湿地保护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1)湿地生态补偿政策除对农户湿地保护行为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可以通过影响湿地保护意愿而对农户湿地保护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但相较于对湿地保护意愿的影响效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生态补偿政策对湿地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效果仅在5%的水平下通过,说明生态补偿政策对湿地保护行为的直接激励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农户的心理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其湿地保护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并通过影响湿地保护意愿对农户湿地保护行为产生间接影响;(3)农户年龄越小、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劳动力比例越高,其湿地保护行为会越积极;(4)农户湿地保护意愿对保护行为影响的直接效应为0.640,且生态补偿政策、心理变量等因素都会通过湿地保护意愿而间接影响湿地保护行为.因此,有必要从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和强化农户心理变量两个角度来激发农户湿地保护意愿和行为,进而达到更好的湿地保护效果.
其他文献
医院是救死扶伤保证人民健康和安全的主要专业性服务的社会性机构,医院能够对患者和整个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相关的医疗机构也在逐渐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疗机构进行等级评审,这对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带动性作用,能有效促使医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和改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社会、人民群众以及患者对医疗机构满意度和认知度.从基层的医疗机构而言,由于条件等限制,在质量控制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新时